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勝正——《霧都孤兒》有感

19世紀初,工業革命在英國開始,大量工業排放煙塵。倫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為家居燃料,產生大量煙霧。這些煙霧再加上倫敦氣候,造成了倫敦"遠近馳名"的煙霞,倫敦有著古老的建築。當煙霧來襲,四周的能見度沒有多少,連在路邊的路燈,十步之後不見一點光芒。整個人就是如同走進了巨大的迷宮,找不出歸路。實際上我們今天所說的這個小主人公就是在霧都開始了一段可怕的旅程,不僅僅是路看不清,也反映社會上人有時也看不清。


《霧都孤兒》是英國作家狄更斯於1838年出版的長篇小說,這位年僅二十五歲的小說家決心學習英國現實主義畫家威廉•荷加斯的榜樣,勇敢地直麵人生,真實地表現當時倫敦貧民窟的悲慘生活。他抱著一個崇高的道德意圖:抗議社會的不公,並喚起社會輿論,推行改革,使處於水深火熱中的貧民得到救助。正因為如此,狄更斯歷來被我國及前蘇聯學者界定為"英國文學上批判現實主義的創始人和最偉大的代表"。

邪不勝正——《霧都孤兒》有感

小說的主人公奧利弗·崔斯特,是一名生在濟貧院的孤兒,忍飢挨餓,備受欺凌,由於不堪棺材店老闆娘、教區執事邦布爾夫等人的虐待而獨自逃往倫敦,可剛一到達就受騙誤入賊窟。竊賊團伙的首領—費金費盡千方百計,企圖把奧利弗訓練為扒手供他驅使。奧利弗跟隨竊賊夥伴"機靈鬼"和貝茨上街時,被誤認為他偷了一位叫布朗洛的紳士(恰巧是他父親生前的好友)的手絹而被警察逮捕。後因書攤老闆證明了他的無辜,說明小偷另有其人,他才被釋放。由於他當時病重昏迷,且容貌酷似友人生前留下的一副少婦畫像,布朗洛收留他在家中治病,得到布朗洛及其女管家比德溫太太無微不至的關懷,第一次感受到人間的溫暖。竊賊團伙害怕奧利弗會洩露團伙的秘密,在費金指示下,塞克斯和南希費盡心機,趁奧利弗外出替布朗洛歸還書攤老闆的圖書的時候用計使他重新陷入了賊窟。但當費金試圖懲罰毒打奧利弗的時候,南希挺身而出保護了奧利弗。費金用威脅、利誘、灌輸等手段企圖迫使奧利弗成為一名竊賊,成為費金的搖錢樹。


一天黑夜,奧利弗在塞克斯的脅迫下參加對一座大宅院的行竊。正當奧利弗準備趁爬進窗戶的機會向主人報告時,被管家發現後開槍打傷。竊賊倉惶逃跑時,把奧利弗丟棄在路旁水溝之中。奧利弗在雨雪之中帶傷爬行,無意中又回道那家宅院,昏到在門口。好心的主人梅麗夫人及其養女羅斯小姐收留並庇護了他。無巧不成書,這位羅斯小姐正是奧利弗的姨媽,但雙方都不知道。在梅麗夫人家,奧利弗真正享受到了人生的溫馨和美好。但費金團伙卻不能放過奧利弗。有一天一個名叫蒙克斯的人來找費金,這人是奧利弗的同父異母兄長,由於他的不孝,他父親在遺囑中將全部遺產給了奧利弗,除非奧利弗和蒙克斯是一樣的不孝兒女,遺產才可由蒙克斯繼承。為此蒙克斯出高價買通費金,要他使奧利弗變成不可救藥的罪犯,以便霸佔奧利弗名下的全部遺產,併發洩自己對已去世的父親的怨恨。正當蒙克斯得意洋洋的談到他如何和邦布爾夫夫婦狼狽為奸,毀滅了能證明奧利弗身份的唯一證據的時候,被南希聽見。南希見義勇為,同情奧利弗的遭遇,冒生命危險,偷偷找到羅斯小姐,向她報告了這一切。


正當羅斯小姐考慮如何行動時,奧利弗告訴她,他找到了布朗洛先生。羅斯小姐就和布朗洛商議了處理方法。羅斯小姐在布朗洛陪同下再次和南希會面時,布朗洛獲知蒙克斯即他的已故好友埃得溫·利弗得的不孝兒子,決定親自找蒙克斯交涉,但他們的談話被費金派出的密探聽見。塞克斯就兇殘的殺害了南希。南希之死使費金團伙遭到了滅頂之災。費金被捕,後上了絞刑架,塞克斯在逃竄中失足被自己的繩子勒死。與此同時,蒙克斯被布朗洛挾持到家中,逼他供出了一切,事情真相大白,奧利弗被布朗洛收為養子,從此結束了他的苦難的童年。為了給蒙克斯自新的機會,把本應全歸奧利弗繼承的遺產分一半給他。但蒙克斯劣性不改,把家產揮霍殆盡,繼續作惡,終被鋃鐺入獄,死在獄中。邦布爾夫惡有惡報,被革去一切職務,一貧如洗,在他們曾經作威作福的濟貧院度過餘生。

邪不勝正——《霧都孤兒》有感

在小說中,正面主人公一般都會得到好的結局,小說的基調基本上也是樂觀的。從《霧都孤兒》我們還可以看到,作者的創作受流浪漢小說的影響比較突出,他自己的創作風格雖已形成,但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與成熟。《霧都孤兒》是狄更斯的第一部偉大的社會小說,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位置。小說主要反映剛剛通過了濟貧法的英國社會最底層生活。作者在創作上愛憎分明,形象生動的特點也得到了很充分的體現。他筆下的人物富有鮮明的個性,整個作品有著強烈的感染力。狄更斯堪稱一位傑出的語言大師,擅長運用諷刺、幽默和誇張的手法,他筆下的人物風貌和語言風格富有濃厚的浪漫主義特色。


狄更斯也是一位偉大的文學革新家,他在《霧都孤兒》中描寫了一系列中下層社會的小人物,這在文學作品中可以說是空前的。他以高度的藝術概括,生動的細節描寫,妙趣橫生的幽默和細緻入微的心理分析,塑造了許多令人難忘的形象,真實地反映了英國十九世紀初葉的杜會面貌,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認識價值,並形成了他獨特的風格。他反映生活廣泛、多樣,開掘深而有力。他不採用說教或概念化的方式表現他的傾向性,而往往以生動的藝術形象激發讀者的憤慨、憎恨。同情和熱愛。他筆下的人物大多有鮮明的個性。他善於運用藝術誇張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描寫特徵,用他們習慣的動作、姿勢和用語等揭示他們的內心生活和思想面貌。他還善於從生活中汲取生動的人民的語言,以人物特有的語言表現人物的特點和性格。


個性化的語言是狄更斯在人物塑造上運用得十分出色的一種手段。書中的流氓、盜賊、妓女的語言都切合其身份,甚至還用了行業的黑話。然而,狄更斯決不作自然主義的再現,而是進行加工、提煉和選擇,避免使用汙穢、下流的話語。主人公奧立弗語言規範、談吐文雅,他甚至不知偷竊為何物。


不拘任何格套,想要多少巧合就安排多少巧合。奧立弗第一次跟小偷上街,被掏兜的第一人恰巧就是他亡父的好友布朗羅。第二次,他在匪徒賽克斯的劫持下入室行竊,被偷的恰好是他親姨媽露絲·梅萊家。這在情理上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但狄更斯自有天大的本領,在具體的細節描寫中充滿生活氣息和激情,使你讀時緊張得喘不過氣來,對這種本來是牽強的、不自然的情節也不得不信以為真。這就是狄更斯的藝術世界的魅力。


狄更斯善於處理細節,於細節之處展現他的幽默,例如在小說的結尾,犯罪集團首領費金在接受審判時的一段心理描寫就充分體現了這樣的幽默:他從上往下看,眼睛從天花板一直看到了地板上,但是他只看見了眾多的眼睛都默默地注視著自己,他聽到了法官對自己審判的報告,他轉向律師,目光懇切地看著律師,希望他大發慈悲為自己辯護幾句。但是,這下面坐著的人群中,有的人在吃東西,有的人在用自己的手絹扇風,居然還有一位年輕的畫家在給自己畫素描。他在內心裡想著:到底怎麼樣?他畫得像不像呢,真想過去看上一眼呢。一位紳士出去又進來,他想著這位紳士一定是去吃飯了,他會吃什麼樣的飯呢?此後,他又想到了絞刑架,突然聽到了自己被判處絞刑。他只是喃喃地說,自己歲數大了,大了,接著什麼聲音都發不出來了。我們從這段費金的心理描寫中,可以看出狄更斯對反面人物的一種幽默化處理,罪大惡極的費金此刻站在法庭上還不誠懇地承認自己的罪行,死到臨頭還在想著與自己罪行無關的事,這恰恰說明了費金內心的無助。這種細節處的幽默讓讀者深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同時諷刺了罪犯費金的惡行。


這種細節化的幽默還在描寫新興資產階級上有所體現,表面上這些人說話文質彬彬,談吐文雅,實際上是一群貪圖金錢之徒。狄更斯通過他們的語言、行為舉止得以展現。同時,也通過對南希等弱勢群體的細節化描述來展現英國底層人物的樂觀,通過他們的語言,得以看到他們樂觀的品格,這些幽默的細節化處理使我們更能全面地瞭解當時的社會狀況,並充分享受狄更斯帶給我們的樂趣。


在《霧都孤兒》中我們好象看不到作者自己的影子,但是卻可以通過主人公奧裡佛的經歷聯想到作者童年的遭遇。狄更斯在他的自傳中告訴我們,小說中那個讀者皆曰可殺的賊首費金得名於作者少年時代當童工的鞋油作坊裡一位對他十分關照的同伴鮑勃·費金,"他比我年長好幾歲,個兒也高得多。"作者的創作材料很大一部分來源於現實,同時又進行了藝術性的成功改造,他的創作我認為可以用"藝術性的現實主義"來概括。


在這個小說中,奧利弗,南希,羅斯小姐都是善良的代表,他們都出生於苦難之中,在黑暗和充滿罪惡的世界中成長,但在他們的心中始終保持著一片純潔的天地,一顆善良的心,種種磨難並不能使他們墮落或徹底墮落,反而更顯示出他們出汙泥而不染的光彩奪目的晶瑩品質。最後,邪不勝正,正義的力量戰勝了邪惡,雖然南希最後遇難,但正是她的死所召喚出來的驚天動地的社會正義力量,正是她在冥冥中的在天之靈,註定了邪惡勢力的代表——費金團伙的滅頂之災。因此在小說中,南希的精神得到了昇華,奧利弗則得到了典型意義上的善報。而惡人的代表——費金,蒙克斯,邦布爾,塞克斯無不一一落得個悲慘的下場。

邪不勝正——《霧都孤兒》有感

《霧都孤兒》問世一百多年來,早已成為世界各國讀者最喜愛的經典作品。小說中那個愚蠢、貪婪、冷酷的教區幹事"邦布爾"在英語中已成了驕橫小官吏的代名詞,並由此衍生出"妄自尊大,小官吏習性"等詞義。邦布爾先生婚後訓斥老婆,"哭能夠舒張肺部,沖洗面孔,鍛鍊眼睛,並且平息火氣。"這句話收入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的新版《哥倫比亞名言辭典》。


小說《霧都孤兒》後來改編成了多種電影、動畫片、連環畫,搬上了熒屏、舞臺。在中國,《霧都孤兒》大概可以算得上一代又一代讀者最熟悉的世界文學名著了。"奧立弗要求添粥"一節編入了我國出版的多種英語教科書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