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另辟蹊径,连破夏侯惇和关羽张飞,最后结局太凄惨

三国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三大以少胜多的战役让人叹为观止,而其中的各种精英部队也是大家所津津乐道的,之前已经写过了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和曹操的“虎豹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今天我们要来说一说陷阵营。由于三国志中并没有陷阵营的明确记载,但是各种小说却是各种吹捧,今天哗哗君就带大家来了解下陷阵营在历史中的真实状况。

一、陷阵营的组织架构及成名之战

先来讨论下陷阵营的存在时间,192年吕布在武关的时候只有数百的骑兵,说明了当时还没有陷阵营,而据英雄记所记载,在郝萌之乱时,高顺出场了,并且带了一支部队,也就是陷阵营了,到这里我们基本可以确定一个时间线,估计陷阵营建立的时间是在192年到196年之间。

“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

我们再来看看陷阵营的人员配备。陷阵营兵力大概有为七百余人,武器装备配置都非常好,统领为高顺,加入吕布军的时间不详,高顺第一次亮相是在196年。我可以推测出高顺是在192到196期间加入吕布的,正好和陷阵营的建立时间相吻合。

高顺另辟蹊径,连破夏侯惇和关羽张飞,最后结局太凄惨

陷阵营

高顺领军陷阵营其实并不顺利,在这其中发生了一件事情,让吕布对高顺不再信任,是怎么回事呢?就是郝萌谋反,最开始吕布不想说,被高顺逼问,吕布才说是河内人的声音,高顺一下就猜出来是郝萌。

顺问:“将军有所隐不?”布言“河内儿声”。顺言“此郝萌也”。

在郝萌造反被平定后,应该高顺是立了大功的,但是却被吕布疏远了,连手下部队都被吕布收走了。这让高顺很不解,依我看来,在吕布说出是河内人的时候,高顺的反应让吕布产生了疑惑,高顺如此的熟悉河内,可见他和郝萌的关系不一般,至少是还不错,虽然高顺平定了郝萌叛乱,但是吕布已经对他产生了怀疑,由此不再信任高顺。

高顺另辟蹊径,连破夏侯惇和关羽张飞,最后结局太凄惨

高顺

“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

再看高顺的为人,清白说明他是个老实人,大公无私,有威严,说明他在军队里有威信力,不喝酒,不受贿赂,这放在现在,就是一个完美的军人形象。在当时那个乱世,能有这样为人的可不多见。举几个反面教材,吕布“惟利是图”,关羽“自傲”,袁绍“优柔寡断”,曹操“生性多疑”等等,由此可见,高顺身上的所带的这些正面军人品质,也影响到了陷阵营,让之拥有了所向披靡的战力。

《三国志》记载:布遣高顺攻之,曹公遣夏侯惇往,不能救,为顺所败,复虏先主妻子送布。

在相关的记载中,陷阵营的出场时间不多,但是有几个关键之战,它都是参与了的,并取得了不败的战绩,分别是:建安年间平定了郝萌叛变;建安三年,击败刘备,俘虏了他的妻儿,后又击败夏侯惇,最后参加下邳守城战。可以说陷阵营给吕布带来的帮助非常之大,也是吕布能够成为一方诸侯的重要助力。

二、为何陷阵营能够百战百胜

《英雄记》:“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陷阵营是个百战百胜的部队,那这支人数很少的陷阵营是如何做到百战百胜的呢?个人觉得有下面三点:队伍言行令止;高端的装备配置;优秀的统帅。

首先陷阵营纪律严明。三国志中是这样记载的:“(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少言辞,将众整齐,每战必克。”在这里面“将众整齐”就是最好的体现,都知道什么样的一支部队才能算精锐,首先肯定是言行令止,纪律严明是先决条件,我觉得吕布军队的纪律还是很严的,比如说吕布手下的侯成擅自喝酒,差点就被吕布直接杀了,可见纪律严明,而高顺的陷阵营,强于其他部队的首要因素就是有个好统领,高顺的以身作则,给部队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因而可称之为精锐。

高顺另辟蹊径,连破夏侯惇和关羽张飞,最后结局太凄惨

陷阵营,纪律严明

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几乎时时刻刻都在打仗,所以对于军队的消耗是很大的,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那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比如说曹操手底下有一支青州兵,表面看来非常的威风,但是这支部队就是一群强盗和民众组成的,在曹操与吕布战斗之时,直接就溃不成军了,差一点害了曹操的命。从这个例子来看,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是很重要的,陷阵营就是这样一支有纪律的部队。

再有就是装备的披甲率高。有关陷阵营的武器装备介绍,《英雄记》中记述“盔甲斗具皆精炼整齐”,换句话说陷阵营大部分人的武器装备都非常的非常的齐全,可能很多人会想,装备齐全不是一支队伍最基本的吗??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在东汉末年那时候,正规军都不见得能装备齐全,更何况吕布这一小小的诸侯。

高顺另辟蹊径,连破夏侯惇和关羽张飞,最后结局太凄惨

装备精良的步兵部队

我们可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曾在《军策令》中记述:

“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

可以看出就算富裕的袁绍披甲率也不高,一般来说,古时候的铠甲,首先肯定说的是骑兵,任何一个诸侯都会先把好的装备给到骑兵,随后才会考虑到步兵,在东汉末年作战基本都是骑兵作战,但步兵和骑兵无法相提并论,因为地位不同,注定了装备品质相差很大 。

高顺另辟蹊径,连破夏侯惇和关羽张飞,最后结局太凄惨

重步兵丝毫不惧骑兵

尽管在那个时代,骑兵的地位远远超过步兵,可是这却并不代表,步兵的战力就不行,在火器出来之前,如果能够拥有很高披甲率的军队,必定是战斗力更强的,因此真实反映一支部队的军事能力的,通常是步兵的披甲率。而高顺手底下则是拥有700装备齐全的步兵队伍,已经是非常厉害了,其战斗能力之强也就可以解释得清楚了。也可以解释为何陷阵营能够凭借仅仅700人的步兵队伍打出了自己的名声。

最后就是统帅的作用了,说一句大实话,就算一支队伍是精锐,就算一支队伍的装备很精良,但是统帅是个无能之辈的话,这支队伍也走不长远,更不用说建立赫赫威名了。恰巧高顺就是这样一名优秀的统帅。

他优秀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在应对郝萌叛乱的时候,高顺没有盲目的出兵,而是先非常精准的判断出叛乱的人是谁,再发兵去攻打郝萌,很轻松的就解决了这次叛乱,这体现了高顺的稳重。

高顺另辟蹊径,连破夏侯惇和关羽张飞,最后结局太凄惨

装备精良的步兵不惧骑兵

再有就是高顺有智谋,在吕布去打臧霸的时候,高顺就劝过吕布,他是这样说的:

“将军躬杀董卓,威震夷狄,端坐顾盼,远近自然畏服,不宜轻自出军;如或不捷,损名非小。”布不从。(臧)霸畏布钞暴,果登城拒守。布不能拔,引还下邳。

可以看出吕布没有听,结果果然遇到臧霸的拼命抵御,当吕布撤兵回来后,臧霸又来和吕布和好了,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高顺很有远见,这样一个稳重且有勇有谋的统帅,如果假以时日,必定可以成为一代名将。

三、陷阵营实际是高顺的私人部队?

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陷阵营更像是高顺的私人武装,而不是吕布的军队,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情况,在东汉末年,有自己的私人部队并不少见,例如说李典、臧霸等人。这种部队他们只听从于自己的直属上司,对于君主的话可是不听的。

在郝萌叛乱后,吕布就开始逐渐疏远高顺了,甚至把陷阵营都给了魏续。这里来看陷阵营的实际归属还是吕布的。但是在《英雄记》有这样的记载:

“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到了真正打仗的时候,陷阵营还是交给高顺去指挥,基本上你可以看到陷阵营打的仗都是高顺统帅的,吕布这么做的含义就值得商榷了,既然都已经交给魏续了,直接让魏续指挥不行吗?换来换去不嫌麻烦?我猜测很有可能是陷阵营根本就不听魏续的指挥。

高顺另辟蹊径,连破夏侯惇和关羽张飞,最后结局太凄惨

同为吕布手下,张辽更受吕布信任

其实要管理一支队伍,就是把编制打乱,重组,曹操就做过这样的事情,吕布带兵这么久了,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而他却没有这样做,最大可能就是陷阵营的是高顺的私人部队,历史记载除了高顺外,并没有其他将领统帅过陷阵营,而且不是吕布不想动,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到时让得这支精锐分崩离析就不好了,万一反咬一口,自己也挡不住。

总结

在东汉末年,陷阵营也不是大家所想的那般无敌,因为那时候的部队大多都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武器装备就更别提了,而陷阵营的最大优势就是他们那很高的披甲率,让得他们成为了当时步兵队伍中的佼佼者。我觉得高顺的不幸人生跟吕布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可以想像一下,高顺是半道加入吕布的,当然比不上张辽、侯成等老人受吕布信赖;陷阵营是高顺的私人部队,吕布指挥不动,换做是曹操也不会信任你,更何况是吕布。

最后就是陷阵营自高顺死后再也没出现过,我猜测陷阵营是被曹操收编了,要知道在下邳之战的时候,吕布是被手下背叛才被抓的,并没有经过多大的战役。所以陷阵营全部被杀的可能性很低,在后来张辽用800步兵偷袭孙权的时候,偷袭这种事大部分人都会用骑兵,而张辽却选择了用步兵,这其中很符合陷阵营的作战方式。

高顺本有机会成为一代名将,不管是训练、打仗、智谋、还是人品,都是一个优秀统帅的绝佳人选,但结局却叫人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