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十年难发种田翁,一朝能发江湖客”,啥意思?

新大风歌


俗语乃是经验之谈,它们大都经过了成百上千件事实所验证的。“十年难发种田翁,一朝能发江湖客”形象的道出了“种田翁”和“江湖客”截然不同的人生,启迪着我们做人的道理。下面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俗语所含的奥义。

十年难发种田翁

这句话我们可以直译为花费十年时间也很难发财的人是种田翁,言外之意就是庄稼汉就算幸幸苦苦种上十年庄稼,到头来还只能是个穷光蛋。这句话有点糙但其理却一点也不糙,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那为什么庄稼汉就不能发财了,因为古时候庄稼汉的梦想就是填饱肚子,不让妻儿忍饥挨饿,所以他们根本不会刻意的追求财富。有时候当发财的机会到了他们面前,他们依然会老老实实的干自己的事,内心没有什么太多的奢求。大口喝酒吃肉从不是他们的梦想,他们一辈子只想老婆儿子热炕头!

一朝能发江湖客

要想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江湖客指什么?其实,所谓的江湖客是指那些经商的生意人。搞清楚这一点,我们很容易明白“一朝能发江湖客”无非在说生意人能够在一夜暴富。明朝的沈万三富可敌国,而他的发家史可以说真是“一朝发”。

其实,古时候商人的地位要低于农民,所以很多商人多是穷人走投无路才会做的一门行当。正是因为受过穷,所以他们心思缜密,做事脑子转的快。所以他们具有冒险精神,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总结

通过两者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人要想富有,就必须有冒险和创业精神,如果一味的不去思辨,简单的满足与当前的生活,那么这个人在未来是不可能大富大贵的。当然,不去动脑子而一味的冒险,可能让你连最温饱的生活都过不上。所以,我们应该勤动脑,多思考。智力付出的收获永远大于简单的体力劳动,这个道理千古不变。


天地坊


题主你好!大家好!我来谈谈个人观点。

十年难发种田翁。

我也是普通的农民,我对这句老话表实非常赞同。自从我记事起,包括我所见过十里八乡或左邻右舍,没有一个比较非常富裕的。要说农村的老百姓非常勤劳,但一年下来,除去所有日常生活开支,根本没有多余的钱。为什么这么说,在农村光靠种自家几亩田真的没有多余的钱。

以前的就不说了,就拿这次疫情期间,我在村里和几个邻居大叔聊天中得知,算下来一亩田能赚个300~500块钱,如果稍微管理不善或天年不好,影响产量甚至赔本的都有。如果碰上天年风调雨顺,那还麻麻火火,一家一年收获的水稻和经济作物加一起,还能卖个万把两万块钱,抱去什么农药、种子、化肥、农机费用基本上所剩无几了,再加上到年底的人情世故,一年算下来就全部花光了。所以说我个人的观点认为,就是在农村光靠种田,真的没几个有钱人,个人是这么认为的。

一朝能发江湖客。

这句老古话个人理解就更说的对了。“江湖客”,在过去的老话里,包括做小生意经商的都统称“江湖客”然而现在就不同了,都统称“生意老板”,谈到“一朝能发”这句话在我所见的这样的生意老板还真不少。

你听我大概的算算自己家簇理就有好几个,其中包括俩个堂兄弟、一个姨妈的孙女婿,真的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一个千万富瓮的。

这个真不是吹牛的,他们靠自己的闯 劲和勇气成功了,一个兄弟是开百货批发部的、一个是做复印纸和收银纸的、还一个更历害了,他开了一家电脑培训学校和顺带做银行设备的,大家说这几个行业赚钱不?

所以说,不管是在那个朝代,有钱人总是跑江湖的商人,这一点相信大家在电视剧里边也见的多吧?

以上答复只是个人对题主的问题的观点,可能说的比较直接简单,但是真实的真心话。欢迎各位朋留言交流讨论对此问题的看法。

谢谢!!!


赣鄱农事通


在农村里面有很多俗语,经常在父老乡亲们之间口口相传。尤其是在谈论某一个人出门在外发家致富之后,大家在乡间感叹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一句话,说十年难发种田翁,一朝能发江湖客。那么这就是民间俗语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样的道理和内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第一,十年难发种田翁

众所周知,农民在家里种田种地是一件一辈子的事情。但是在过去的农村,从来没有谁因为种田而发家致富,因为种田基本上只能满足温饱,有很多人家种田甚至不够吃,每年都会有青黄不接的时候。即使是现在很多农村人在家里种田种地,同样也没有办法获得足够的收入来改善家庭状况,因为现在的粮食收入价格比较低,而粮食的种植成本则在逐年的上涨,不管是化肥农药还是其他的人工后管理成本。如果想要扩大种植规模,那么只能通过流转土地的方式,这样的话又要花去一部分租金。

所以农民在家里种地10年,可能最后也就是勉强活下去,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是却不能够给家里带来多大的财富,因为农民手上的土地少产量低,而且小农分散种植,传统模式落后,技术更新慢,所以经济效益并不是特别好。这就是10年难发种田翁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有些夸张,但是很多民间俗语就是这样,通过一些适当的夸张来让人印象深刻。

第二,一朝能发江湖客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些走江湖的人更容易发财,因为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之所以走江湖的人更容易发财,一招致富是因为他们从封闭落后的农村走了,出去接受了外面更多的信息,能够看到更多的机会,一旦把握住可能就会发家致富。像改革开放之初的温州人就是挑着担子出去闯天下,慢慢地闯出了一片天地。这里的江湖其实就是走出农村,不要现在农村这个封闭的小环境中。

因为外面的世界很大,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很多机会必须要到更大的空间更大的天地中去,才能抓得住,才能施展得开。如果想要一辈子在家种田的话,那么可能永远也不能发财,但是没有机会走出去,可能抓住了,很快就能获得人生的第1笔资金。

所以这句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即使放到今天的环境中同样如此,因为我们必须走出去,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才能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困扰,才能让自己更快的成长,更迅速的积累资金人脉和锻炼自己的能力。比如说我们所熟知的农民工兄弟在农村哪家种地挣不到钱,但是农民外出打工虽然辛苦一些,比在农村老家种地却要挣得多得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说,人一定不能困于环境,不能安于现状,只有勇敢的打破现状,也许就能迎来一片新的天地。大家说对不对,您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欢迎您在下面留言说说您的观点。


三农有理


十年难发种田翁,一朝能发江湖客。这话要理解不难。十年表示时间长,一朝表示时间短,一长一短,一难发,一能发。发什么呢,当然是指发财富贵了,谁不想发财得富贵?说不想,那不是真心话。但想发财,不是想发就可以发的,是要有选择对行业才,种田不如瘦铺,瘦铺不如烂渡,烂渡不如跑江湖。在旧时,种田的人是被看成最没出息,没发财可能的人,所以说,十年难发种田翁;最易发跑江湖的人,江湖客一朝制胜就可大发横财了。古今不少事例都已说明。江湖客多指经商做生意的人,当然江湖客不单指生意人,也可指杂七杂八的有招数技艺,不甘于种田的人。这话弦外之意是,种田人是难得发财富贵的,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要发财致富,就要学会跑江湖,有技艺招数,成为江湖客,才有可能。

江湖,旧时指各处流浪靠卖艺,卖药等生活的人,也指这种人所从事的行业。而走江湖,跑江湖,成为江湖客,那范围更扩大了,远不仅指卖艺卖药这么小范围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江湖所指是极广泛的,除了固定在一处种田或打工外,其他的都涵盖在江湖之内。江湖原本指四方各地。江湖水深,也并非好走好跑好混,混走跑在江湖,没有智慧技艺能力,说不好听的是奸诈伪诡,是走不好混不好的,江湖常常风高浪急,行走江湖也是很危险不安全的,易发机会大,而危险性也大。

为人要与时俱进,知变化。旧时说法也会过时,跟不上时代变化。现在种田已机械化,现代化,大农场化,现在会种田,有田种,也可一年至富了,所以要学会用发展眼光看问题,而不应固定一成不变。


树德汉硕


农村俗语是老一辈农民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过不一定全对哈,要学会批判性地借鉴运用,因为作为农村俗语,自有其历史局限性。就好比这句“十年难发种田翁,一朝能发江湖客”,也不一定都对,也很消极悲观。

仅仅靠种田肯定不行

咱们说说它的字面意思,“十年难发种田翁”,意思是说种田的人种地十年也很难发财;“一朝能发江湖客”,意思是说在外面混的一夜之间就能发财了。这句农村俗语用了一个很鲜明的对比,“种田翁”和“江湖客”,然后两者之间能发财的时间也反差很大,种田翁要十年也不一定发财,但是跑江湖的人一夜之间就有可能发财了。虽然农村俗话说的有些极端,但确实反映出过去一些社会现象,就是辛苦勤劳的农民想致富很难,但在外面混的人有人脉资源,是很容易发财致富的。


说它不全对的一面,是因为农村俗语太绝对极端,坐井观天看到的只是自己眼前的现象,看到的只是一些片面现象,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主流现象。勤劳致富,一直是一个科学的命题,农民种地,种的好,也能发家致富。农谚说“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就是这个意思。但目前主流粮价低,确实是个事实问题,不过农民可以改变种植经营模式,粮食不挣钱可以改种经济收益高的作物啊,比如果树、花卉、药草等,传统种植方式不行,就改大棚种植。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种植模式,家里只有二三亩土地的,真的很难发财。


人勤地生宝

为什么“江湖客”容易发财?很可能不用十年,一朝一夕的时间的财富就能超越农民用十年的辛勤劳动的收益?这里的江湖客,我们可以理解为做生意,当然还有其他意思哈,比如做非法生意、在社会上混、搞诈骗犯罪活动等,来钱确实容易,还很快。但除了做正规生意,其他千万不要碰,俗话说“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不义之财还是不要沾染。有人说“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但财富来的容易,散尽也快。做正规生意也有很快致富的,比如这次疫情,做医用口罩的工厂企业,极有可能一下子接好多数量巨大的订单,一夜之间把所有的库存清完。

科学种地,也有发家致富的时候。比如我们老家,有个种地大户,专门捡外出打工农民的土地,然后租赁金就很低廉,捡来后就种烟草和红薯,土地面积上来了,规模种植出效益,每年的烟叶和红薯种植的收益很高,都不愿意出门打工了。每年还雇佣很多的在家留守的妇女、贫困户干活,打烟,绑烟,出红薯,打粉等,无形中也为农村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种地时间久了,也摸索出经验来了,记得去年和大户的妻子聊天,当问及每年种地的收入时,她说差不多三四十万吧?确实很喜人的,关键是规模大了,自己也不用动手了。



勤劳致富

所以说“穷则思变”,变则通。农民如果一直种传统农作物和一直沿袭传统耕作模式,别说发财了,自身生存问题都很难解决。当下我们国家粮食库存充裕,鼓励农民多样化发展致富,不一定要靠种粮食,只要不改变基本农田的性质,想种啥就种啥?不要害怕失败,失败了也就一季子的收益和投资,但发现农民就是有害怕心理,怕着怕着一辈子就过去了,能折腾的农民,大多都福起来了。


农村老俗话


问:农村俗语“十年难发种田翁,一朝能发江湖客”,啥意思?

字面意思是:种田十年的庄稼人,也不容易富裕,而社会上其他行业,往往可以短时间内致富。

我是阿坤专注三农,点击关注更精彩。


俗话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的是在整个社会中,无论什么样的行业,只要干的精都能成才,都可以被称为佼佼者,而“状元”却不代表能发财,例如种田翁和“江湖客”这两种行业,便有农村俗语“十年难发种田翁,一朝能发江湖客”这句话,形象的表述了两种职业面临的现状,为何会这样呢?下面的文章阿坤为您分析一番。



一,十年难发种田翁

这里的种田翁指的是庄稼人,意思是庄稼人仅仅靠种田十年,也不容易大家致富。在古代种田的多为佃户,世辈靠给人家种田为生,尤其在封建社会农业不发达,粮食产量普遍低下,即使遇到大丰收的年景,交完地主的租赁粮,据说最多能够一家吃半年,所以在以前靠种田尚且只能温饱,哪来的富裕一说呢?在当今社会同样是这样,由于种地成本高收入低,一个世辈老农民种粮食,可以实现家庭稍微小康,却仍然不容易突然富裕。



二,一朝能发江湖客

这里的江湖客指的是商人,意思是在社会上的“商人”,经常出现一夜暴富的情况。在古代,商人靠“南产北卖”这种方式卖货,赚取收货与卖货之间的差价,这种方式风险大收货也大。在当今这个时代,随着交通的便捷与网络的发达,让“江湖客”的行业形式更多,赚取的倍率更大,尤其是现在,靠网络一夜暴富的并不少。


总之阿坤认为,这句话并不难理解,以上内容是阿坤所认为,您怎样看?

欢迎大家点击关注《阿坤乡野说》,点击关注持续获取更多三农趣味知识,我是阿坤,感谢您的支持。

阿坤乡野说


农村俗语有许多是经验之谈,有着很深的局限性。就比如“十年难发种田翁,一朝能发江湖客”这句俗语,对农村种田和江湖经商的定义排名,随着社会的发展,已逐渐失去了本初的意义,不信,我们就来聊一聊。

自唐朝的36行,演变成后来的360行。农耕始终是第一行,由于过去的农耕条件太差劲了,靠天吃饭不说,技术水平也特别落后,三年两头还可能遭遇到天灾,种田糊口都困难,更别说挣钱了。这也是很多年以来,农民一直站在社会的最底层的原因。而商贾江湖,尤其在过去,市场那么少,利润有保障不说,甚至都是爆赚。所以,过去有“十年难发种田翁,一朝能发江湖客”的说辞,不足为怪。

而今,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种田翁的发财机会大增,尤其对于规模化种植的人来说,农业发财的机会更多,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和对三农政策的倾斜,将来种田发财的机遇超过了江湖商贾,让我们拭目以待。

总之,依据简单的农村俗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时代的变迁。36行刚演化成360行,仿佛还是昨天的事,新的360行又出来了,其中像砍价师、美体师、网络保姆、版主、逗笑师、职业道歉人、职业排队人、荐书师、哭丧师、陪跑族、闻屁师,您听说几个?您觉得哪个能比得上过去的江湖客呢?


胶东乡村


我国古代一直倡导的是农耕经济,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重农抑商”的方针,因为毕竟百姓是否能吃上饭才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基础,民以食为天,农业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关联,但是从几千年的农业发展规律来看,农民很难通过种地达到较高的收入,所以人们就总结出来了“十年难发种田翁,一朝能发江湖客”的老话俗语。

十年难发种田翁,是说农民靠种田种地为生,只能过上温饱的生活,很难达到大富大贵的生活,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很多,特别是在古代,人们的耕种技术水平比较低,所以农作物的产量很少,再加上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多农民的收入完全是靠天吃法,一场气候突变就有可能颗粒无收。再有就是我国的人口众多,人均分配的土地比较少,所以多种因素造成了农民的收入较低,所以就有了十年难发种田翁的说法。

一朝能发江湖客,对于江湖客的解释可以从“跑江湖”这个词来理解,古代的时候人们常把一些卖艺,算命、相面等职业的人称为跑江湖的,用在这里指的是做各里做买卖的生意人。从汉朝到宋朝,各种儒家思想对于商人和商业都抱着消极甚至是否定的态度,商人的地位低,所以造成了各阶层之间的“士农工商”的排位顺序,直到明清后期大量的有文化的人开始不再仕途上发展,利用自己的知识进行经商,出现了很多富甲一方的商人,所以吸引了大量的人员开始经商,并不是说所有的经商人员都能发达,只不过在经商与农业两个行业之间来对比,确实经商实现暴富的可能性要高一些,所以人们称之为一朝能发江湖客。

这两句俗语的产生是基于古代的行业背景,社会在发展,各行业也在发展而改变,相信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和农耕机械的大范围使用,农民这个职业也在不断发展和进化,希望有一天农民也能和其它行业一样,拉近收入水平,再也不会出现十年难发种田翁的现象。

农村俗语“十年难发种田翁,一朝能发江湖客”,啥意思?欢迎大家交流,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响水大米


“十年难发种田翁,一朝能发江湖客”,这是一句很有趣的俗语,也算是一种经验之谈,特别是某人在外闯荡,有朝一日衣锦还乡,看到儿时的伙伴还在面朝黄土背朝天,大多会发出类似的感叹。

十年难富种田翁

古人说士农工商,农民排在第二,地位仅次于当官的,但实际生活就不这样了。一个老农民,辛辛苦苦种了一辈子地,好点的能养家糊口,一旦遇上什么大灾大病,就束手无策了,更糟的是连养家都难。

要知道,中国古代作为农业社会,土地是最值钱的,谁家要有大片良田,那就是地主阶级,而且在封建社会,土地兼并是困扰了中国几千年的顽疾,当土地越来越集中到有钱、有权的人手中,农民所拥有的可耕种土地就越来越少。

既得利益的地主官僚阶级,天天吃香的喝辣的,而没有土地的农民,只好到地主家打工,本来农民日子就不好过,以前还有自己的土地,自给自足,如今给人打工,辛苦种出来的粮食,大部分还要交给地主大老爷,自己只能保持在不饿死的状态。

在这种条件下,农民辛苦耕种十年,连耕地的牛都老了,什么也得不到,很多有些见识的农民,拼了老命也要送自家孩子去读书,所谓寒门出贵子,哪怕考个秀才,也能改变命运,开个学堂教十里八乡的小孩儿读书,收入不多,却也稳定,还能让人尊一声先生。

一朝能发江湖客

所谓江湖客,毫无疑问就是走南闯北的人,在这里基本上可以特指生意人。但生意人也分两种,一种是固定在某个地方,摆个小摊,卖个馄饨啊糖人儿啊什么的,另一种才是真正的江湖客,把南边的特产卖到北方,再把北方的特产卖到南方。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江湖客虽然不读书,但人家满世界乱窜,见过的世面多,掌握了信息差,特产倒卖这种生意,很快就能带来巨额财富。

但是啊,这里有个悲剧现象,前面说了古代人的地位是“士农工商”,很多人被陷在这里面出不来,宁愿给地主剥削,也不愿意去当商人,但是穷则思变,毕竟有人受不了种田耕地的生活,就闯出去了。虽然地位低下,但实实在在赚到钱了,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十数年前爆火的电视剧《走西口》、《闯关东》都是根据历史真事改编而来的,其中的人物,不都是被生活逼到绝路,才穷极思变,走上了江湖之路吗?

进入江湖的人实在太多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他们成功了,名垂青史,他们励志的故事也激励着我们,但更多的人,命丧与血雨腥风的江湖之中,永远没人知道他们是谁,留下的唯有家人的眼泪,和邻居的嘲笑。

这值得吗?

见仁见智了。

小结

种田翁与江湖客,确实是古代社会中的两个极端,古人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感叹农民的辛苦,歌颂他们的勤劳,古人又云“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享受种田翁勤劳果实的人,恰巧是那些江湖客(包括官僚、地主等),真是莫大的讽刺。



也可自话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深研之下语大家好我是敏妹,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言文字总是令人着迷不能自拔,其中民间俗语就是传统文化中的一枝独秀,而且俗语是民间众人的经验总结,有些俗语反应了时代的变迁、有些俗语描述了特殊的现象、有些俗语更教会后人为人处世的道理,而更因其通俗易懂且朗朗上口的特点,在民间广为流传,从而深受人们喜爱。

而俗语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往往背后都有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老祖宗说的“十年难富种田翁,一年能发江湖客”,意思是说老百姓种十年的田地很难发财富有,而做生意的人,运气好一年就能发财致富。那么这句俗语真的如古人所说吗?有没有道理呢?且听敏妹一一道来。

十年难发种田翁

大家都知道,由于古代发展水平有限,社会处于农耕时代,农民更是大多依靠种植农作物来养活家人。但是生活当中真的很少能见到依靠种田发家致富之人,但是有些农民因为自身条件有限,而不得不依靠种地来维生,大多时候农作物是受天气的影响的,阴雨天气、雨雪冰雹、病虫灾害等都是人们十分害怕的。而在古代农民很少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一般都是从“地主”那里租用,每年丰产丰收全靠自己,辛苦收来的粮食,大多都用于上交地主,生下来的亦只能够维持家庭生活,所以就算种地种十年也不一定发家致富,也就有了“十年难发种田翁”的说法了。

一朝能发江湖客

其实不得不说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是有差别的,生活中有个词语叫做“穷极思变”,意思是说如若一个人长时间贫困而得不到改变,那么就需要转变思想,看看什么样的方式能让自己不为生活发愁,这就是两者的差别。这句话中的“江湖客”指的就是“穷极思变”的人,也就是做生意的人,其实在古代“商人”被人们认为是地位低下之人,主要是因为得不到重视,而农民所种的粮食却是国家的命脉,相比较而言容易受到重视,自古还有“士农工商”的说法,但是到了后期,商人的致富方式,带动了各国间的交流,让国库得到充实,后期商人的财富甚至到了能够富可敌国的程度,实在是令人震惊,所以也就有了“一朝能发江湖客”的说法。

尽管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因为做生意而破产的也不在少数,如若生意经营不善,服务太差,人们自然不会买账,做生意除了需要灵活的大脑之外,还需要临时应变的能力,关键时刻更要沉着冷静面对,这样才能够有一线生机。

现在的农民种地,虽然种植技术,种植条件都比旧时代高出许多,粮食价格也由国家把控,不会大起大落,让农民有利可图,但毕竟利润微薄,而一个商人卖出一件产品的收入就有可能超过农民种一亩的收入。

所以,种田翁要想致富,根本的出路在于改变自己的思维,改变获取财富的思路。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