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雨村:我不是天生的奸雄

賈雨村是《紅樓夢》提綱挈領式的人物。他虛偽貪婪,做官有“貪酷之弊”。他陰險狡詐,葫蘆案明明心裡有主意,卻引導門子一步步說出計策謀略。他忘恩負義,危難時接受甄士隱的慷慨資助,得意時眼看甄士隱的獨生女兒墮入深淵卻袖手旁觀。他手段毒辣,為巴結賈赦不惜誣陷石呆子,為幾把扇子弄得人坑家敗業。

脂硯齋四次用“奸雄”二字評賈雨村,足見其板上釘釘的反面人設。

臺灣大學歐麗娟教授指出,《紅樓夢》中每個人物都有他獨特的生命史和變化過程,更有其成長完成的契機。歐教授的理論,對提綱挈領的開篇人物賈雨村同樣適用。

賈雨村並不是天生的“奸雄”。他罪惡人性的蛻變有一個完整的過程。在此過程中, “革職”是一個重要契機。

賈雨村:我不是天生的奸雄

1革職前的賈雨村,無論舉業還是交際,都可圈可點。

賈雨村出身沒落詩書官宦世家,祖宗家業已盡,全族只剩他一人。生逢末世的賈雨村努力唸書,積極出世,不遠千里赴京趕考,試圖通過科舉考試改變窘況,重整基業。路上資費用盡,窮困潦倒,他賣字作文為生也要繼續堅持,不願放棄心中的科舉夢,算得上刻苦上進的好青年。

好青年賈雨村還有著超強的行動力。晚上和甄士隱喝到三更天,沒到五更就迫不及待拿著甄士隱給的盤纏整頓行裝赴京趕考。並讓人留下話說:“讀書人不在黃道、黑道,總以事理為要,不及面辭了。”對賈雨村評價甚低的脂硯齋讀及此處,也忍不住讚賞說:“寫雨村,真令人爽快。”

科舉制時代的文人士子中,有很多像賈雨村這樣刻苦上進,行動力強的好青年。他們皓首窮經,寒窗苦讀,很多年也未必能金榜題名。范進考舉人次數太多,中舉後如痴如狂。袁崇煥考了四五次才中進士,曾國藩考秀才好幾次才中……年紀輕輕一把就中進士的,那是鳳毛麟角。而賈雨村就是這“鳳毛麟角”中的一員。除了夠用功,行動力強等因素外,天生的資質超卓當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賈雨村與甄士隱的交往,也體現出類似魏晉風範的豪爽之態。

中秋夜,甄士隱書房設宴,邀雨村同飲。雨村並不推辭,欣然赴宴。脂硯齋評價“豁達”“不俗”。士隱見雨村才氣縱橫,因囊中羞澀不能赴京趕考一展抱負,慷慨贈銀五十兩,冬衣兩套。雨村收了銀子衣服,也不過“略謝一語,並不介意”。脂硯齋評價:“英雄”。現代人看來,面對別人熱情的赴宴邀請,雪中送炭式的資助饋贈,應該感恩戴德才是。但脂硯齋比我們更熟悉當時社會文人雅士的不俗之態,他的評價更符合當時的主流價值觀。賈雨村的“不推辭”“略謝”恰恰反映出當時豁達不俗的文人風骨。

幾年後,賈雨村中進士,得功名,當上知府。得知甄士隱出家,甄英蓮失蹤,甄家一敗塗地,也懂的“傷感嘆息一回”,承諾“使衙役務必探訪”,將英蓮找回來,還贈士隱老丈人二兩銀子。第二天又“遣人送了兩封銀子,四批錦緞,答謝甄家娘子”。

賈雨村的饋贈,與嬌杏關係密切。但無論怎樣,名義上是“謝禮”,充分說明功名在手後的賈雨村並未忘記當年甄士隱的慷慨資助。娶了嬌杏之後,又“封百金贈封肅,外謝甄家娘子許多物事,令其好生養贍,以待尋訪女兒下落。”

後文提到,賈赦買嫣紅作妾,用了八百兩銀子。嬌杏姿色一般,又是沒落甄家的丫鬟,實際價格應該不會大於八百兩。兩封銀子一千兩,“四批錦緞“,再加上過門後的“百金”和“許多物事”,遠高於嬌杏的實際價格,另外雨村還承諾利用職務之便把英蓮找回來。這說不上“湧泉相報”,也算得上知恩圖報。

可見人際交往語境中的賈雨村,豪爽利落,不拘小節,人性未泯,能夠知恩圖報。

賈雨村:我不是天生的奸雄

2 “革職”是賈雨村成為奸雄的重要契機

賈雨村上任後,“才幹優長”“未免有些貪酷之弊”“侍才辱上”,沒兩年,就被參了一本,革職查辦。苦讀多年才到手的功名,一夜間煙消雲散。作品說雨村被革職後 “心中雖十分‘慚恨’,面上卻全無一點怨色,仍是嬉笑自若”。

“慚”是慚愧,“恨”是遺憾,一個又慚愧又遺憾的人,肯定會反思總結。作品沒有直接描寫賈雨村“反思總結”的心理過程,只是通過情節的發展逐漸為我們展現出一個媚態十足,手段老練的官場祿蠹。

賈雨村趕上起復舊員的東風,在冷子興的建議下,央煩林如海寫薦書給賈政。

林如海和當年的甄士隱一樣,爽快幫忙——賈雨村的態度卻有了質的變化。當年甄士隱贈銀贈物,雨村“不過略謝一語,並不介意,仍是吃酒談笑。”經歷了革職,有過反思之後的賈雨村,得悉林如海願意修書一封向賈政舉薦自己,還安排好所用資費”之後,雨村再不復當年風骨,“一面打恭,謝不釋口”,一副工於人際的官場媚態。

葫蘆案一節,集中正面描畫出改版後的賈雨村。

面對薛蟠打死馮淵一案,賈雨村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表現出嚴正執法的凜然正義。當看到門子一再使眼色,立刻敏銳地覺察到其中必有蹊蹺。經歷過宦海沉浮的賈雨村再也不是那個侍才辱上,不顧同事感受的毛頭小夥子了。他退堂至密室,一問究竟。

得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錯綜關係之後,得知被賣之女是甄士隱的獨生女兒之後,面對門子諂媚的獻計獻策,賈雨村最終不肯明朗態度,而說要“斟酌斟酌”,可謂滴水不漏,熟練老辣。

最終,他未救英蓮,任她跌入無盡的深淵,掐斷了英蓮回家的唯一希望,可謂忘恩負義。

他胡亂判完了“葫蘆案”,仍使薛蟠逍遙法外,事後急忙寫信給賈政和王子騰,獻媚邀功。

他採納門子的建議,又恐他說出自己當年貧賤時的事,尋了不是,將其充發,以權謀私。

至此,賈雨村已經完全“成長”為合格的官場老手,完成了罪惡人性的初步蛻變。

賈雨村:我不是天生的奸雄

四十八回,石呆子案,賈雨村再次粉墨登場。

賈赦看中石呆子家祖傳扇子,令賈璉去買,不料石呆子表示就算餓死凍死給多少錢就是不賣。賈璉購扇失敗,遭賈赦痛打。賈雨村聽聞,設法構陷石呆子拖欠官銀,捉他進衙門,藉機抄家拿到扇子獻給賈赦。

賈赦並沒向賈雨村提及扇子之事,賈雨村就算聽到,也完全可以選擇置之不理,堅守做人底線。在有選擇的情況下,他主動害人奪扇獻寶,換取私利,文人無恥,莫此為甚。如果說葫蘆案中的賈雨村,尚有一絲面對權貴明哲保身的無奈。石呆子案中的賈雨村,則徹底淪為一個為喪盡天良的官場禽獸。

每當讀到石呆子案中冷漠可怕的賈雨村,筆者總會想起開篇不久的那個中秋之夜,那時的賈雨村,只是葫蘆廟中的一介布衣書生,他刻苦努力,不拘小節,資質過人,與甄士隱對月把酒暢飲,心裡偷偷喜歡著甄家的丫鬟嬌杏。

做官後的賈雨村,未免貪酷之弊,卻也懂得對甄家以禮相待,命衙役找尋英蓮,算得上知恩圖報。“革職”讓賈雨村在宦海沉浮中看盡人世滄桑,他在遊覽名山勝景的同時反芻人生,最終,他沒有選擇堅守做人底線,保持文人風骨,而是迅速與世俗同流合汙,失去了獨立的人格,卑躬屈膝,趨附諂媚。甚至為一己之私謀“扇”害命,成為名副其實的官場敗類。

天到好輪迴,蒼天繞過誰。歷經宦海沉浮的賈雨村最終也難逃罷官舍業的淒涼下場。

賈雨村面對“罷官”,未能堅守本我,而是心甘情願被腐朽的官場異化,最終導致繁華落盡後的無限落寞。他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遇到怎樣災難性的挫折打擊,都要向著有陽光的方向前行。向著黑暗,再努力,終會墮入深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