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和中後期項目的投資,判斷的標準有何不同?


早期和中後期項目的投資,判斷的標準有何不同?

做早期項目的投資和中後期項目的投資,對投資標的的判斷標準是不一樣的,投資過程中判斷項目的最重要的問題有五個,分別是團隊、行業或者賽道、公司在細分行業的地位、產品及業務模式、成長性。今天,就從這五個方面來談談早期項目投資和中後期項目投資的不同。

關於投資什麼樣的領頭人和團隊的問題

中後期的項目需要領頭人能夠有掌管百億規模企業的能力,需要有一個成熟而且業務能力出眾的完整團隊。做到中後期的公司,未來進入資本市場是大概率事件,公司的業務規模和市值也會隨著公司的發展不斷的提升,所謂“厚德載物”,隨著公司的不斷做大,有些領頭人能夠順風順水,而有些會出現下滑態勢,因為,一個重要決策可能就會把公司送入一個不利的轉折點,所以頂級的企業家是非常重要的,他要能夠承載未來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公司業績。

其實就像帶兵打仗,樊噲只能帶一兩萬人,劉邦能帶十萬大軍,而韓信百萬大軍都不在話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就是要投資像韓信這樣的企業領頭人。

而投資早期的公司,需要這家公司有一個成型的團隊就可以,可以是三五個合夥人,最好是互相熟悉,互相喜歡認可的,不一定非要互補,真正互相喜歡的人在一起是可以做成事情的。待公司慢慢發展壯大,到A輪的時候,有一個相對規範的團隊,至少財務方面要有專人負責,形成一個規範體系。

關於賽道的問題

這似乎是所有投資公司的共識,要選大的賽道,就是要投資那些所處的行業空間巨大,未來有無限想象力的公司,也就是行業的市場空間能夠保證公司未來不斷的成長,而如果天花板很低的話,市場份額就那麼大,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出現瓶頸,投資也會受損。

這一點,早期的項目也類似,行業也要有一個足夠大的賽道,但是我們的判斷重點在考慮市場需求,一定是特定的人群有剛性需求,且這種需求願意付費,而且是高頻或者高價的,最開始公司的客戶一般只有一兩個大客戶,投資人需要重點關注這幾個客戶,因為初步的業務發展就靠這幾個客戶。

關於在競爭格局中的地位問題

投資中後期的公司一定要選細分行業龍頭,因為進入中後期的公司,已經在市場的廝殺中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這時候如果公司不在自己的細分行業中具備一定地位的話,說明公司的本身實力不足,不是一個好的投資標的。當然這種龍頭地位可以是在細分行業中或者在某個足夠大的區域中處在頭部的位置。

這一點對於早期項目而言,會有所不同,一般早期的公司所從事的業務都是在格局未定的時候,如果行業的格局已定的話,我們直接選擇領頭羊公司就可以了,而這個時候行業的格局未定,任何一家企業都有可能成長為未來的領頭羊,我們要設法找到未來能夠統領這個行業的企業,最重要的要考察公司面對競爭的態度以及採取的措施,早期的公司競爭是生死問題,稍有不慎就會直接被淘汰,而且一定要看清競爭的本質,找到當前這個行業或者這項業務競爭的核心點在哪裡,專攻這個目標,實現突破。

關於產品和商業模式的問題

投資處在中後期的公司,需要有比較清晰的商業模式,同時具備一定的門檻。公司要有盈利能力,同時要可防禦,產品具備一定的技術含量,且不易被模仿,如果大企業進入很容易就搶佔市場的話,這就不是一個可防禦的模式,同時業務要非常清晰,不能搖擺不定。可以從公司產品的利潤率、定價、技術含量等多角度來考察。

早期的項目也是類似,但這個時候可能商業模式還未成熟,公司的重點集中在打造產品和獲客的階段,也需要一方面公司做的業務是有難度有挑戰的,簡單的沒有壁壘的業務不值得投資,同時公司最好有網絡遞增效應,同時用戶的轉移門檻比較高,才能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立於不敗之地,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注意的。

在這個方面,兩種類型的企業我們的關注點基本是類似的。

關於成長性的問題

投資中後期的項目,需要公司的業務處在成長期,業績開始爆發,這個時候公司快速的做大做強,一定是正在進入爆發期的階段。最好的狀態就是當前的業務穩步的增長或者高速的增長,同時有新業務支撐未來的增長,當然,這個需要結合行業、對手等等作深入的判斷。

而早期的項目有些不同,一般這個時候行業格局未定,任何公司都有可能成為行業的領頭羊,公司的業務仍然處在初步發展階段,一般都會有較少的三五家客戶,這時候重點關注公司對這幾家客戶的把控能力,因為,一旦失掉了這幾個客戶,很可能公司的收入來源就被切斷了。當然,公司也要有清晰的增長計劃,能夠說清楚具備什麼的條件、在什麼時間能夠實現快速增長,如果這個都說不清楚,也要慎重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