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黑鏡》網紅:虛擬網紅崛起,你在以後人類的標準生活嗎?


5、《黑鏡》網紅:虛擬網紅崛起,你在以後人類的標準生活嗎?


2014年6月7日,一個聊天程序成功的冒充了個13歲的烏克蘭男孩騙過了33%的評委,通過了圖靈測試。隨著人工智能的突飛猛進,代表人類理想審美的後人類開始以虛擬網紅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虛擬網紅Miquela Sousa就被《時代》雜誌評選為2018年最具網絡影響力的25位名人之一。似乎,電視劇《黑鏡》裡描繪的黑科技社會,將離我們越來越近。那麼,隨著後人類的衝擊,我們的世界觀真的會變為一個讓人無法理解的獵奇狀態嗎?後人類思想又改變了我們的哪些觀念呢?

《沃爾多一刻》:捨棄你的人類外觀

5、《黑鏡》網紅:虛擬網紅崛起,你在以後人類的標準生活嗎?


《沃爾多一刻》講述了一個名叫沃爾多的虛擬角色攪亂大選,最後控制整個國家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形象並不是人形,而是一隻藍熊。它的團隊最初製作了兩個虛擬人物,公司放棄了一個擁有人類外形的騎士角色,選擇了更受歡迎的藍熊沃爾多。沃爾多也隨著人們對於人類形象的厭惡,煽動情緒從而左右輿論。藍熊沃爾多打破了人類對於自身外觀的驕傲,預示著人類對於自身外觀的捨棄。

在過去,人對自己的身體是自豪的。古希臘時期,人們崇尚人類健美的身材,裸體雕像因而成為那個時期創作的主流。在神話“斯芬克斯”中,人類勇者俄狄浦斯為怪獸斯芬克斯出了一道以人為答案的難題。身為怪獸的斯芬克斯,不瞭解人類的身體特性,所以被難住了。當俄狄浦斯公佈答案時斯芬克斯“羞憤自殺”。這個故事反應了,那個時期人們對於人類人體的自豪,以及對於非人神獸低人一等的偏見。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過去的電影中,機器人想變成人,克隆人也想變成人的原因。


5、《黑鏡》網紅:虛擬網紅崛起,你在以後人類的標準生活嗎?


到了今天,虛擬人似乎已經與人類平起平坐。它們會在社交網絡上發佈觀點,也有著個性鮮明的人設。甚至與真人同臺發出了“與虛擬人共生”“作真實的自己”的宣言。那麼,為什麼會出現虛擬人?事實上,改造和美化人類的想法由來已久。華萊塢在很久之前就開始通過數字技術美化人類。電影《本傑明巴頓奇事》將數字凍齡技術發揮得遊刃有餘,無論是返老還童,還是催人變老,都不成問題。更厲害的是,數字技術還能讓人在銀幕上死而復生。這有助於解決了拍攝過程中的突發事件,比如,雖然《速度與激情》的主演保羅沃克車禍去世,但可以通過數字技術將他帶回到影片當中。然而,隨之而來的是虛擬人,引發的恐怖谷效應。讓人聯想到了死亡與操控,人們因此產生了的肖像權受到了冒犯,逝去的人收到了侮辱的感覺。《美國恐怖故事》的概念預告描繪了這樣的一個情景。一個孩子在一個房間裡看到了一個美麗的天使,天使沐浴在陽光中向男孩揮舞著翅膀。男孩驚豔於天使的美麗,以為遇見了神蹟。等男孩走後,天使的背後是兩個縫合在女孩屍體身上的翅膀。傀儡師的操縱改造行為讓人不寒而慄。


《沃爾多一刻》裡也表現出了對於操縱關係的恐懼。操縱沃爾多的人最後反被沃爾多操縱,沃爾多不僅搶走了他的工作,也顛覆了他作為喜劇演員的初衷。人們也拋棄了為了堅守立場而作秀的政治家,選擇了毫無立場的沃爾多。《沃爾多一刻》從黑科技的角度,誇張的表現了虛擬網紅在運作領域的效力。實際上,雖然從科技的角度來看存在徹底拆解二元論,進而從根本上顛覆現有秩序的假設。但從道德的角度來看,社會學家埃裡克·霍布斯鮑姆(Eric Hobsbawm)卻認為,一個虛擬反體制的英雄要想實現社會性的暴行。不僅要有廣大的民眾基礎,也要有更高的道德秩序支撐。

《急轉直下》:放棄你的價值判斷


5、《黑鏡》網紅:虛擬網紅崛起,你在以後人類的標準生活嗎?


《急轉直下》講述了在一個評分系統決定一切的世界裡,一個要強的姑娘為了提高分數買到更好的房子,不斷放棄自己的價值觀,最後她的處境反而越來越糟的故事。評分系統代表了“機器思維”至上的思維觀念,要求人們不僅要遵守規則,還要完美高效的完成任務。人們有時也的確會通過勵志故事來激勵自己。然而,“機器思維”與人類的根本的思維卻是背道而馳的。

在一般的觀念中,人類是勤勞的、智慧的。可以說人類是上進的,但卻不是高效的。事實上,人大部分時間都在做的事,在“機器思維”看來都是無意義的。然而,這些無意義的事卻對人的價值觀至關重要。美國哲學家蘇珊·朗格(Susanne Langer)認為:“人類是符號的動物,我們一直在創造看起來跟“適者生存”原則背道而馳的龐大的符號體系。”蘇珊·朗格所說的這套符號體系,包括了節日的慶典和婚喪典禮。這些昂貴的儀式,在“機器思維”看來人類的符號體系毫無價值的,卻對人的人交往以及道德形成至關重要。


5、《黑鏡》網紅:虛擬網紅崛起,你在以後人類的標準生活嗎?


《急轉直下》選擇了婚禮作為,作為主人公雷西人生的轉折點也許正是出於這種考慮。雷西有著對著鏡子練習笑的習慣,然而她關注卻只是笑容帶來的分數。一切為了制度、一切只因規則如此。雷西不顧弟弟的提醒,認為只要遵循諮詢師給出的規則就能達到目的。哪怕放棄自己的原則,在一個令她反感的老友婚禮上強顏歡笑也無所謂。然而,在這個評分至上的社會里,人情與道德哪怕虛偽也依然是存在的。然而,相比之下雷西有些虛偽過了頭,因此雷西一路受到差評。最後,不顧老友的阻攔,狼狽的雷西帶著提高分數的執念來到了老友的婚禮。面對人們異樣的目光,雷西再也無法說出那些違心的祝福。發自內心的破口大罵,讓雷西鋃鐺入獄。在獄中,雷西遇見了一個跟她一樣失去芯片的人。她也終於在對面男子的對罵中獲得了一次真實的溝通。

也許“生活需要儀式感”這句話被很多人看作一句調侃,然而,我們的價值觀念恰恰來自這句最簡單的生活選擇,而不是被動地遵守規則所要求的“機器思維”。

《一千五百萬的價值》:拋棄你的人類情感


5、《黑鏡》網紅:虛擬網紅崛起,你在以後人類的標準生活嗎?

如果說工業革命讓人看到了科技的力量,那麼科技進步催生的人工智能理應在給人們帶來更好的生活。然而,Facebook的前科學家傑弗裡·哈默巴赫爾(Jeffrey Hammerbacher)卻遺憾的發現,“我這一代最聰明的大腦思考的問題只是怎麼讓人們點擊廣告。”很遺憾,網絡為改善人生活的方式,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盡辦法讓人在網上花錢。除去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需要,網絡通過打造網絡第二人格的方式創造了新的需求。在《一千五百萬的價值》里人們通過一場真人秀,從素人變為了網紅。這也預示著人們放棄了一個人格擁抱了第二人格。網紅在一片歡呼聲中誕生,他們轉換了人格也喪失了人類的情感。

社交網絡消費主義文化助長了以貌取人的人際交往標準。人們開始“為鏡頭而表演”。社交藝術家阿瑪利亞·烏爾曼敏銳的發現了這一點,並以此為靈感創作了她的成名作《卓越與完美》。她觀察了一些妓女和“糖寶”的社交賬號,通過社交賬號圖文敘事的形式。連載了一個女孩,出入城市,接著在城市生活影響下,開始整容、吸毒,最後找回自我的故事。同時,也揭示了社交網絡虛假的一面。在社交網絡虛假中人們執著於打造自己的第二人格,同時他們的人格也在通過網絡被他人盜竊。具有“盜竊大王”之稱的藝術家理查德·普林斯就曾通過盜竊他人的社交網絡圖片而成名。然而,在資本面前,原作者卻以敗訴告終。


5、《黑鏡》網紅:虛擬網紅崛起,你在以後人類的標準生活嗎?


在《一千五百萬的價值》的故事裡,打造了人們的第二人格價值,人們從一個個鮮活的人,變為一群虛擬觀眾。人們隱層在虛擬人物之下,盲目的跟隨輿論發言。而那些追求更為真實的生活的人,卻在真人秀的轉化下,從知道娛樂和汽車的普通勞動力,變為生產第二人格產品的另一種勞動力。然而,這些素人雖變為了明星,卻是以滿足普通勞動力的需求作為他們日後人生全部的價值。變成了沒有感情的內容生產機器。科技取代了人類的工作,讓人離開了危險、惡劣的工作環境,可以通過生產自己的思想觀念衛生。然而,在一個完全自動化的世界裡,大部分的讀者卻變成了機器人。當機器人超過人類時,我們的人性又該何去何從。

總的來說,人是科技的創造者。那些可怕的假象往往不會真正發生,在真實的世界裡人工智能在奪走一些工作的時候,也創造了另一些工作。但貧困的人口卻不會因此消失。因此,每當科技變革的時候就會有人站出來,提出一些問題,警告人們不要在規則變化中喪失基本的道德與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