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峰:種田郎——黃鐵的致富路

“老鐵,一大清早的就去田裡呀,今天又喊了多少人?”

“是的咯,趁著天氣好,喊了三十幾個鄉親幫忙拋秧。”雙峰縣沙塘鄉種糧大戶黃鐵行色匆匆地和大家打著招呼。

4月20日清晨,黃鐵招呼好86歲的祖父吃完飯、服完藥後,自己嗦溜幾口面便像往常一樣開著沾滿泥漿的皮卡往田壟趕。幾年來,通過努力奮鬥,開墾拋荒耕地,黃鐵獲得了當地村民的好評,人送外號“老鐵”。

今年41歲的黃鐵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從小家境貧困,還在娘肚子裡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是家中獨子,為了不讓小黃鐵吃虧,年紀輕輕的母親硬是沒有改嫁,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拉扯大的同時還要照顧好家公家婆。2001年終於有了好轉,剛剛大學畢業的黃鐵先後在廣州、深圳、長沙等地打工掙錢,家庭收入得到了改善,並也結婚生子,家庭和睦,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2016年10月的一個晚上,他接到母親病倒的消息,馬不停蹄趕回老家,將母親送往長沙診治,光醫藥費就花去了5萬多,這讓黃鐵一家的生活再次跌入低谷。

“這伢子在他母親出院後,猶豫了好一陣子,是繼續外出,還是留在家裡發展,最後顧慮到他母親身體不好,還有我這個老爺子年事已高,需要照料,於是就留下來了。”黃鐵的祖父黃芝生介紹道。

既然決定留下來發展,得想點子找出路,黃鐵一刻都沒有閒下來。通過充分的市場調研和走訪,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做起了米酒釀造生意。剛開始盈利還比較可觀,可好景不長,為了保證質量,固執的黃鐵不願意摻次等米,隨著原材料漲價導致成本不斷上升,價格太高無競爭優勢致使銷量不佳,這讓黃鐵消沉了好一陣。

2018年年初,正當黃鐵準備另尋出路的時候,發現附近有許多水田沒人耕種,地裡都是雜草。因為傳統的耕種模式導致利潤微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農村缺乏勞動力,大部分水田無人耕種。黃鐵萌發了大面積種植水稻的想法,他的設想得到了村支兩委的大力支持。沒有場地、沒有田種、沒有經驗,雙紅村支部書記彭石泉組織村幹部幫他聯繫場地,前往村民家中協調,幫他爭取拋荒耕地,向鄉黨委政府反饋情況並申請農技站的技術指導,還多次安排他參加種養殖培訓。

在該鄉黨委政府和村支兩委的幫助下,黃鐵將原紅雲小學進行了翻修,並在此成立了“雙峰縣老鐵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承包了田地100多畝。“低產的,沒人種的,在山坳裡的荒田他都要。”彭石泉說:“黃鐵事業起步後,積極配合我們的扶貧工作,主動以優先貧困戶的原則招人進社工作,常駐的有10來個,散工也有30來個,是一股不小的扶貧力量。”

羅清香是善塘村的貧困戶,她笑著表示:“我年紀大了,到外面打工沒人要,平時來老鐵這裡幫著乾點農活,一天下來可以拿到150元的工資,一個月能做將近20天,還安排了中餐,在家門口有工打對於我來講已經很幸福了”。

現全鄉像羅清香這樣在家門口打工的貧困戶還有70餘戶。該鄉通過將貧困戶與合作社、種植大戶有效對接的模式,建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發展特色農業,壯大集體經濟,促進了貧困戶增收,拉動了農村經濟發展。

今年疫情期間,黃鐵積極響應鄉黨委政府關於廣泛種植雙季稻的號召,在原來100多畝的基礎上,又流轉了300多畝,橫跨4個村13條壠,其中大部分都是沒人耕種的荒田。“我有困難時,黨和政府幫我渡過難關,如今政府需要我,我就一定要站出來,絕不退縮。”黃鐵堅定的說。

通過幾年的辛勤勞作,黃鐵如今新建了一個酒窖、承包了一口魚塘,還養了一千多隻雞鴨,釀造的糧食酒也由原來單一的米酒發展到了50度以上的高度谷酒、高粱酒等數個品種,還投資7萬元增加了釀造設備。“通過科學管理和悉心栽培,今年雙季稻產量預計達到36萬公斤,在我去年的基礎上,收入將翻上一番”黃鐵信心滿滿地說道。此外為方便生產投資添置了價值11萬元的收割機兩臺,10餘萬元的耕整機一臺,3萬元的殺蟲機一臺,新開的餐館也基本可以實現自給自足,產業基本上步入正軌。

說到今後的打算,黃鐵笑著表示:“這麼多畝的雙季稻要收成,我得新建一個倉庫才放的下,另外還得置辦一臺15萬元的烘乾機,我可沒有那麼大的曬穀坪啊”。(通訊員 王海波 李德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