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积累表达的信心和勇气并敢于在众人面前表达?

钟勇180607335


首先,口头鼓励不是真的鼓励。

谈到鼓励孩子,我们总会有一个误区,觉得就是口头鼓励。其实口头鼓励不是真的鼓励,也不是好的鼓励。

每次我们鼓励孩子的时候,通常会说“没事的,你去说吧”“没关系,你可以的”……这些真的不是鼓励。当我们在说“没事的”“没关系”的时候,其实是在否定孩子当时的情绪,会让他觉得不自信、很紧张,有点儿害怕 的情绪是不值得一提的,所以父母才会说“没事的”。

在育儿的过程中,如果无法做到百分之百感同身受,那就尝试去理解孩子。这时,不妨想一想 我们自己经历过的窘迫,不管外人看来是多么不值一提,当下那种害怕、紧张的情绪是真实的。所以,千万不要以鼓励的名义,否定孩子当下的情绪。口头鼓励不是真的鼓励。

其次,积累正面体验——父母示范。

尝试帮助孩子积累正面体验,首先是父母示范,言传身教。孩子是父母的模仿者。特别是我们把成功后的喜悦之情、自我肯定的感觉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体会到这些情绪之后,他们就会不自觉地也想尝试这么做。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勇于表达,就要让孩子看到更多的为人父母勇于表达的例子。当孩子不断地看到这些例子时,慢慢地就会知道:“噢,原来敢于表达不是难事。妈妈表达完以后特别开心,这种感觉真棒!”这就是侧面地帮助孩子积累了正面体验。

最后,积累正面体验——从安全环境创造机会。

养孩子,慢慢来,正所谓“一口气吃不成一个胖子”。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在陌生环境中、在陌生人面前勇于表达, 要达成这个目的,可以分策略、分阶段进行尝试。

先从“在安全环境中、面对熟悉的人,勇于表达”着手。例如,在家里面对家人,一起创造环境,让孩子学会表达。等孩子在安全环境中、面对熟人的人可以表达后,就可以培养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面对不熟悉的人,勇于表达”。有机会邀请你的同事、朋友、亲戚来家做客的时候,试试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面对这些不那么熟悉的人,有没有可能表达。

积累了这些正面体验以后,我们可以再跨出一步,“在不安全环境中、面对不熟悉的人,有没有可能创造机会,让孩子去试着表达。”

在此过程中,孩子一定会反复,有时候甚至会倒退。可能他在面对“安全环境、熟悉的人”的时候做得很好,突然面对“不熟悉的人”时,一阵子就不敢表达了。这时,孩子会退回来,又躲在自己舒适的壳里,好久不敢出去。

这时我们怎么做?还是父母示范:别给孩子压力,让孩子慢慢地去体会当时的那种情绪,让他自己去积累能量,等孩子自己感觉准备好了,我们继续创造环境、继续尝试。

鼓励,其实就是陪伴孩子。鼓励,是让孩子有那份安心和踏实,无论他怎样、无论他在外面犯了什么错或者做得再不好,父母会一如既往地接纳他。在探索的过程中,当孩子有这份底气:“我做得再不好、外面再不行,父母的双臂永远是张开的,家门永远是敞开的。”这样的孩子才有力量,愿意到外面去冲、去闯。这不仅能让孩子敢于在众人面前表达,对孩子以后的独立也是有帮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