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当下“拼爹”新高度

煤球再怎么洗,都成不了钻石。

可这个“一根筋”的爸爸,偏偏不信。

故事要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讲起,马皓文是一名桥梁建筑师,但一场意外让他替单位背了黑锅,锒铛入狱。

重逢时,儿子马飞已是老师口中“无可救药”的差生。在儿子濒临劝退的情急之下,马皓文和学校下了一个看起来不可能赢的赌局。

一位普通的父亲,带着极平凡的儿子,开始了一场不平凡的“绝地反击” 。

揭露当下“拼爹”新高度

这部热了大半个家长圈的电影《银河补习班》,让人如同坐上了一场情感过山车。笑点和泪点的双重夹击之下,导演邓超炸出了一枚深水炸弹,也炸出了当下亟待思考,和教育有关的问题:

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为人父母,到底该教会孩子什么?成绩差的人,是永远变不成钻石的煤球?高考真的是一个孩子的人生全部?

或许《银河补习班》,才是所有家长都应该上的“补习班”。

0 1如何当一个好父亲?是每个爸爸都该上的补习班

你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一颗煤球吗?一个父亲的回答,至关重要。

电影里的马皓文,在他看着自己设计的大桥坍塌的一刹那,失去了所有的荣光,也遗憾地错过了儿子从小学到初中最为宝贵的七年。

入狱、离婚、没钱、没权、没家庭,这下他成了个彻头彻尾的

“三无爸爸”,是世界上最没资格谈“拼爹”的父亲。

揭露当下“拼爹”新高度

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个好父亲。遗憾错过儿子七年成长时光的马皓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再次走进了儿子的生活。从小缺乏陪伴与爱的马飞,身上贴了很多负面的标签,但他都打从心底里认可与相信孩子。

在排练舞蹈时,马飞总是忘记单膝点地的动作,老师当着所有人的面说他“缺根弦”,从此这个外号便被烙进了成长轨迹里;

妈妈向主任求情失败后,气急败坏道:“你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以后就在楼下摊煎饼吧”;

顽固的教导主任在操场大会上将武侠书重重地扔向马飞,不留余地要开除学籍,极尽嘲讽和羞辱,事后放言:煤球再怎么洗,也成不了钻石。

揭露当下“拼爹”新高度

可马皓文却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夸下海口:我儿子会是这个学校最优秀的学生,“一个学期后,考进年级前十”。

儿子马飞怯弱地说这是个注定失败的赌约,让爸爸别再费劲了。

“所有人都说你是废物,笨蛋,蠢货,但爸爸相信你不是,永远不是!”眼神坚定而充满希望。

揭露当下“拼爹”新高度

就像罗森塔尔效应里所说:“当孩子被赋予了期望后,会自发地朝着它努力。”马飞考了倒数第五,父亲高兴得像考了第一一样鼓励他,眼睛里闪着光。以至于让他觉得自己就是“少年霍金一样的天才。”

作家鲍德温说:“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因此,最好的方式是用行动来引导。

半夜十一点,早早就爬上床的马飞依然睡不着。一个翻身后,他看到了灯光里忙于设计桥梁草图的父亲,白天奔波于工地已经疲态渐出的父亲,此刻仍在工作。马飞决定下床继续复习:

“爸爸,我可以不睡觉起来看书吗?”

“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可以自己决定。” 马皓文的目的,达到了。

揭露当下“拼爹”新高度

很多做父母的习惯把教育的权利让渡给学校,殊不知一个好家庭,好家长才能和学校教育达成良性的互补关系。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是煤球,它可能只是在被发现时,恰好染上了一层煤灰罢了。

0 2“煤球”变钻石,这不是魔术

好的家庭教育,除了相信孩子,一定还要有梦想与坚持。帮助孩子找准梦想,然后坚持,才是正确的教育顺序。就像《银河补习班》里,马皓文对儿子说的那番话: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靶子,如果连靶子都找不到,那你每天拉弓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语道破了真相。

揭露当下“拼爹”新高度

马飞,从垫底的差生,到成为飞行员乃至宇航员,终于将妈妈嘴中的“你想上天”变成现实,成了第一批往返外太空的宇航员。可这份荣耀,来得不容易。

每个孩子来到世界上,都应该成为最好的自己。不要去嘲笑孩子有梦想,而要为他们的梦想喝彩,给一方发芽开花的土壤。这土壤,便是家长的支持。

马飞心里,从小就怀有航天梦。一次意外的迟到,教导主任将他的书包从教学楼上扔到地面,藏在包里的飞机模型被摔得稀巴烂,航天梦也随之粉碎。“玩这种东西,永远没有出息。”

揭露当下“拼爹”新高度

可马皓文是个不走寻常路的爸爸,认定了“喜欢就真喜欢,别人说什么都不改”。 于是,他带着孩子溜出学校,去看航空展。尽管当他们到那儿的时候,航展门票已被售空,可父亲却在一座山上,为儿子寻得了最佳的观赏点,满足了孩子的愿望。

一个给儿子造梦的爸爸,是难得的。一个支持儿子梦想的爸爸,更是难得。

揭露当下“拼爹”新高度

有人认为,好的教育是扬长,不是避短,每个孩子都可以顺着自己的长处去飞翔。但在真正完成飞翔之前,需要有“一根筋”的魄力。正如马云曾说:“这个时代不缺少聪明人,缺少的是一根筋一往无前的人!”

当那个曾高声讽刺“考进年级前十”荒谬绝伦的主任,为了学校的荣誉规劝马飞放弃报考飞行员时,他拒绝了:

“我爸爸说,世界上的工作有很多,一定要选择你最喜欢的去努力。” 比起成为省状元的荣光,完成自己的梦想,要可贵得多。

揭露当下“拼爹”新高度

在应试与素质教育的夹缝中,马皓文找到了更多教育的可能性,每个孩子,都是可造之才。

0 3考清华北大是途径,但永远不是目的

孩子的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

马飞跟爸爸说,妈妈告诉他,学习的目标就是上清华北大,否则只能去摊煎饼。

爸爸说:NO,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

知识是有力量的,但“学习的用处”一定不仅仅是用来考个好大学。

揭露当下“拼爹”新高度

马皓文出狱后,带着儿子马飞去找工作。在建筑工地上,一队工人需要爆破一幢废弃的大储仓,得在建筑两边同一水平线上找两个爆破点,手足无措。

马皓文找了一根水管,在里面灌满水,利用连通器原理,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地方的压强相等,两分钟迅速找到了最佳爆破位置。

他告诉儿子:“初中物理你就会学到这一课。”那一刻,马飞从父亲身上看到了,原来真正知识的用处,不是用来考试拿高分,而是解决生活里的“大麻烦”。我们做父母的,不一定需要懂很多知识,但需要在合适的时刻,点亮孩子对知识的热情。

揭露当下“拼爹”新高度

在《银河补习班》中,有一个特别震撼的情节:博喻中学考了高分的学生,每年高考后都会例行撕书扔考卷。用教导主任的话说:“孩子们考出了好成绩,高兴一下有什么问题呢?”

漫天白纸伴随着考生的欢呼雀跃,孩子们都如此迫不及待的要扔掉课本和试卷。与其说是一种宣泄,倒是更让人担心他们是不是真的热爱学习。

马皓文说:“学习应该是一个孩子一生的习惯。”高考,真的不是他们人生的全部。

揭露当下“拼爹”新高度

除了教会儿子让课本上枯燥的知识走进生活,变得新鲜有趣。“动脑筋”,是马皓文对儿子说过最多的话。

马飞不是聪明的孩子,爸爸对他说:“爸爸在乎的是,你的脑子是在睡觉,还是一直在转。只要脑子一直想,你就能做好地球上的任何事情。”

“一直想”刻在他们小家的墙上,也记在了儿子马飞的心里。

电影中有场暴雨中寻子的戏,一定会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被困洪水中的马飞,危急关头在爸爸的启发下,想到了把门板拆下来当船、用手电筒打求救信号。电影旁白说:这是一个初中孩子能想出来的办法,但前提条件是,他要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面对生活的勇气。

马皓文用他的一生启发儿子:“要去做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当一个人拥有了进化的核心能力,即使走的不是这条路,他也一样能走出另一条路来。

而真正的好父亲,并不是成为梯子,让孩子踩在自己的肩膀上。而是成为一束光,和孩子一起找寻更好的路,并帮他把路照亮。

0 4好的教育,是点燃一把火

天码行空一直鼓励和强调学员们的动手能力,鼓励他们通过编程学习,掌握背后一整套高效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这样的话,编程不仅仅是一个技能,一门语言,它更像是伴随孩子一生的武器。

好的家庭教育,一定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而如何点燃这把火?

《少有人走的路》中,派克总结得很棒:聪明的父母愿意花时间了解孩子,对症下药教育孩子,灵活调整孩子的发展方向,认真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倾听孩子的心里话。

在找到每个孩子专属的独一无二之前,我们需要让他们能够多接触、多尝试,增加体验和感悟,激发兴趣,才能更了解他们

,也让孩子自己有更明确的自我认识。

作为千万家庭发现和了解孩子编程兴趣的引路者!面对未来后互联网时代的这门新语言,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每一个孩子的跃跃欲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