5、《黑镜》网红:虚拟网红崛起,你在以后人类的标准生活吗?


5、《黑镜》网红:虚拟网红崛起,你在以后人类的标准生活吗?


2014年6月7日,一个聊天程序成功的冒充了个13岁的乌克兰男孩骗过了33%的评委,通过了图灵测试。随着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代表人类理想审美的后人类开始以虚拟网红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虚拟网红Miquela Sousa就被《时代》杂志评选为2018年最具网络影响力的25位名人之一。似乎,电视剧《黑镜》里描绘的黑科技社会,将离我们越来越近。那么,随着后人类的冲击,我们的世界观真的会变为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猎奇状态吗?后人类思想又改变了我们的哪些观念呢?

《沃尔多一刻》:舍弃你的人类外观

5、《黑镜》网红:虚拟网红崛起,你在以后人类的标准生活吗?


《沃尔多一刻》讲述了一个名叫沃尔多的虚拟角色搅乱大选,最后控制整个国家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形象并不是人形,而是一只蓝熊。它的团队最初制作了两个虚拟人物,公司放弃了一个拥有人类外形的骑士角色,选择了更受欢迎的蓝熊沃尔多。沃尔多也随着人们对于人类形象的厌恶,煽动情绪从而左右舆论。蓝熊沃尔多打破了人类对于自身外观的骄傲,预示着人类对于自身外观的舍弃。

在过去,人对自己的身体是自豪的。古希腊时期,人们崇尚人类健美的身材,裸体雕像因而成为那个时期创作的主流。在神话“斯芬克斯”中,人类勇者俄狄浦斯为怪兽斯芬克斯出了一道以人为答案的难题。身为怪兽的斯芬克斯,不了解人类的身体特性,所以被难住了。当俄狄浦斯公布答案时斯芬克斯“羞愤自杀”。这个故事反应了,那个时期人们对于人类人体的自豪,以及对于非人神兽低人一等的偏见。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过去的电影中,机器人想变成人,克隆人也想变成人的原因。


5、《黑镜》网红:虚拟网红崛起,你在以后人类的标准生活吗?


到了今天,虚拟人似乎已经与人类平起平坐。它们会在社交网络上发布观点,也有着个性鲜明的人设。甚至与真人同台发出了“与虚拟人共生”“作真实的自己”的宣言。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虚拟人?事实上,改造和美化人类的想法由来已久。华莱坞在很久之前就开始通过数字技术美化人类。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将数字冻龄技术发挥得游刃有余,无论是返老还童,还是催人变老,都不成问题。更厉害的是,数字技术还能让人在银幕上死而复生。这有助于解决了拍摄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比如,虽然《速度与激情》的主演保罗沃克车祸去世,但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将他带回到影片当中。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虚拟人,引发的恐怖谷效应。让人联想到了死亡与操控,人们因此产生了的肖像权受到了冒犯,逝去的人收到了侮辱的感觉。《美国恐怖故事》的概念预告描绘了这样的一个情景。一个孩子在一个房间里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天使,天使沐浴在阳光中向男孩挥舞着翅膀。男孩惊艳于天使的美丽,以为遇见了神迹。等男孩走后,天使的背后是两个缝合在女孩尸体身上的翅膀。傀儡师的操纵改造行为让人不寒而栗。


《沃尔多一刻》里也表现出了对于操纵关系的恐惧。操纵沃尔多的人最后反被沃尔多操纵,沃尔多不仅抢走了他的工作,也颠覆了他作为喜剧演员的初衷。人们也抛弃了为了坚守立场而作秀的政治家,选择了毫无立场的沃尔多。《沃尔多一刻》从黑科技的角度,夸张的表现了虚拟网红在运作领域的效力。实际上,虽然从科技的角度来看存在彻底拆解二元论,进而从根本上颠覆现有秩序的假设。但从道德的角度来看,社会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却认为,一个虚拟反体制的英雄要想实现社会性的暴行。不仅要有广大的民众基础,也要有更高的道德秩序支撑。

《急转直下》:放弃你的价值判断


5、《黑镜》网红:虚拟网红崛起,你在以后人类的标准生活吗?


《急转直下》讲述了在一个评分系统决定一切的世界里,一个要强的姑娘为了提高分数买到更好的房子,不断放弃自己的价值观,最后她的处境反而越来越糟的故事。评分系统代表了“机器思维”至上的思维观念,要求人们不仅要遵守规则,还要完美高效的完成任务。人们有时也的确会通过励志故事来激励自己。然而,“机器思维”与人类的根本的思维却是背道而驰的。

在一般的观念中,人类是勤劳的、智慧的。可以说人类是上进的,但却不是高效的。事实上,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做的事,在“机器思维”看来都是无意义的。然而,这些无意义的事却对人的价值观至关重要。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Susanne Langer)认为:“人类是符号的动物,我们一直在创造看起来跟“适者生存”原则背道而驰的庞大的符号体系。”苏珊·朗格所说的这套符号体系,包括了节日的庆典和婚丧典礼。这些昂贵的仪式,在“机器思维”看来人类的符号体系毫无价值的,却对人的人交往以及道德形成至关重要。


5、《黑镜》网红:虚拟网红崛起,你在以后人类的标准生活吗?


《急转直下》选择了婚礼作为,作为主人公雷西人生的转折点也许正是出于这种考虑。雷西有着对着镜子练习笑的习惯,然而她关注却只是笑容带来的分数。一切为了制度、一切只因规则如此。雷西不顾弟弟的提醒,认为只要遵循咨询师给出的规则就能达到目的。哪怕放弃自己的原则,在一个令她反感的老友婚礼上强颜欢笑也无所谓。然而,在这个评分至上的社会里,人情与道德哪怕虚伪也依然是存在的。然而,相比之下雷西有些虚伪过了头,因此雷西一路受到差评。最后,不顾老友的阻拦,狼狈的雷西带着提高分数的执念来到了老友的婚礼。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雷西再也无法说出那些违心的祝福。发自内心的破口大骂,让雷西锒铛入狱。在狱中,雷西遇见了一个跟她一样失去芯片的人。她也终于在对面男子的对骂中获得了一次真实的沟通。

也许“生活需要仪式感”这句话被很多人看作一句调侃,然而,我们的价值观念恰恰来自这句最简单的生活选择,而不是被动地遵守规则所要求的“机器思维”。

《一千五百万的价值》:抛弃你的人类情感


5、《黑镜》网红:虚拟网红崛起,你在以后人类的标准生活吗?

如果说工业革命让人看到了科技的力量,那么科技进步催生的人工智能理应在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然而,Facebook的前科学家杰弗里·哈默巴赫尔(Jeffrey Hammerbacher)却遗憾的发现,“我这一代最聪明的大脑思考的问题只是怎么让人们点击广告。”很遗憾,网络为改善人生活的方式,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尽办法让人在网上花钱。除去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需要,网络通过打造网络第二人格的方式创造了新的需求。在《一千五百万的价值》里人们通过一场真人秀,从素人变为了网红。这也预示着人们放弃了一个人格拥抱了第二人格。网红在一片欢呼声中诞生,他们转换了人格也丧失了人类的情感。

社交网络消费主义文化助长了以貌取人的人际交往标准。人们开始“为镜头而表演”。社交艺术家阿玛利亚·乌尔曼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并以此为灵感创作了她的成名作《卓越与完美》。她观察了一些妓女和“糖宝”的社交账号,通过社交账号图文叙事的形式。连载了一个女孩,出入城市,接着在城市生活影响下,开始整容、吸毒,最后找回自我的故事。同时,也揭示了社交网络虚假的一面。在社交网络虚假中人们执着于打造自己的第二人格,同时他们的人格也在通过网络被他人盗窃。具有“盗窃大王”之称的艺术家理查德·普林斯就曾通过盗窃他人的社交网络图片而成名。然而,在资本面前,原作者却以败诉告终。


5、《黑镜》网红:虚拟网红崛起,你在以后人类的标准生活吗?


在《一千五百万的价值》的故事里,打造了人们的第二人格价值,人们从一个个鲜活的人,变为一群虚拟观众。人们隐层在虚拟人物之下,盲目的跟随舆论发言。而那些追求更为真实的生活的人,却在真人秀的转化下,从知道娱乐和汽车的普通劳动力,变为生产第二人格产品的另一种劳动力。然而,这些素人虽变为了明星,却是以满足普通劳动力的需求作为他们日后人生全部的价值。变成了没有感情的内容生产机器。科技取代了人类的工作,让人离开了危险、恶劣的工作环境,可以通过生产自己的思想观念卫生。然而,在一个完全自动化的世界里,大部分的读者却变成了机器人。当机器人超过人类时,我们的人性又该何去何从。

总的来说,人是科技的创造者。那些可怕的假象往往不会真正发生,在真实的世界里人工智能在夺走一些工作的时候,也创造了另一些工作。但贫困的人口却不会因此消失。因此,每当科技变革的时候就会有人站出来,提出一些问题,警告人们不要在规则变化中丧失基本的道德与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