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周记:深圳GDP超越香港意味着什么?

上周,有关香港GDP被近邻深圳超越的消息持续发酵,成为城中热话。

根据2月27日港府统计处发布的报告,2018年香港GDP为28453.17亿港元。而深圳早前已公布的2018年GDP是24221.98亿元人民币,按照去年人民币和港币之间的平均汇率1.1855计算,深圳GDP折合为28715亿港元,多出香港261.83亿港元而稳稳超越。虽然过去几年里不乏深圳GDP超越香港的声音,但今次真正被超越,还是引发了不小的震动。香港商报记者 李颖

财经周记:深圳GDP超越香港意味着什么?

深圳一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须知40年前,深圳GDP仅有区区1.96亿元人民币,而当年香港的GDP已经高达1117亿元人民币,因此今天的被超越难免令人唏嘘!虽然在人均GDP上,香港仍然看高一线,但深圳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还是令不少港人感到深深的危机感。联想到2018年香港经济增长速度为3%,深圳为7.6%,照此增长速度,未来深圳GDP还将甩开香港很多。有学者就预计,大概10年时间,深圳人均GDP水平可以与香港看齐。

深圳成就与港密不可分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深圳取得今日之成绩,是过去40年内地改革开放成果的最好体现。香港是深圳40年成长历程的亲历者与见证者,也是受益者。深圳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有着香港参与的浓墨重彩。从改革开放之初北上建厂的港商,到今日赴珠三角孵化科技成果的大学教授,无论从人财物上,香港都给予了深圳最大的支持和帮助。时至今日,来自香港的投资仍然在深圳外商投资中占据最大的比重。

今天深圳不少成功的本土企业,都与香港有着深厚的渊源。发轫于香港科技大学的大疆创新自不必说,风头正劲的商汤科技创始团队亦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即便是今天年销售收入达到上千亿美元、海外收入占一大半的华为,其国际化征程也在很大程度上藉助了香港的力量。2000年后,正是由于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选用了华为的程控交换机,时逢「冬天」的华为从此得以进入欧洲市场,真正走上了国际化道路。最近华为在英国拿下500亿美元的5G订单,也与李嘉诚旗下的英国运营商Three U.K大力推动不无关系。

深圳的崛起,固然与香港的辐射与带动分不开,但也与深圳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坚持自主创新有着很大的关系。

创新是深圳崛起源动力

深圳的崛起并不意味着香港的衰落。至今香港仍然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是世界上营商环境最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城市之一。从深圳的角度来说,向香港学习还远没有结束。只是,与朝气蓬勃的深圳相比,香港显得相对平庸了。尤其是深圳在创新科技方面的发展犹如一骑绝尘,将香港远远抛在了后面。

创新,是深圳最为核心的竞争力。深圳2018年研发占GDP的比重在4%左右。这一水平仅次于韩国和以色列,位居世界前列。其中,华为每年研发费用更是超过销售额的10%以上,2018年华为销售收入达到1085亿美元,意味着华为的研发支出高达上百亿美元。创新驱动令深圳得以保持更快、更持久的增长,先进制造业与高科技产业成为深圳经济增长的引擎。

相形见绌的是,香港2017年的研发支出仅占GDP的0.8%,约为深圳的1/5。香港研发强度低,是因为企业参与研发工作的比例不足,其根本原因在于香港制造业空心化。自上世纪80年代起,香港制造业北移出清,金融与房地产行业占据香港经济的比重超过七成,带来楼价畸高等一系列问题。香港重商主义盛行的社会风气,过度看重短期的市场回报,容易造成决策上的短视而较少着眼于长远目标。

事实上,香港不乏创意人才,但由于缺乏产业配套,创新创业始终无法落地。香港有5所亚洲排名前100名的大学,师资力量、学术实力在亚洲甚至世界首屈一指,但本港学生大多青睐医学、法律、金融等专业,较少人学习科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香港本地缺乏可以容纳创新科技人才的企业。

港再工业化须对深合作

正是清楚地认识到香港产业布局上的缺陷,港府痛下决心,催谷创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在2月27日公布的香港最新年度财政预算案中,特区政府计划拿出500亿港元促进创新科技的发展。

创新必须转化变成商品,才能产生价值,对今天的香港来说也是如此。香港要重现再工业化,首当其冲的问题便是能否有足够的土地可以容纳这一构想。寸金尺土的香港,能够提供的厂房空间必然有限,即使产生一些创新科技企业,也不可能将珠三角成熟的配套产业链重新搬回香港。要凭借香港自身的力量,实现再工业化实际上是「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与深圳等珠三角城市更加紧密的合作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根据本港学者王缉宪的研究,对比港深两地产业后会惊人地发现,两地产业存在极强的互补性。深圳强在有制造业支撑,有成熟的产业配套,而香港则是强于金融、法律、会计等高端服务业,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两者之间存在着较高的匹配度。可以说,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令到香港发展创新科技,实现再工业化的创想有了落地的空间。

在上周六广东省发布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百条工作清单中,加强深圳与香港的合作亦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更高级别的筹划,港深两地优势互补,必将助力大湾区成为高度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40年后再回首,输赢必不在港深之间,粤港澳大湾区将作为一个整体,傲然屹立于世界之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