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大荔縣審計局駐馬家村第一書記韓小豔紀實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脫貧已經成為時下最緊要的任務,為實現小康社會,脫貧工作進入了關鍵期、攻堅期。

我的扶贫故事——大荔县审计局驻马家村第一书记韩小艳纪实

今年四月我有幸被選派到朝邑鎮馬家村任第一書記。雖為大荔人,但是,很多村子還沒有去過,得知自己要去馬家村還有些好奇,因為不知道在什麼地方,所以提前做了工作。2018年4月2日一大早,在沒有和村裡交接的情況下,我帶著兩名駐村隊員,悄悄地在村裡走了一圈。初入村子,經過改造的鄉村顯得格外的整潔,鳥兒嘰嘰喳喳地叫著,空氣裡還有透著一絲涼涼的春意。因為是春耕時節,趕著去地裡幹活的人比較多,雖然急切,但是很耐心地回答了我們的問路。整潔、和諧、熱情便是我對馬家村的第一印象,因為有事還要去鎮裡所以就沒有做太長時間的逗留。

我的扶贫故事——大荔县审计局驻马家村第一书记韩小艳纪实

4月3日,接到通知要與村兩委班子人員做好對接工作,我們早早的來到村委會,第一次與兩委班子人員接觸,感到他們很真誠、很樸實,熟悉群眾工作的我,幾句簡單的寒暄便拉近了彼此的距離。為了能夠儘快的展開工作,我決定趁熱打鐵,讓村幹部把我們帶到貧困戶家中逐一瞭解情況。走過幾家後,心裡感覺特別的不是滋味,感到他們的日子真的是太苦了,我想如果不是黨的政策好,這些孤寡老人和身患疾病的家庭日子該怎麼過呀。此刻,我感到自己的身上責任重大,這與第一次來村上的感覺大相徑庭,我想這正是組織派我來的用意吧。使命在召喚,責任在肩頭,不管自己有多大的壓力都要把工作幹好,因為這是組織對我的信任。

我的扶贫故事——大荔县审计局驻马家村第一书记韩小艳纪实
我的扶贫故事——大荔县审计局驻马家村第一书记韩小艳纪实我的扶贫故事——大荔县审计局驻马家村第一书记韩小艳纪实

走訪入戶中發現村裡的老人多,而且很多患有腦梗。於是,我們積極宣傳國家健康扶貧政策,詳細記錄因病致貧群眾情況,協調縣計生服務站來村裡講解疾病防治知識,幫助腦梗患者接受免費治療,當我們再次走入貧困戶家中,收穫的是他們滿滿的感謝。

通往地裡的一條生產路,只要下雨就會非常泥濘,給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不便。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這是一條關係到群眾切實利益的生產路,一定要先把這個問題解決好,在多方努力無果的情況下,我向局裡作了彙報,幾經協調,終於落實了1000多米的生產道路硬化項目。

每年到灌溉的時候,一組群眾最為焦急,他們在村東幾十畝旱地多年來一直澆不上水,連年歉收,得知這一情況後,我們又積極聯繫水利部門,爭取縣上的水利扶貧項目,落實了5萬餘元打井和配套設施資金,並積極推動項目落地,解決了群眾的燃眉之急。

我的扶贫故事——大荔县审计局驻马家村第一书记韩小艳纪实
我的扶贫故事——大荔县审计局驻马家村第一书记韩小艳纪实

習近平同志說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對啊!我們就是要讓老百姓的生活不斷的得到改善,讓他們的笑容堆滿臉頰,才不愧於人民的公僕。村裡還有很多事情要去做,我希望通過我們一班人努力,為村裡為群眾做更多的事情,幫助他們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他們過得好了,我們才能快樂,因為我不能辜負了別人喊我的那一聲“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