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西和俞敏洪都說中小學老師往往是不讀書的!你讀嗎?

李鎮西和俞敏洪都說中小學老師不讀書!

李鎮西和俞敏洪都說中小學老師往往是不讀書的!你讀嗎?

李鎮西說“我們的中小學老師,往往是不讀書的!”李老師用的詞是“往往”,說明這一情況很普遍,不讀書的老師佔絕大多數。

今日,俞敏洪也來炮轟中小學老師不讀書,最近的一次的直播,將矛頭直指基層的中小學教師,說是現在的很多中小學教師,一年讀不了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都是教教科書上的那點東西,到最後知識面變得很窄,遠遠沒有能力把中國的學生教好。

兩位大咖都說中小學老師們不讀書,還有人給老師們找出了對比的對象“現在的老師不要說和葉聖陶、夏丏尊這樣的教育家比讀書少,就是和文革以前的老師比,也是讀書少,就是文化素養少。”這話說的更是絕對,直接說現在的老師缺少文化味兒。

甚至有老師自己都說“我沒讀書,自打師範畢業,我都沒有讀過一本書,除了教材啊!

李鎮西和俞敏洪都說中小學老師往往是不讀書的!你讀嗎?

是時候分析一下老師們為什麼不讀書了。

一、 工作太忙沒時間讀書

總有人說“你們當老師的很輕鬆,一天就上一兩節課,上課“呼一呼”,下課跑跑步,一個月大幾千塊工資, 還有三個月假期!”每逢這個時候,我就想直接給他兩巴掌。如果你在中小學教文化課又帶班主任,那你的工作可以和國務院總理一樣日理萬機沒個頭,一週至少十四五節課,平均到一天就是三節課左右,每一節課都要備課,有課件,學生課後要作業,作業要批改,如果你是語文老師的話,光是語文作業的種類你聽聽就頭大,生字本、寫話本、日記本、作文本、配套練習冊等等,還要督促孩子們讀課外書背國學,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話,還要每天保護孩子的安全,每天上午下午陪孩子跑操,關注孩子的健康和考勤,這些還只是常規的學校工作,還不算各種培訓、比賽、聽課、評課、磨課、各種檢查等等的看似平常工作,還不算課下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等教育工作。可能上廁所就是放鬆的時候,但有時忙起來,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一天也喝不上一口水。思齊老師常常調自己,最怕生理期,姨媽巾都沒時間換。哪有時間讀書?起碼在學生上課的五天內,老師們是找不出時間來讀書了。

二、 學校沒有讀書的風氣

別看是學校,還真沒有與讀書的氛圍,老師們工作的時間就是被瑣碎的事情充斥了,課餘時間是要放鬆,男老師喝酒打牌請客吃飯,女老師逛街購物,你若是紮下來讀書,就顯得格格不入,再給你個帽子“書呆子”,基本上你和學校的小圈子就無緣了,也就是沒人和你玩了。

三、 工作實績和讀書無關

衡量老師是不是好老師的標準有兩個,一個是職稱,一個是教學成績,讀書多,你按著書本循循善誘的講,遠不如你多給學生幾套題練練,更能提高成績,那誰還有動力讀書呢?在教學實踐的第一線,在當前的考核辦法下,不讀書的還真不一定不如愛讀書的老師教得好,所以,沒有“看得見的利益驅動”,老師們還真不願意讀書。還有就是讀書和各種榮譽也無關,那些畢業就沒讀什麼書的老師一樣晉級,書讀了,筆記做了,不去參加各種賽課活動,照樣晉級無望,有讀書的勁兒,還不如老老實實按照官方規定的路線圖往前走。

四、 壓力太大沒心情讀

老師們忙是有目共睹的,累也不是虛的,回到家再忙活忙活自己的孩子家務事,基本上就是虛脫了,只想休息,哪還有心思捧本書讀。教文化課的老師,關心的是成績排名、是業務考核、平均分優秀率和上升幅度,腦子裡的弦一直繃的緊緊的,即使回到家,可能還會跟學習吃力的學生連線輔導。此景此情,誰來讀書?

五、 好書太少沒書讀

書很多,但是適合老師們讀的書很少,專家和大學教授的書,“高屋建瓴”,理論多實踐少,與教學實踐一線嚴重脫鉤,還有的一個大問題就是理論陳舊,搞理論研究的張嘴就是前蘇聯,搞實踐研究的張口必是陶行知,不是說他們理論不行了,而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教與學都不一樣了,這一點,基層的一線老師知道,但基層老師寫了書買不起書號,大學老師為了課題和職稱也要有書,於是就造成今天世面上真正寫給老師看的好書微乎其微。

六、 信息量過載不用讀

這是一個信息的時代,也是一個讀圖的時候,老師的工作也有很多需要在網絡完成,,每天海量的信息撲面而來,造成的後果就是“信息過載”和“信息過量攝入”,還來不及甄別,更別提有時間讀書了。

這個時代的老師真的不讀書。

中小學就是一批不讀書的人在教給人怎麼讀書,這是教育界的最大笑話!

李鎮西和俞敏洪都說中小學老師往往是不讀書的!你讀嗎?

思齊老師,也是中小學教師的一員,我是建議老師們讀點書的,我教語文,平時多讀關於寫作和閱讀的書,是葉聖陶先生的鐵桿書迷,是心理諮詢師,主要做學生的諮詢,所以“兒童心理學”“兒童教育學”系列的書也是我的架上寶貝,還是家庭教育講師,關於家庭教育的專業書籍也是必讀書目,平時還喜歡讀點歷史和經濟,所以我的閱讀書目還算比較豐富,尤其是自媒體寫作,如果不讀書的話,壓根沒辦法一直輸出優質的內容。最近我的書目裡又增加了很多,教學也是一個輸出的工作,學生一直從我們這裡掏東西,讀點書還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先給自己

列個書單

  • 第一層次:是職業類書,對老師們來講,就是教育理論類、教育實踐類、心理學,現在的學生,不懂點心理學都搞不定他們。
  • 第二層次是與職業相關的書,老師們可以讀點歷史類哲學類,有了開放的思維,就不會走近牛角尖。
  • 第三層次是自己的興趣類的書,那看什麼就看自己的個人愛好了,思齊老師愛看點旅遊的地理的,還愛看小說,還看過家居裝修的,這一層次可以比較雜,越雜越豐富,越雜越是人生的樂趣。
李鎮西和俞敏洪都說中小學老師往往是不讀書的!你讀嗎?

讀書這件事,別再讓人轟了,抽點時間多少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