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回国留学生不到20%,北大清华教授解释不同,发人深省

选择回国留学生不到20%,北大清华教授解释不同,发人深省


不足两成

去年在清华大学统计的清华大学留学生归国数据中,留学美国的学生,毕业后回国就业的仅占所有人数的19%,连两成都不到,剩下的学生大都留在了美国发展,这样的数据让人感到触目惊心,至少我的感觉是这样。

谈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科学家有没有国界?可能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应该有国界的。这一点我国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已经说过。

选择回国留学生不到20%,北大清华教授解释不同,发人深省


没有国哪有家呢?如果你还不确定,科学家有没有国界,你可以思考一下,当今最令人深恶痛绝的事情是什么?

想想曾经的凤姐为何遭国人痛恨,想想曾经说美国的空气都是香的的杨舒平为何遭国人唾弃?今天的某些留学生因为发表不当言论,而遭国人唾弃。想想今天嘴上高调爱国,转身加入美国国籍,或者让自己的子女加入美国国籍的,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国籍都变了,再谈爱国恐怕让人稍觉尴尬。

我国的玻璃大王曹德旺曾经对已经拿了绿卡的孩子们说:“我们是不能改变国籍的,如果我们改变了国籍,中国人就没有自己的玻璃了。”这是何等的企业家情怀,何等的民族大义啊!

高水平人才外流的现象不仅发生在诸如北大和清华这样的顶尖名校,而是国内现存的一个普遍现象。根据《2019年中国留学白皮书》统计,中国留学生毕业后留在国外发展的比例高达72%。

选择回国留学生不到20%,北大清华教授解释不同,发人深省


这样的数据让我感到有些心疼。凡是可以出国的,不说是不是高精尖的人才,大多也算得上国内一流的人才。

我国每年为教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教育的投入达到了国家GDP的4%,最后培养出来的顶尖人才却流失到国外,这有点像拿我们顶尖的教育资源为国外培养人才做嫁衣裳。

不同的回答

对于人才外流,北大和清华的两位教授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这两位教授,一位是曾经任教于美国,后来毅然回国。另一位是在美国学成归来,在中国任教6年后又毅然返回美国。

对于人才外流,原清华大学副校长、教授施一公先生认为是房价的原因。

选择回国留学生不到20%,北大清华教授解释不同,发人深省


他认为美国的房价相对于中国来说低很多,特别是在中国的一线城市中,像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即使是顶尖人才,很多人奋斗一生,还是不能买一套房。

北京的一套地下室学区房,曾以90余平的面积,1000余万的成交价,闻名网络。

然而在美国只要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之后,购房就没有太大的压力。

由此看来房子确实是硬伤。高企的房价不仅逼走了国内大量的人才,而且也使得很多其他人员也成了房奴,让很多人婚嫁困难,对于单身人口的增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然而对于人才的出走,我国的数学天才许晨阳却与施一公先生有着不同的理解。

许晨阳是我国的数学天才,曾经年少成名,去美国深入学习,学成后回国打算为国内的数学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在在北京大学任教6年后又毅然返回美国。

选择回国留学生不到20%,北大清华教授解释不同,发人深省


他的出走也曾在国内引起热烈反响和巨大的争议。他走后留下的三句话,更令人们遐想无限:学术造假严重,造假成本太低;学风浮躁,学术风气不正;论资排辈严重,给年轻人的扶持力度太小。

许教授留下了这三句话,在我国的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

发人深省

时至今日,我们反思了太多,但目前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变革,如何打击学术造假,如何纠正学术风气,如何给年轻人更大的扶持力度,如何让青年才俊在出头之日,更有获得感,更加充满希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选择回国留学生不到20%,北大清华教授解释不同,发人深省


同时也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流失的人才离开一线城市一样可以生存,一样可以取得很好的发展,不一定要去国外的。如果每一个出走的人才都像钱学森先生那样爱国,都像施一公先生这样,热爱国家,甘于为国家奋斗,勇于为国家奉献,像袁隆平院士那样默默无闻,使中国以世界7%的土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成为可能,我想即使是年轻人,也终有出头之日的。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深深的联结在一起,他们会获得奋斗的无限动力。

选择回国留学生不到20%,北大清华教授解释不同,发人深省


留美学生回国率不足20%,人才流失,是房价高企还是学术风气的原因,还是流失的人才不足够爱国,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