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打,媽媽勇出頭,結果孩子更慘

上六年級的星星從學校回家,媽媽看到星星頭上紅腫起來,著急地問星星怎麼回事?星星沒多想,就把在學校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原來下午課間玩耍時,星星和兩個同學一起玩耍,其中一名同學出了名的力氣大,一時沒掌握好力度,把星星推了出去,星星腦袋磕到了牆上。大家都沒當回事,照樣該上課上課,該玩耍玩耍。

第二天,星星媽媽提出送星星去學校,星星沒多想,可媽媽並沒有在校門口就和星星告別,而是領著星星徑直到了班主任的辦公室,要求班主任把昨天和星星玩耍的兩個同學家長叫過來,“因為他們兩個孩子把我兒子的頭撞紅了,還有可能有輕微的腦震盪。”

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打,媽媽勇出頭,結果孩子更慘

這件事搞得沸沸揚揚,星星媽媽不僅大聲呵斥兩位家長平日沒有好好教育孩子,連平日深得人心的班主任都一起罵了進去,“你們老師平常怎麼看小孩的?我這孩子本來可以考重點中學,被你們這麼一弄,考差了誰負責?”

傍晚,星星媽媽得意洋洋地等待星星放學回家,她自以為自己替兒子出了頭,解了氣,學校裡再也沒有人敢欺負她的兒子。星星迴到家,沒說什麼。

星星媽媽也沒多想,但讓她沒想到的是今天自己這麼一鬧,兒子在學校的日子更加難過,沒有同學願意和他一起玩,大家都把他孤立隔離起來。

但星星不敢和媽媽說,因為他擔心媽媽會因此再去學校大鬧一場。

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打,媽媽勇出頭,結果孩子更慘

後來星星變得沉默寡言,很多事情都不敢告訴媽媽,因為星星只要吃一點點的虧,在媽媽看來就是要了她兒子的命,星星寧可自己把負面情緒和學校的不愉快消化在肚子裡,也不願意告訴媽媽。

而星星媽媽堅信是六年級的那次碰撞導致孩子有些腦震盪,才變得不愛說話。

我們身邊有多少媽媽像星星媽媽那樣,看到孩子在遊樂場被其他小朋友推搡了一下,就衝過去著急替孩子出頭;看到孩子在小區裡沒有小朋友一起玩,就著急買了一堆零食替孩子招攬朋友;看到有小朋友搶了孩子的位置,孩子還沒來及介意,媽媽就上前替孩子“趕走”這群“討厭的傢伙”。

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打,媽媽勇出頭,結果孩子更慘

這些都是孩子的過度保護,這些保護源於家長對孩子的不信任,他們不相信以孩子的能力能夠妥善處理好這些事情,他們天真地以為自己能夠替孩子抵擋一切不好的東西,他們美名其而言“是為了保護孩子”“為了孩子好”“孩子還小不懂事,我來替他做決定,不然他長大後要吃虧的”。

星星媽媽自以為替孩子解決了一件大事,卻沒想到這件事會給孩子帶來什麼負面影響,孩子終究主要是要在那個環境裡成長的啊,媽媽的這些過度保護到底是為了自己個人的負面情緒宣洩或是彰顯自己特別有能力還是真的為孩子好呢?

當孩子長大了,父母就應該慢慢地得體退出。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