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我不是天生的奸雄

贾雨村是《红楼梦》提纲挈领式的人物。他虚伪贪婪,做官有“贪酷之弊”。他阴险狡诈,葫芦案明明心里有主意,却引导门子一步步说出计策谋略。他忘恩负义,危难时接受甄士隐的慷慨资助,得意时眼看甄士隐的独生女儿堕入深渊却袖手旁观。他手段毒辣,为巴结贾赦不惜诬陷石呆子,为几把扇子弄得人坑家败业。

脂砚斋四次用“奸雄”二字评贾雨村,足见其板上钉钉的反面人设。

台湾大学欧丽娟教授指出,《红楼梦》中每个人物都有他独特的生命史和变化过程,更有其成长完成的契机。欧教授的理论,对提纲挈领的开篇人物贾雨村同样适用。

贾雨村并不是天生的“奸雄”。他罪恶人性的蜕变有一个完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革职”是一个重要契机。

贾雨村:我不是天生的奸雄

1革职前的贾雨村,无论举业还是交际,都可圈可点。

贾雨村出身没落诗书官宦世家,祖宗家业已尽,全族只剩他一人。生逢末世的贾雨村努力念书,积极出世,不远千里赴京赶考,试图通过科举考试改变窘况,重整基业。路上资费用尽,穷困潦倒,他卖字作文为生也要继续坚持,不愿放弃心中的科举梦,算得上刻苦上进的好青年。

好青年贾雨村还有着超强的行动力。晚上和甄士隐喝到三更天,没到五更就迫不及待拿着甄士隐给的盘缠整顿行装赴京赶考。并让人留下话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对贾雨村评价甚低的脂砚斋读及此处,也忍不住赞赏说:“写雨村,真令人爽快。”

科举制时代的文人士子中,有很多像贾雨村这样刻苦上进,行动力强的好青年。他们皓首穷经,寒窗苦读,很多年也未必能金榜题名。范进考举人次数太多,中举后如痴如狂。袁崇焕考了四五次才中进士,曾国藩考秀才好几次才中……年纪轻轻一把就中进士的,那是凤毛麟角。而贾雨村就是这“凤毛麟角”中的一员。除了够用功,行动力强等因素外,天生的资质超卓当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贾雨村与甄士隐的交往,也体现出类似魏晋风范的豪爽之态。

中秋夜,甄士隐书房设宴,邀雨村同饮。雨村并不推辞,欣然赴宴。脂砚斋评价“豁达”“不俗”。士隐见雨村才气纵横,因囊中羞涩不能赴京赶考一展抱负,慷慨赠银五十两,冬衣两套。雨村收了银子衣服,也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脂砚斋评价:“英雄”。现代人看来,面对别人热情的赴宴邀请,雪中送炭式的资助馈赠,应该感恩戴德才是。但脂砚斋比我们更熟悉当时社会文人雅士的不俗之态,他的评价更符合当时的主流价值观。贾雨村的“不推辞”“略谢”恰恰反映出当时豁达不俗的文人风骨。

几年后,贾雨村中进士,得功名,当上知府。得知甄士隐出家,甄英莲失踪,甄家一败涂地,也懂的“伤感叹息一回”,承诺“使衙役务必探访”,将英莲找回来,还赠士隐老丈人二两银子。第二天又“遣人送了两封银子,四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

贾雨村的馈赠,与娇杏关系密切。但无论怎样,名义上是“谢礼”,充分说明功名在手后的贾雨村并未忘记当年甄士隐的慷慨资助。娶了娇杏之后,又“封百金赠封肃,外谢甄家娘子许多物事,令其好生养赡,以待寻访女儿下落。”

后文提到,贾赦买嫣红作妾,用了八百两银子。娇杏姿色一般,又是没落甄家的丫鬟,实际价格应该不会大于八百两。两封银子一千两,“四批锦缎“,再加上过门后的“百金”和“许多物事”,远高于娇杏的实际价格,另外雨村还承诺利用职务之便把英莲找回来。这说不上“涌泉相报”,也算得上知恩图报。

可见人际交往语境中的贾雨村,豪爽利落,不拘小节,人性未泯,能够知恩图报。

贾雨村:我不是天生的奸雄

2 “革职”是贾雨村成为奸雄的重要契机

贾雨村上任后,“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侍才辱上”,没两年,就被参了一本,革职查办。苦读多年才到手的功名,一夜间烟消云散。作品说雨村被革职后 “心中虽十分‘惭恨’,面上却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嬉笑自若”。

“惭”是惭愧,“恨”是遗憾,一个又惭愧又遗憾的人,肯定会反思总结。作品没有直接描写贾雨村“反思总结”的心理过程,只是通过情节的发展逐渐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媚态十足,手段老练的官场禄蠹。

贾雨村赶上起复旧员的东风,在冷子兴的建议下,央烦林如海写荐书给贾政。

林如海和当年的甄士隐一样,爽快帮忙——贾雨村的态度却有了质的变化。当年甄士隐赠银赠物,雨村“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经历了革职,有过反思之后的贾雨村,得悉林如海愿意修书一封向贾政举荐自己,还安排好所用资费”之后,雨村再不复当年风骨,“一面打恭,谢不释口”,一副工于人际的官场媚态。

葫芦案一节,集中正面描画出改版后的贾雨村。

面对薛蟠打死冯渊一案,贾雨村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表现出严正执法的凛然正义。当看到门子一再使眼色,立刻敏锐地觉察到其中必有蹊跷。经历过宦海沉浮的贾雨村再也不是那个侍才辱上,不顾同事感受的毛头小伙子了。他退堂至密室,一问究竟。

得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错综关系之后,得知被卖之女是甄士隐的独生女儿之后,面对门子谄媚的献计献策,贾雨村最终不肯明朗态度,而说要“斟酌斟酌”,可谓滴水不漏,熟练老辣。

最终,他未救英莲,任她跌入无尽的深渊,掐断了英莲回家的唯一希望,可谓忘恩负义。

他胡乱判完了“葫芦案”,仍使薛蟠逍遥法外,事后急忙写信给贾政和王子腾,献媚邀功。

他采纳门子的建议,又恐他说出自己当年贫贱时的事,寻了不是,将其充发,以权谋私。

至此,贾雨村已经完全“成长”为合格的官场老手,完成了罪恶人性的初步蜕变。

贾雨村:我不是天生的奸雄

四十八回,石呆子案,贾雨村再次粉墨登场。

贾赦看中石呆子家祖传扇子,令贾琏去买,不料石呆子表示就算饿死冻死给多少钱就是不卖。贾琏购扇失败,遭贾赦痛打。贾雨村听闻,设法构陷石呆子拖欠官银,捉他进衙门,借机抄家拿到扇子献给贾赦。

贾赦并没向贾雨村提及扇子之事,贾雨村就算听到,也完全可以选择置之不理,坚守做人底线。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他主动害人夺扇献宝,换取私利,文人无耻,莫此为甚。如果说葫芦案中的贾雨村,尚有一丝面对权贵明哲保身的无奈。石呆子案中的贾雨村,则彻底沦为一个为丧尽天良的官场禽兽。

每当读到石呆子案中冷漠可怕的贾雨村,笔者总会想起开篇不久的那个中秋之夜,那时的贾雨村,只是葫芦庙中的一介布衣书生,他刻苦努力,不拘小节,资质过人,与甄士隐对月把酒畅饮,心里偷偷喜欢着甄家的丫鬟娇杏。

做官后的贾雨村,未免贪酷之弊,却也懂得对甄家以礼相待,命衙役找寻英莲,算得上知恩图报。“革职”让贾雨村在宦海沉浮中看尽人世沧桑,他在游览名山胜景的同时反刍人生,最终,他没有选择坚守做人底线,保持文人风骨,而是迅速与世俗同流合污,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卑躬屈膝,趋附谄媚。甚至为一己之私谋“扇”害命,成为名副其实的官场败类。

天到好轮回,苍天绕过谁。历经宦海沉浮的贾雨村最终也难逃罢官舍业的凄凉下场。

贾雨村面对“罢官”,未能坚守本我,而是心甘情愿被腐朽的官场异化,最终导致繁华落尽后的无限落寞。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灾难性的挫折打击,都要向着有阳光的方向前行。向着黑暗,再努力,终会堕入深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