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无尽头,瘦无止境,难道只有瘦才美吗?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不断地发生变化。除了在服饰上进行装扮之外,世界上有许多民族有对身体进行直接装饰的习惯。

比如我们中国古代的缠足、欧洲的紧身胸衣、印度的鼻环、缅甸的长项圈以及非洲人的纹身、刺青等都是对"身体"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加工。

我们今天看似乎觉得很残酷,但在这残酷的背后,存在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审美。

富无尽头,瘦无止境,难道只有瘦才美吗?

而现在"以瘦为美"的审美下,减肥已成了一种生活态度,完美的体形更体现一种精致的生活方式。

于是,大家为了"理想的身体",不断进行魔鬼式的训练,不管用健身还是节食的方法,或者抽脂等多方面的手段来控制身形和体重,只为得到一种被社会主流价值观肯定"美"的身体。这不但是一种身体狂欢,更是一种现代的、流行的身体苦行。

相较于男性,女性更容易对身体不满,因为女性减肥瘦身很大程度上源自男性"喜好苗条"的审美眼光。

我相信你身边一定也有身材正常匀称却还在嚷嚷着瘦身,追求 "腿更细"、"肚子更平"的姑娘。

温莎夫人说,"富无尽头,瘦无止境",但女性只有瘦了才美的吗?

01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春秋时代有个出名的穷奢极欲、昏暴之君——楚灵王,"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这说法就是指他。

楚灵王偏爱细腰之士,臣子们为保住自己职位,于是每天只吃一顿饭,最大限度束紧腰带,再扶着墙站起来。第二年,满朝文武官员脸色都变的黑黄黑黄的。

这就说明,人要是太瘦,气色必然差。

《墨子•兼爱中》就有记载: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富无尽头,瘦无止境,难道只有瘦才美吗?

自屈原开始,美人意象常常被诗人作为某种理想或情怀的寄托。比如宋玉的《神女赋》和曹植的《洛神赋》,都是幻想女神。后者摹仿前者,所以宋玉的"秾不短,纤不长",曹植也同意,便也写到"襛纤得衷,脩短合度"——女性高矮胖瘦要得宜,不能一味瘦。

到社会风气开放的唐朝时,人们思维活跃,文化艺术非常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女性则以丰腴为美。

唐朝的人们更倾向于现实的美感,从绘画、诗歌、雕塑处处都能反映女性不是排骨身材,个个身材丰满而温软。

富无尽头,瘦无止境,难道只有瘦才美吗?

簪花仕女图

环肥燕瘦,这是我国古代形容美女不同体态的一句成语。环肥就是指唐朝美女杨玉环,她资质丰艳体态丰盈,有令人销魂之美,所以才跻身于古代四大美女之列。

李隆基作为唐朝盛世皇帝,一个戏曲天才、能编舞、善运动,品味高的人,在花甲之年对二十六岁的杨玉环,爱若性命。那也是因为,他见识过世上一切美的东西,懂得最好的身材是什么样。

现在人们通过美肤护肤产品、皮肤护理仪器让皮肤看起来更光滑、更白嫩。在古人眼里也很重视容色皎然雪白、肌肤如冰雪。

女性形象是诗歌小说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诗歌中会用面如满月、肌肤丰盈来赞颂美丽女子的丰肥可爱之感。杜甫在《丽人行》说,"肌理细腻骨肉匀"——肌肤细腻,骨肉停匀,白居易在《长恨歌》也说道,"温泉水滑洗凝脂"——肌肤要想凝脂,不但要光滑白嫩,还不能太瘦。

富无尽头,瘦无止境,难道只有瘦才美吗?

杨玉环

明朝的李渔也说道,"那中用的美人又是另一种,也有三宜。哪三宜?宜肥不宜瘦,宜大不宜小,宜强健不宜娇却。"这就说明,即便是流行娇怯怯风一吹便倒的的古代,依然是喜欢骨肉均匀健美的女性。

02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不同的时代和地区有着不同标准审美标准,美不是天然和"苗条的身材"相关联的,在西方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并不排斥肥胖。

在不发达的生产力和恶劣的生存环境,体态丰满的女性则被看为具有更强生育能力的象征,女性的生育能力的强弱自然成为衡量女性美的指标。

维特根斯坦曾说:"人的身体是人的灵魂最好的图画",纵观历史的画卷,美女的形象数不胜数,女性的风姿绰约总能给予艺术家无尽的灵感。

从公元前2世纪米洛斯的阿芙洛狄成雕像,到文艺复兴时期波提切利的名画《维纳斯的诞生》,再到巴洛克时期鲁本斯笔下的《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等等,这些西方的艺术家对脂肪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女性作品形象大多体态丰腴、膀大腰圆、腹部微微隆起。

连大师提香、鲁本斯、安格尔们笔下的姑娘,那一个个都是小微胖女神。

富无尽头,瘦无止境,难道只有瘦才美吗?

梳妆的妇女


女性天生爱美,唐代虽然是最崇尚女性美的时代,但丰腴的女性美并不是肥胖。

衡量胖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简称BMI),BMI等于体重/身高的平方。

BMI值低于18.5表示体重过轻、18.5-23.99区间表示正常、24-28区间表示过重、28-32区间表示肥胖、高于32表示非常肥胖。专家指出人体最理想的体重指数是22。

BMI虽然不是最合理的评估标准,但该指标简单粗暴,应用最为广泛。

富无尽头,瘦无止境,难道只有瘦才美吗?

Jimmy D.Bell教授,通过MRI全身扫描5位年轻的女性,发现她们BMI基本都差不多,但她们脂肪分布特点都不同,身材自然都不一样。

所以,单纯用身高体重来衡量一个人身材的"美丑",是很不靠谱。还需看人身体的脂肪分布特点、身体成分(脂肪和体重的比例)、身材比例、骨骼形态,甚至还要看脸、看肤色,更要看气质。

一味追求骨瘦如柴,腰细了,身材比例好不到哪里去;一味胖,腰臀一样粗,那身材也不好。

真正好身材,不在一时的粗细胖瘦,全在比例,比例好,自然美。比如国际巨星玛丽莲·梦露就一点都不瘦,全仗着腰臀比例迷倒众生。

富无尽头,瘦无止境,难道只有瘦才美吗?

玛丽莲·梦露

那为什么还有极端审美,觉得只有瘦才好看呢?

我们所处的社会主流审美观念和审美文化,都是从男性的视角切入,女性根据男性对其的审美观来塑造自己。并且早在古代,就形成一套阳刚阴柔、男尊女卑的观念,要求女性的气质和身体是柔弱的,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

所以,男性都希望女性总保留在童稚期,才能体现柔弱,清纯秀雅才更显得在道德上都清白无辜,而丰腴的女性会被认为太招摇,必须压制得纤瘦平板得无女性特征。比如英国清教时,就逼着姑娘束胸勒肚,还有我国古代女子的"三寸金莲"。

富无尽头,瘦无止境,难道只有瘦才美吗?

这种企图压制女性体型,将女性压缩回幼年的、纯真的、缺少性特征的行为,骨子里都是对女性强烈的控制欲。

艺术批评家约翰伯格认为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现代社会,无论是古老的岩画作品,还是现代媒介产品如广告、新闻等,男性严厉甚至荀刻的目光一直伴随着女性身体,对于女性而言,女性的形象是用来讨好男人的,男性对她们的赞美与肯定的程度影响到了她们的自我确认的程度以及对身体的价值判断。

到20世纪中叶后,女性身体和思想都得到解放,但时尚业的发展,又把大众的审美观念被带偏了,认为瘦无止境,无限追求瘦,瘦点,再瘦点。

在这个认定下,人的身体,不是美好动人的骨肉,而只是衣架、配件体和橱窗。

当女性被迫成为了服饰的架子时,变瘦也就成为了时尚。

可是,真正美丽的人体,应该美在本身,美在骨肉均匀,美在比例。

历史上那些强健自信的时代,如古希腊、文艺复兴的佛罗伦萨、盛唐,这些的审美,都是喜欢天然又健康、骨肉均匀的女性。

人体美在胖与瘦之间存在着一个可塑的空间,但是这个空间又不是无边无际的, 它存在一定的度。不能胖得像美国胖子,疾病缠绕。也不能瘦无止境的瘦成皮包骨头, 风一吹就会倒,这些都不是美。

虽然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但超过任何一个度,就是病态。不但违背了人的生理发展规律,也不符合人们从事各种创造性活动的目的性,这就不是美, 而是丑。

所以,不要一度以为瘦就是身材好,身材好重点还是看身材比例。为了不使自己的体态变得过分的胖、过分的瘦,加强锻炼,适当营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被凝视的身体:文化传播视阈下的“女性痩身”现象研究》

《缠足与宋腰:从身体的東缚看中西女性巧象认知》

《唐代仕女雕像形象特征研究》

《健身健美体育:女性身体美的回归》等


点赞关注 这里有简单易懂的知识干货,每一篇文章可能都是你下次约会、聚会聊天用到的谈资、不善于学习,你会和其他人的差距越来越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