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巔峰到谷底,作為曾經的“足浴大王”,為何僅在5年間走向破產

二十年前曾有人說道:“當官都往北京跑,經商都往深圳跑,大老闆都往洗腳城跑。”筆者記得在2000年前後,有那麼一段時間中國的洗腳城就像現在的網吧一樣多。可以說,那時候颳起了一股‘足浴熱’,在那個當下人們不僅相信足浴能夠起到很大的保健作用,而且還認為能去洗腳城享受一番是有錢人的象徵。


從巔峰到谷底,作為曾經的“足浴大王”,為何僅在5年間走向破產

美國學者曾說:“任何地方,皆有王臣之別”。在那時中國的足浴商界裡,有一個人被稱為足浴大王,他就是郭家富。不過,只不過這位大王,過了五年時間便從身價幾億走到了破產的地步,他到底做錯了什麼呢?

認不清自己,一心就想上市郭家富是重慶人,早年在廣州做足浴學徒,後來技術熟練後選擇了自主創業。由他一手創立的家富富僑足浴公司,是最早在中國採用連鎖式發展的足浴領域公司。2004年的時候,他更是身價達到了幾個億。但正像文豪大作家古龍說的:“巔峰過後佳境必下”,這時的郭家富的成功裡隱然已經為日後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從巔峰到谷底,作為曾經的“足浴大王”,為何僅在5年間走向破產

郭家富成功後盲目聽從了周圍一些風險投資者給他的建議告訴他要抓緊上市。其實,這些人哪裡是為郭家富好,還是利用了郭家富要面子的心理。因為郭家富文化水平不高,日後又從事的是足浴的行業,他始終覺得即使有錢了,還是不被人看得起。

郭家富錢是有了,他還想要什麼呢?就兩個字“尊嚴”。這時他腦中的邏輯大概是這樣的:做足浴開洗腳城做得再大還是被人看不起,那麼假如我把這做足浴開洗腳城的買賣變成上市公司,應該就不會有人看不起我了吧。因此,未來的五年裡,他開始把所有的注意力和資源都放在上市這件事兒上。


從巔峰到谷底,作為曾經的“足浴大王”,為何僅在5年間走向破產

但問題就出在這裡,從今天看當時的家富富僑這家公司,它是不適合上市的。不管從它的公司管理,盈利模式都不適合上市。而且就算上市了,以郭家富管理公司的方式,他能將一家上市公司管好嗎?要知道,不管納斯達克還是任何地方對上市公司監管都是很嚴格的,畢竟你的公司利潤將影響很多其他股東的利潤。

但是郭家富還是一意孤行,非要上市。最後搞到資金鍊斷裂,終於破產了。他完全沒有認清自己的形式,雖然說“燕雀安知鴻鵠志”,但是首先你得認清自己當下的水平才行啊,總不能讓燕雀像鴻鵠一樣飛過萬里吧?那豈不是要將燕雀累壞了。

做企業太江湖氣,不注意文化建設

郭家富管理企業的最大一個特點就是很有江湖氣,這江湖氣往好聽了說叫‘講義氣’,往難聽了說就是‘沒文化’。放眼現在世界上了不起的企業家,哪個不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人,馬雲能說一口流利英語,而李彥宏可是連美國人也欣賞的計算機工程師。

而郭家富在有錢了之後,他雖然給12位副總都買了豪車,給很多員工都買了大房子,卻不注意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更忽略了企業文化的建設。他有錢了以後,雖然沒學壞,但是境界也沒提升多少,這使得他做企業缺少了某種精神力量。


從巔峰到谷底,作為曾經的“足浴大王”,為何僅在5年間走向破產

還是太著急了

不過歸根結底,郭家富還是犯了太著急的病。他自幼出身農村,因此他迫切地希望獲得社會的認可,他想快點成功。因此,他忽略了自己企業發展速度的節奏,拼命地加速發展最後只會使得企業變成一個‘肥仔’而不是一個‘壯漢’。

他這邊搞足浴,另一邊又搞超五星級豪華大酒店,資源分散了之後,那邊足浴還需要發展,而這邊又沒發展起來,最後可不就全完了嗎?因此說,他並沒有平衡好多元化和專業化這個內在的商業哲學矛盾。

就拿現在中國所有的企業來說,幾乎任何企業都進行過多元化的探索,最後每家企業都找到了有自己特色的發展模式。就比如萬科創始人王石先生,他就說萬科堅決不搞多元化,就是一心蓋房子。當然也有的企業在多元化方面搞得很好。


從巔峰到谷底,作為曾經的“足浴大王”,為何僅在5年間走向破產

可是郭家富呢?他這邊專業化雖然做得不錯,但是他沒估算好探索多元化要花費多少資本,他只想趕緊壯大自己早日上市,如此的著急做商業失去了過去的那種紮實做事的精神,還怎麼能成呢?

這麼多年因為貪多求快而把企業搞到破產的企業家真的是太多了,比如萬通的創始人馮侖先生,他曾在1996年前後大規模地收購了很多公司,最後由於擁有的公司太多,自身管理能力跟不上,也是搞到了資金鍊斷裂。雖然後來馮侖重新活了過來,但是這段經歷仍是他人生裡一段很灰暗的日子。

因此說,郭家富的失敗,很大原因上還是敗在了心理上。他雖然抱負不小,但缺少戰略耐心,他的優點是敢闖敢幹,但在成功之時容易盲目,還是人生境界不夠高導致的。做企業最好還是記住柏拉圖的那句話比較好: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