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李绂发现科考舞弊案后去找三阿哥说的东窗事发是什么事?

纯真的流氓


康熙末年“九王夺嫡”中的“九王”是包括了三阿哥胤祉的。

康熙20多个儿子,参与夺嫡的只有九个,其中就有老三,说明胤祉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只不过,胤祉不像其他阿哥,不显山不露水,也没有掀起过什么风浪。所以,当雍正登基后,作为唯一自由的哥哥,雍正还是给足了他面子的。

雍正初年的恩科,雍正是憋足了劲儿要好好露下脸的。然而很可惜,还是出现了泄题,并且被副主考李绂发现了。李绂告诉了正主考张廷璐,心怀鬼胎的张廷璐拒绝查办。不得已,李绂去找了三王爷胤祉。

这就给胤祉出了个难题。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4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c7201d3eab04eb88219f453a23fb8d0\

可爱多啦a梦


雍正皇帝登基以后,昔日的皇八子胤禩也就“败者为寇”了,但其对于皇位的追求和渴望仍然存在,而且一直在悄声做着准备。雍正皇帝的头一场科举考试,就是胤禩为将来必然会发动政变的最初准备阶段。

胤禩想要发动政变,就必须拉拢一个当朝皇子,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提供一个正当舆论支持,提供一个拉拢朝臣、掌握兵权的必要支撑。

而在雍正皇帝的三位皇子中,皇四子弘历是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共同选定的皇位继承人,拉拢和控制的几率为零;皇五子弘昼又是一个出了名的“荒唐王爷”,并不能达到胤禩利用皇子扫能达到的政治目的;而皇三子弘时,作为胤禩从小就倍加疼爱,时常“带到郊外骑马”的侄子,被自己拉拢和利用的可能性则会更大。

但对于皇三子弘时的“拉拢”和“控制”,中间还差一个“把柄”!

这个“把柄”,就是胤禩撺掇弘时泄露会试考题以后,再掌握弘时泄露考题的罪证!

胤禩连夜来到张廷璐的牢房中,重演了当初“夜审肖国兴”的戏码,此时的胤禩真就不知道弘时就是科场舞弊案的背后主谋?

就像当初,胤禩明知道太子胤礽就是“花钱买命案”的背后主谋,还要肖国兴详细写出太子胤礽的罪证一样,胤禩“夜探张廷璐”的目的只是想得到那份出自张廷璐之手的罪证而已。也只有拥有了这份“白纸黑字”的罪证,才能将皇三子弘时牢牢“控制”。

而张廷璐提供的这份弘时罪证,只能让胤禩自己掌握,而不能被雍正皇帝得知,才能达到控制弘时的目的

所以,从牢房中获得皇三子弘时的罪证,明显不在胤禩的计划之内。他想要的只是弘时泄露考题的罪证,而不是张廷璐被下狱的结果。这也是张廷璐能够同意配合弘时泄露考题的原因所在。

如果不是雍正皇帝的“帮忙”,没有继续追查张廷璐背后的真正主谋,胤禩想要单独掌握弘时罪证的目的,就不可能完成了。

在胤禩的计划中,如何才能撺掇弘时顺利泄露考题呢?

这就是胤禩必须举荐张廷璐的原因所在!

张廷璐和张廷玉乃系亲兄弟,仅仅是进士出身的张廷玉位极人臣,官居一品,备受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两代帝王恩宠;而在康熙五十七年榜眼出身的张廷璐却还只是一个从四品品衔的内阁侍读学士。张廷璐仕途的不顺和对命运不公的必然感叹,正是胤禩所能加以利用的基础。

举荐张廷璐担任会试主考,然后通过自己的影响,让张廷璐攀上当朝皇子弘时这课大树,张廷璐就会被胤禩拉入自己的阵营,成为自己的政治工具。

而正是因为张廷璐和张廷玉之间的亲属关系,科场舞弊案一旦案发,雍正皇帝肯定会顾虑到张廷玉在朝堂之上的巨大影响和崇高地位,顾虑到国之柱臣会牵扯其中的政治影响,而刻意将科场舞弊案压住不处理或者直接当没事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