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立下“內臣不得干政”祖訓,為何明朝卻成為大太監的搖籃

前言:

宦官是中國古代為皇家役使的官員,歷史悠久,自東漢開始,宦官均由閹人充當,後世俗稱太監。太監,原為官名,唐高宗時以宦官任少監,太監。只有地位高者才可稱“太監”,明朝有內十二監,主官稱為太監,自清朝開始,宦官均被稱為太監。


朱元璋立下“內臣不得干政”祖訓,為何明朝卻成為大太監的搖籃

明朝太監

太監製度雖非中國古代獨有,但論其傳承之久,影響之深,在世界歷史中也是首屈一指,在中國浩如煙海的歷史長河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由於其與皇權聯繫緊密,因此一直活躍在歷史舞臺上。而到了明朝,太監的權勢到達了巔峰。

朱元璋立下“內臣不得干政",明初太監地位低下

那麼問題就來了,明太祖朱元璋出身社最底層,所以他對權利的慾望也遠超他人,因此他對太監也是極度防範,吸取漢唐教訓,立祖訓“內臣不得干政”。那麼為什麼明朝卻成了中國曆朝歷代中太監最為瘋狂的時代呢。

秋七月戊戌,禁內官預外事,敕諸司毋通內官監文移。-《明史》

朱元璋立下“內臣不得干政”祖訓,為何明朝卻成為大太監的搖籃

朱元璋

朱棣創立東廠,明朝太監否極泰來,開始崛起

明朝重用太監起於朱棣,在建文帝時代,由於朱元璋的餘威尚在,太監地位低下,更不用說有機會禍亂朝綱了。

但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是反抗,正因為建文帝秉承朱元璋的政策,打壓宦官,且朱允炆又不具備朱元璋的威嚴,因此在靖難之役發生時,有著怨氣的太監成為了朱棣收買的重要人群,而由於太監職位的特殊性,能輕易的瞭解皇帝的言行,於是朱棣神不知鬼不覺了有了朱允炆的第一手資料,為他最後能戰勝利朱允汶提供了莫大的助力。

朱元璋立下“內臣不得干政”祖訓,為何明朝卻成為大太監的搖籃

朱棣

那麼取得勝利的朱棣顯然發現了這群伴隨皇帝的太監的重要性,而且宦官制度歷史悠久,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畢竟皇宮裡面還是需要幹體力活的,而正常男人又是皇帝尊嚴的隱患,因此朱棣一想,不能消滅,又不能得罪,那隻能重用了。

於是太監在朱棣朝的地位開始上升,還出了一位榜樣-鄭和,七下西洋的他堪稱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太監。這是正面的,同時朱棣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創立了讓朝臣聞風喪膽的東廠。而由於東廠廠公均由皇帝親信宦官擔任,其辦案不走司法流程,職責特殊,權利極大,也因此開啟了太監干政的大門。

“東廠之設,始於成祖。錦衣衛之獄,太祖嘗用之,後已禁止,其複用亦自永樂時。廠與衛相倚,故言者並稱廠衛。”-《明史》

朱元璋立下“內臣不得干政”祖訓,為何明朝卻成為大太監的搖籃

鄭和

太監不可怕,就怕太監有文化

到了朱瞻基時代,由於內閣的壯大,對皇帝的制約也越來越大,而明宣宗覺得太監很可靠,比那些文官好說話,於是他開始讓太監學習文化。

“後宣宗設內書堂,選小內侍,令大學士陳山教習之,遂為定製。”-《明史》

當時的朱瞻基本來只是為了提高太監的業務能力,幫自己分擔點雜活,可他沒有想到有文化的太監是多麼的可怕。

由於明朝太監群星璀璨,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列舉,筆者選三個代表性人物讓大家品評。

"王伴伴"王振

王振,原是一位落弟秀才,後來自閹入宮,由於會察言觀色,受到明宣宗喜愛,於是被派往東宮服侍太子朱祁鎮。朱祁鎮繼位後,提為司禮監掌印太監。而當時張太皇太后和三楊都在,王振還沒有出頭之日,但當他們相繼老死後,王振開始一手遮天。

他倚仗明英宗的寵信,開始肆無忌憚的收斂財富,勾結官員,朝政一片黑暗,但他的目標遠不止於此,他要建功立業,要青史留名,在他的鼓動下,明英宗御駕親征瓦剌,但戰場的殘酷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在他的一系列操作下,明軍全軍覆沒,英宗被俘,王振身死,幸虧有于謙力挽狂瀾,不然會因王振一人,將大明變南明。

帝方傾心向振,嘗以先生呼之。賜振敕,極褒美。振權日益積重,公侯勳戚呼曰翁父。畏禍者爭附振免死,賕賂輳集。——《明史》

朱元璋立下“內臣不得干政”祖訓,為何明朝卻成為大太監的搖籃

王振

"立皇帝"劉瑾

劉瑾,原是太監劉順的義子,後子承父業,入宮服侍太子朱厚照,朱厚照能成為皇帝中最會玩的人,劉瑾功不可沒,他通過進獻珍禽異獸,提供出遊路線,得到了朱厚照的重用,成為了橫行朝堂的八虎之首。而以王振為偶像的劉瑾註定不是一個平凡的太監,他也想像他的前輩一樣,成為一代權監。

他掌權期間,剷除異己,打壓文官集團,人稱"立皇帝",但也由於得罪了很多人,最後死於同為八虎的張永之手。在抄家時更被明英宗抄出了玉帶,玉璽,有大逆不道之舉,最後凌遲。

“張永密奏:‘瑾濁亂天下、陰圖不軌,請誅之。’武宗遲疑不決,永懼禍及,乃馳見慈壽,具言狀,慈壽許之……遂就下錦衣獄。”——《玉堂叢語》

朱元璋立下“內臣不得干政”祖訓,為何明朝卻成為大太監的搖籃

劉瑾

"九千歲"魏宗賢

而到了明朝晚期,另一位大太監橫空出世,他就是魏忠賢,魏忠賢靠著皇帝奶媽上位,由於聰明能幹,迅速成為了權傾朝野的大太監。他的手法也與劉瑾相似,對朱由校的木匠專業大加讚賞,併為其提供多種娛樂方式,而魏忠賢在皇帝玩樂之時,大肆壯大自己的勢力,藉機剷除政敵。人稱"九千九百歲"。

而朱由校死後,崇禎繼位,魏忠賢的末日也到來了。但雖然除掉了大頭目,但崇禎還是接著任用宦官,為何呢,他的說法是:“往以廷臣不職,故委寄內侍。”從這句話我們也可以看出皇帝的無奈,而最終陪伴他的也是太監王承恩。

朱元璋立下“內臣不得干政”祖訓,為何明朝卻成為大太監的搖籃

魏忠賢

那麼我們回過頭來看,為什麼明朝太監如此有權勢呢。

太監忠心善解人意

在我們的印象中,皇帝是掌握生殺大權,至高無上的存在,但事實上皇帝一面受祖宗章法制約,一面受大臣監督,大部分皇帝的生活還是很拘束的。

而這些從小相伴的太監不會約束皇帝,如果能力超群,能為皇帝排憂解難,則很容易受到皇帝的信任。特別是正值年少好動的皇帝,極易受到蠱惑,上述三位權監無一不是趁著皇帝年幼無知,總攬大權。

太監可以制約文官

朱元璋為了集中皇權,廢除了延續千年的丞相制度,於是皇帝的工作量大增,但朱元璋不虧為鐵人,硬是咬牙撐了過來,但他的子孫未必有他的體力和耐力。

取消了丞相制度後,皇帝少了秘書,於是內閣應運而生,但隨著內閣權勢的越來越大,皇帝必須引入一方力量進行制衡,於是太監成為了首選,東廠,西廠也隨之出現了。

太監容易心理扭曲

當然,既然是一個群體,必然有好人也有壞人,我們不能一概而論,但太監由於其身體的殘缺,受到歧視,心態容易扭曲,一旦掌權,其手段較常人更狠毒,這也是明朝太監恐怖如斯的原因。

朱元璋立下“內臣不得干政”祖訓,為何明朝卻成為大太監的搖籃

崇禎自縊

結語:明朝的太監前期地位低下,之後乘勢反彈,而丞相制度的廢除,也間接導致宦官集團的崛起,而因為太監的身份的特殊,更受皇帝信任,致使明初雖有"內臣不得干政“的祖訓,仍然無法阻擋太監禍亂朝綱的腳步。


     《明太宗實錄》

     《玉堂叢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