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勇士归玉门:东汉最有血性的一群人

说起西域,永远也少不了壮美的山河风光,令人眼前一亮的异域风情,这里有波澜壮阔的远征,残酷的战争场景,强烈的爱国情怀,震撼心灵的兄弟情义,更有无数华夏儿女的满腔热血和抱负。几千年来,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无数英雄的传说,感人肺腑的家国故事。

十三勇士归玉门:东汉最有血性的一群人

十三将士归玉门

公元74年,东汉在西域重新设立基地—西域都护府,任命耿恭和关宠为分基地司令,分别率数百人驻守金蒲城和柳中城,防备匈奴入侵西域北道,拱卫西域都护府,既然地理位置这么重要,匈奴人肯定不会放过了,果然第二年匈奴人二万人就打过来了,把城围的水泄不通,耿恭登上城头亲自指挥战斗,并且对匈奴大军喊道:“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意思就是说我们汉人的箭都是被神仙祝福加持过得,中箭的人伤口和平常不一样,匈奴人哪管这一套,骑兵射箭,步兵攻城,该干嘛还干嘛,黑压压一片箭射下来,匈奴人果然鬼哭狼嚎。中箭的人伤口疼痛不止,慢慢伤口发生溃烂,史书上说"虏中矢者,视创皆沸",其实这都耿恭提前让人在箭头上涂了毒药,不过这景象确实瘆人,夜晚匈奴人营地都是哀嚎声,估计匈奴人也郁闷坏了,不过更大的郁闷还在后头:耿恭带领数百守军,趁着暴风雨来劫营了,那可是如砍瓜切菜一般,匈奴人又被蹂躏了一番。这下匈奴头领直犯嘀咕,你们汉军竟然请神仙帮忙,还能不能愉快地玩耍了,史书记载“汉兵神,真可畏也。”溃败而去。

虽然胜利了可是耿恭知道,匈奴人还会回来的,金蒲城是守不住的,他就带人撤到了疏勒城,这是汉军修建的一个要塞,依山傍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果然,不久匈奴几万大军又杀过来了,估计匈奴人也是非得出口恶气,强攻不成就改成长期围困,还把河水截断了,这招太缺德了,汉军开始缺水,将士们连马粪汁都喝了,耿恭让人打井,可是就是不见出水,耿恭对着井就行礼,还说了一番话“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可能真的是感动了上天,井里果然出水了,"飞泉奔出,众皆称万岁。"就这样,几个月过去了,城里粮食也没了,就连弓弦盔甲都吃完了,汉军将士依然在坚守,匈奴人也累了,既然打不下去了,就招降吧,耿恭却不按常理出牌,他把匈奴使者烤了吃掉了, 正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这下匈奴人怒了,发疯似的攻城,想要杀光城里的汉人,看着一个个战友死去,耿恭心里只有只有成仁的信念,可人生就是这样,绝境之中往往也能看到希望。

十三勇士归玉门:东汉最有血性的一群人

此时的东汉中央接到求救消息,经过激烈的辩论之后,汉明帝下令征发七千军队,开始了远征救援计划,行军千里,大破匈奴和车师国联军,穿过白雪皑皑的天山,救援疏勒城,此时疏勒城总共只剩下26人,回家的路同样充满杀机和危险,有满怀仇恨的追兵,有肆虐的大雪,有难以逾越的天险,不断有人倒下,进了玉门关,26人只剩下了13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当时驻守玉门关的中郎将郑众上书朝廷说“恭以单兵守孤城,当匈奴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不为大汉耻,五个字道尽对国家的热爱和强烈的国家荣誉感、自豪感;《后汉书》作者范晔认为西汉有苏武、东汉有耿恭,饱含泪水地写下这样一句话“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处处都是忠肝义胆,字字尽是热血忠魂。

十三勇士归玉门:东汉最有血性的一群人

大汉雄师,铁骨铮铮。


无论是战死的将士,还是归来的勇士,他们都是伟大的胜利者,正因为他们的存在,国家才会不受外侮,人民才能享受安宁。在之后的千百年里,无数像他们一样的华夏儿女前赴后继,留下了一个个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传说,是无数的耿恭撑起了国家和民族,所谓民族脊梁,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