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回國留學生不到20%,北大清華教授解釋不同,發人深省

選擇回國留學生不到20%,北大清華教授解釋不同,發人深省


不足兩成

去年在清華大學統計的清華大學留學生歸國數據中,留學美國的學生,畢業後回國就業的僅佔所有人數的19%,連兩成都不到,剩下的學生大都留在了美國發展,這樣的數據讓人感到觸目驚心,至少我的感覺是這樣。

談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科學家有沒有國界?可能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是應該有國界的。這一點我國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已經說過。

選擇回國留學生不到20%,北大清華教授解釋不同,發人深省


沒有國哪有家呢?如果你還不確定,科學家有沒有國界,你可以思考一下,當今最令人深惡痛絕的事情是什麼?

想想曾經的鳳姐為何遭國人痛恨,想想曾經說美國的空氣都是香的的楊舒平為何遭國人唾棄?今天的某些留學生因為發表不當言論,而遭國人唾棄。想想今天嘴上高調愛國,轉身加入美國國籍,或者讓自己的子女加入美國國籍的,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是怎樣的?

國籍都變了,再談愛國恐怕讓人稍覺尷尬。

我國的玻璃大王曹德旺曾經對已經拿了綠卡的孩子們說:“我們是不能改變國籍的,如果我們改變了國籍,中國人就沒有自己的玻璃了。”這是何等的企業家情懷,何等的民族大義啊!

高水平人才外流的現象不僅發生在諸如北大和清華這樣的頂尖名校,而是國內現存的一個普遍現象。根據《2019年中國留學白皮書》統計,中國留學生畢業後留在國外發展的比例高達72%。

選擇回國留學生不到20%,北大清華教授解釋不同,發人深省


這樣的數據讓我感到有些心疼。凡是可以出國的,不說是不是高精尖的人才,大多也算得上國內一流的人才。

我國每年為教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教育的投入達到了國家GDP的4%,最後培養出來的頂尖人才卻流失到國外,這有點像拿我們頂尖的教育資源為國外培養人才做嫁衣裳。

不同的回答

對於人才外流,北大和清華的兩位教授給出了不同的答案。這兩位教授,一位是曾經任教於美國,後來毅然回國。另一位是在美國學成歸來,在中國任教6年後又毅然返回美國。

對於人才外流,原清華大學副校長、教授施一公先生認為是房價的原因。

選擇回國留學生不到20%,北大清華教授解釋不同,發人深省


他認為美國的房價相對於中國來說低很多,特別是在中國的一線城市中,像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即使是頂尖人才,很多人奮鬥一生,還是不能買一套房。

北京的一套地下室學區房,曾以90餘平的面積,1000餘萬的成交價,聞名網絡。

然而在美國只要有一份不錯的工作,有了穩定的收入之後,購房就沒有太大的壓力。

由此看來房子確實是硬傷。高企的房價不僅逼走了國內大量的人才,而且也使得很多其他人員也成了房奴,讓很多人婚嫁困難,對於單身人口的增加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然而對於人才的出走,我國的數學天才許晨陽卻與施一公先生有著不同的理解。

許晨陽是我國的數學天才,曾經年少成名,去美國深入學習,學成後回國打算為國內的數學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然而在在北京大學任教6年後又毅然返回美國。

選擇回國留學生不到20%,北大清華教授解釋不同,發人深省


他的出走也曾在國內引起熱烈反響和巨大的爭議。他走後留下的三句話,更令人們遐想無限:學術造假嚴重,造假成本太低;學風浮躁,學術風氣不正;論資排輩嚴重,給年輕人的扶持力度太小。

許教授留下了這三句話,在我國的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衝擊,同時也引起人們的深刻反思。

發人深省

時至今日,我們反思了太多,但目前我們更需要做的是變革,如何打擊學術造假,如何糾正學術風氣,如何給年輕人更大的扶持力度,如何讓青年才俊在出頭之日,更有獲得感,更加充滿希望,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選擇回國留學生不到20%,北大清華教授解釋不同,發人深省


同時也應該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流失的人才離開一線城市一樣可以生存,一樣可以取得很好的發展,不一定要去國外的。如果每一個出走的人才都像錢學森先生那樣愛國,都像施一公先生這樣,熱愛國家,甘於為國家奮鬥,勇於為國家奉獻,像袁隆平院士那樣默默無聞,使中國以世界7%的土地養活世界22%的人口成為可能,我想即使是年輕人,也終有出頭之日的。因為他們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深深的聯結在一起,他們會獲得奮鬥的無限動力。

選擇回國留學生不到20%,北大清華教授解釋不同,發人深省


留美學生回國率不足20%,人才流失,是房價高企還是學術風氣的原因,還是流失的人才不足夠愛國,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