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表达,你我都自在

橙全心理

别随便说随便 | 换一种表达,你我都自在


在平时的生活中,有一种人老是说随便这两个字,总是给人一种很奇怪的感觉,继而产生一种反感。心理学家表示,越容易说“随便”的人,越难相处,这是一种被动攻击。它是一种不积极,不主动,不合作的非暴力。


不赞同不舒服,但我不说,也不按照你的意愿去做。这种情况通常会出现在一段不平衡的关系中。


01

何为被动攻击


攻击的概念就是指剥夺你的某些东西,例如你明明是一个好人,但他恶意诽谤你,这就是一种攻击,又或是明明你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人,但他会用某种方式让你感觉到自己毫无价值,这也这是一种攻击。很多时候,我们跟别人的相处方式就是被动攻击。


被动攻击其实就是我投射了某种东西给别人,这种东西肯定是有不好的影响,让别人无法接受的,也是别人身份所不认同的。


《弱者的武器 | 解锁人际关系中的隐形攻击》提到:被动攻击,常被比喻为隐性攻击,指的是故意掩饰自己表达愤怒的方式。


02

被动攻击的类型


① 朋友之间


所谓的老好人,就是永远用被动攻击对待别人。


平时出去吃饭,老好人都会说“随便,你点什么我吃什么”,这会给你造成一种感觉,怎么感觉自己像是个暴君,控制着他的选择,难道在他眼里,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吗?


所以如果一个朋友经常用被动攻击的方式来对待你的话,你会感觉到很难受,而且你无法脱离。


他们不赞同,但他们不会说,只会抛出一个选择或问题给你,可这个选择或问题让你觉得很为难,因为无论你做什么,你自己内心都是不舒服的。


这就是被动攻击的厉害之处:们看似什么都没做,却就能让你觉得很不开心。


② 父母和孩子之间


有一种被动攻击是成年人和孩子之间的。


一个控制感很强,而且很严厉的妈妈,她特别想能掌控孩子的每个方面,希望孩子的言行举止能完全如她所期望的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只能顺从妈妈的想法和意愿,而不是自己的想法。但他慢慢地会用被动攻击这种方式去对待妈妈


就好像需要外出时,妈妈不停催促孩子快穿鞋,要迟到了。尽管孩子已经很努力地穿鞋子,但妈妈还在一边催促,一直说要迟到了要迟到了。


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委屈,那么他表现委屈的方式就是,你越急他越慢,不配合你,也不跟你合作。


但他又不得不服从父母的指令,因为他无法脱离父母单独生活,他需要依附在父母身边,可他的委屈也无法排解,只能不停通过被动攻击,让父母感受到他的不满。


③ 同事之间


被动攻击还有一种攻击方法,就是你在前面跑,我在后面拖后腿。


平时工作中,可能在一个小组题目里,你也会发现被动攻击的人,他们一边说着好的没问题,但一边却不配合你的工作,你交给他的任何工作,他都嘴上说着可以但却不完成。


这些都是别人对你的被动攻击。


被动攻击的目的只是为了攻击你,没有别的理由,它是直接攻击,只是不敢明着攻击,比如说某个人他觉得你做得不好或者有什么问题,但他不会直说,他会通过做一些让你觉得不舒服的事情来让你觉得自己是个烂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如果在完成事情时,你不在意,而我却在意的话,那我的利益就会被损害,所以当我们共同去完成事情时,每个人都需要出力,而不是我在前面跑,你在后面拖后腿,这才是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


延伸阅读:《穿越人际的迷雾 | 十八个经典的职场心理学效应》


03

别随便说“随便”


1)自我牺牲,对方紧张


你和男朋友吵架之后,很久没有去他家里了。现在他终于向你认错,你也原谅了他,他的父母非常开心,亲自打电话来请你去吃饭,还问你想吃什么。


你想也不想地说:“随便!”后来,男朋友告诉你,因为你的一句“随便”,未来的公婆紧张了好半天!


很多时候,我们想用“随便”来表示客气和尊重,结果却在无形中加重了对方的心理负担。


为了不至于拍错马屁,听的人开始不断猜测我们到底怎么想,而我们自己,则在被猜测中享受着类似自我牺牲的快感。


倘若这种“牺牲”没有引起对方足够重视,我们就开始愤愤不平地委屈起来,直到关系出现问题。


换个词说说:


不说随便,说“喜欢”――当对方真心诚意地想为你付出时,坦率而大方地告诉对方你喜欢他(她)为你做什么,这,才是真正的尊重。


而人际关系,也将在需要和被需要、肯定与被肯定中健康愉快地发展下去。


2)胡乱放弃,夸大不快


部门开会,讨论一个重要方案,在大家纷纷举手通过之后,你提出了相反意见,因为你觉得这个方案有漏洞。


所有的人都对你侧目,因为你的反对会让大家功亏一篑。僵持了一段时间后,你终于说:“那随便大家吧!”


人际交往之中,难免有冲突或者意见相左的时候。当我们实在势单力薄、无法扭转局面时,其实,放弃不是唯一的选择


换一种方式表达,会让我们拥有更多主动性。


换个词说说:


不说随便,说“保留”――我们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同时给别人一个认识问题、尝试错误的机会。保留意见意味着我们对事情负责,“随便”则有逃避责任之嫌;保留意见意味着我们并不否定自己,“随便”则常常扩大负面情绪。两相对比,自然还是“保留”的好。


3)敷衍应付,伤害关爱


“女大当嫁”,从你25岁生日那天,母亲就开始紧张起你的婚事,不断托人给你介绍男朋友。忙得不可开交的你根本无心恋爱,但又害怕伤着母亲,于是每次都说:“随便,随便,您安排吧!”


不忍心伤害,却又在一次次地伤害,因为谁都看得出来“随便”其实是敷衍和应付的遮阳伞。长期被自己关爱的人这样“随便”地对待,最后不心灰意冷才怪。


换个词说说:


不说随便,说“且慢”――真诚地告诉对方: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不过,且慢一点,我还没有准备好如何接受你的爱情,让我们从朋友开始吧。


4)乱发脾气,摧残人脉


你因为被老板批评太过自由散漫而很不开心,搭档阿元看在眼里,主动凑上前来跟你搭讪。他说:“哎!愉快点哦,否则我可要换一个伴喽!”你“啪”地把文件夹摔在工作台上,大吼:“随你的便!”


人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容易向亲近的人转移不满,同时会出现言语和行为上的“退行”――变得像一个孩子似的任性刁蛮、不负责任。而无论多么牢固的人际关系,都可能会在这种“随便”的反复摧残下出现问题。


换个词说说:


不说随便,说

“难过”――告诉对方:你这么说我很难过,我现在更需要你来安慰我/鼓励我/爱我/肯定我……


当你学会这样的表达,你会发现,其实我们想要的东西就在我们的嘴里――清楚地说出来,我们的爱情、友情、亲情才不会因为情绪的泛滥而恶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