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大學生,開朗懂事,自殺(續寫)

粗暴回答:“你這孩子,一天到晚就知道買玩具,買零食,書是不知道好好讀,,,,”

委婉回答:“孩子,下次等你考了全班第一,媽媽就給你買,你要乖,懂事,好好學習,,, ”

這或許是當時媽媽內心的聲音。

可是孩子的心聲呢?

叛逆的回答,冷眼相看,沉默離開

20歲,大學生,開朗懂事,自殺(續寫)

懂事的回答:“好,那媽媽等我考了第一,你一定要給我買,,,”

可是實際上即使孩子考了第一,也很可能不會買,因為這是個“善意的謊言”,因為家裡沒錢買。在孩子的眼裡很單純,每天或許都在幻想擁有它的時刻,可是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二、窮,逼得孩子必須獨立

為什麼我想要的東西一直不給買?為什麼我不能玩玩具,看動畫?為什麼我不能和他們一起玩,卻要在這裡幹活?

其實沒有為什麼,因為窮

你就必須這樣,不爭的事實。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大部分的孩子內心都沒有想象的那麼強大。

20歲,大學生,開朗懂事,自殺(續寫)

或許類似的報道早已司空見慣,但是總是那些1/10000,可是剩餘的9999/10000怎麼辦,怎麼辦?

長此以往,過早獨立,缺乏童年樂趣,需要的東西總是被“窮”扼殺,之後的你不再說,因為你“懂事”了,但是生活在這個現實的社會,就是這麼殘酷。

可能一句來自外界的嘲諷,你不會在乎,很快忘記,但是孩子的內心也有崩潰的一天。

“我一直是個乖乖女”,懂事的你在內心崩潰的那一天開始漸漸地少於人交流,開始減少人多的活動,開始缺乏自信,開始抑鬱,,,,,,

20歲,女大學生,貧窮,自殺的根本原因就在這

張某隻是其中之一,那其他千千萬萬的孩子的命運又改如何,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關心。

20歲,大學生,開朗懂事,自殺(續寫)

窮人家的孩子,也是“弱勢群體”,請關心尊重他們,你的一句關心話可能給他一份暖意,可能“救”了這個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