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罩"現狀:國內"口罩自由",出海卻頻頻“翻車”

在新冠疫情全球爆發的當下,口罩無疑成為各國最搶手的醫療資源。

在中國疫情最嚴重的2月份,無論是線上電商平臺還是線下零售藥店普遍都是一"罩"難求。市民想要獲得一張普通的一次性醫用口罩,只能通過各地醫保系統推出的網上預約方式購買。

不過最近,隨著疫情形勢的逐步好轉以及口罩產能和供應的增長,很多人感覺口罩沒那麼難買了。

口罩停止網上預約 線下供應充足

筆者發現,自3月下旬開始,包括深圳、鄭州、合肥、杭州、廈門在內全國至少17個城市相繼關閉了口罩的網上預約平臺。

3月31日,青島市民用口罩網上預約系統正式停止預約。此前,鄭州表示市內藥店口罩供應充足,3月29日起停止線上預約,市民可到各大藥店自行購買;廈門自3月28日起也停止個人口罩預約。合肥、杭州等地也停止了口罩預約。

中國製

就拿筆者所在的合肥市來說,由於口罩市場供應日趨穩定,自3月26日起,合肥醫保口罩預約平臺開始關閉。

中國製

預約系統齊關閉,說明我們距離實現"口罩自由"已經不遠。

來自電商平臺的數據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京東平臺數據顯示,京東APP、京東健康APP等渠道口罩供應充足,每天至少有200萬隻自營口罩上線,環比上週增加50%,比2月同期增加600%。KN95、KF94、一次性防護口罩等多種口罩已經基本實現"隨用隨買"。

筆者試著去買了下口罩,29號在一家人流量比較大的藥店還是沒能買到口罩,倒是昨天在家門口附近的藥店買到了一包一次性醫用口罩。一包20張,價格52元。相比較高峰期時一張5元、10元一張的"天價",這個價格算是比較親民了。

中國製"罩":日產突破一億

疫情還沒有徹底結束,口罩卻成了人們的生活必需品。"口罩自由"在國內已經由理想照進現實,全有賴於中國製造對於產能的突破。

工信部數據顯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產和出口國,年產量佔全球約50%。其中,2019年中國大陸地區口罩產量超過50億隻,可用於病毒防護的醫用口罩佔比54%。

由於疫情初期由於需求暴增,供不應求,不少企業隨機調轉槍口、開足馬力,臨時轉產口罩、消毒用具等防疫物資。包括"兩桶油"、比亞迪、五菱汽車、格力電器,甚至有胸罩廠商都開始生產口罩了。

根據國家發改委3月2日發佈的消息,包括普通口罩、醫用口罩、醫用N95口罩在內,全國口罩日產能達到1.1億隻,日產量達到1.16億隻。如今,1個月過去了,從各地的口罩產能數據來看,口罩生產只怕更加瘋狂。

中國製

截止到目前,中石油已累計生產口罩1045萬隻。計劃投建的21條全自動口罩生產線中,20條已到位併產出口罩,日產量已突破60萬隻,達到60.31萬隻。

格力集團今年2月份斥資2000萬元成立醫療科技公司,經營口罩生產、紫外線消毒設備等業務。就在本月初,格力口罩正式在線上開售,一次性使用KN95口罩平均每隻售價5.5元。董明珠表示,格力目前每天可造50萬個口罩,未來,格力電器還將在醫療器械領域投資10億元,研發生產高端醫療設備。

隨著國內疫情的緩解,口罩供需矛盾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一些企業已經開始接外貿訂單。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口罩和呼吸防護相關企業中,經營範圍含"進出口"的企業有2萬多家,佔口罩和呼吸防護企業總數三成。

國外陷"口罩荒"世界需要中國

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HU)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3日9:10,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累計超過100萬例,達到1014673例,死亡病例為52983例。

美國目前官方確診病例超過24.4萬例,是全球病例最多的國家。意大利截至4月1日,記錄在案的確診患者已經高達11萬例以上,死亡病例達1.3萬例

新冠疫情成為當今時代全球最大規模的公共衛生危機。全球多地都面臨口罩及防護用品短缺的局面。包括韓國、印度、德國等國在內的多國限制甚至禁止口罩等防疫產品的出口。

在疫情瘋狂蔓延的同時,口罩價格漲的也離譜。在美國,普通的口罩價格被炒到翻漲11倍左右。美國一家醫療器械商店經理:人們現在很緊張,口罩價格也在上漲。比如一盒20個的N95口罩,以前是25美元,現在要超過80美元。一盒50個三層耳掛式口罩,以前需要4美元,現在可能要45美元。

連豪車品牌蘭博基尼都加入了抗疫的大軍。據瞭解,蘭博基尼宣佈將位於意大利聖阿加塔·博洛涅塞的生產工廠進行改造,用來生產口罩和防護面罩。

在中國疫情相對穩定的當下,國內的口罩企業也開始了出海"作戰"。

3月25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近日表示,目前阿塞拜疆、波黑、巴西、文萊、捷克、吉布提、希臘、匈牙利、意大利、日本、卡塔爾、墨西哥、葡萄牙、俄羅斯、塞爾維亞、土耳其、英國等多個國家的採購方已經同中方企業簽署了採購合同,主要包括檢測試劑、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

中國製

當地時間3月28日,法國宣佈已經從法國國內外特別是從中國訂購了超過10億隻口罩,將在未來數週至數月內交付。

來自中國的口罩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為全球各地的"香餑餑"。

口罩出海:一波三折

近日,有國外媒體報道從中國購買的口罩等防疫物資存在質量問題,讓準備出口口罩的企業倍感焦慮。根據多家荷蘭媒體報道,荷蘭衛生部將3月21日運抵的一批130萬個KN95口罩中的約莫70萬個凍結,已經發放給醫院的60萬口罩中也有將近一半被緊急召回。

對此,中國商務部和外交部也做出了回應:經瞭解,荷蘭公司向中國相關企業採購的這批口罩為個人防護用的非醫療用口罩。不能用於在重症監護室工作的醫護人員。

此外,這兩天圍繞著口罩的質量和認證標準問題,美國方面的舉動也值得關注。

3月28日,美國食品藥監局FDA官網突然發出一則"緊急使用管理"公告,聲明可以滿足指定性能標準的可接受的呼吸器產品只有六個國家和地區,但不包括中國。

而就3月17日,美國CDC才公佈了一個"優化N95呼吸器供應的策略",明確包括中國在內的七個國家和地區生產的、與N95同級別的口罩可在美國替代使用。

而最新消息是,美國方面又"鬆口"允許進口中國的KN95口罩。據美國《國會山報》4月2日報道,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一名官員告訴Buzzfeed新聞網站,由於美國個人防護裝備(PPE)短缺,FDA將不再禁止從中國進口KN95口罩。

美國FDA的態度在短短十幾天內反轉多次實在耐人尋味。拋卻政治的考量,中國口罩出海遠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