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导致已经胜利的十字军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的结局?

是什么原因导致已经胜利的十字军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的结局?

联军都佩戴着十字标记(象征着十字架)

公元1204年,持续了三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以拉丁帝国的建立而宣告了停止。发动东征的教皇英诺森三世,本想借助十字军的力量夺回前两次东征活动都未能收复的耶路撒冷地区,但没想到第四次东征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十字军袭击并洗劫了同为基督教世界的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

是什么原因导致已经胜利的十字军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的结局?

发动第四、第五次十字军东征的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

君士坦丁堡在十字军的攻击下共沦陷了两次,虽然第一次是为了帮助拜占庭帝国储君复位,但第二次却是彻彻底底的侵略战争。攻入君士坦丁堡的十字军对其进行了长达三天三夜的残忍屠杀和疯狂劫掠,这让当时身处罗马的教皇英诺森三世都感到不寒而栗。为了阻止十字军的暴行,英诺森三世不断向前线施加宗教压力,但却没有取得一点成效。

在此之后,十字军的名声彻底被败坏了。先前的十字军在出征时都一直打出维护基督教的旗号,而君士坦丁堡的沦陷意味着十字军的真实面目完全暴露了出来。为了恢复十字军在东西方各国心目中的形象,同时也为了收回耶路撒冷,英诺森三世再次掀起了第五次十字军东征的序幕。

是什么原因导致已经胜利的十字军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的结局?

西方在2011年发行的纪念第五次十字军东征的纪念币

绝大多数封建领主拒绝教皇的征召,第五次十字军东征险些胎死腹中

在讨论十字军第五次东征之前,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前四次东征都有哪些欧洲国家参与其中: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绝大多数的西欧国家都组建了十字军;而到了第二次东征时,许多欧洲国家已经对东征一事不再感兴趣,只有英国、法国、神圣罗马帝国三国为主的十字军投入到了这次战争之中,而且英国十字军并未真正抵达前线战场,而是在行军的途中跑去帮助葡萄牙人建立葡萄牙王国了。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法国依旧身处其中,并联合了神圣罗马帝国和英国一同参战。不过由于腓特烈一世的突然死去,神圣罗马帝国的十字军还并未与敌人进行决战就四散而去了。不久,法国十字军也在腓力二世的率领下脱离了战场,只剩下英国国王理查一世率领英国十字军孤军奋战。

到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英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也拒绝参与其中,只剩下了法国人孤军奋战。然而法国人也并没有真正前往耶路撒冷,而是被威尼斯人所利用,做下了洗劫君士坦丁堡这一震惊基督教世界的丑闻。

是什么原因导致已经胜利的十字军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的结局?

洗劫了君士坦丁堡的十字军骑兵

公元1215年,教皇英诺森三世再次号召欧洲封建领主们组建十字军,但先前参与到东征活动中来的封建君主们纷纷拒绝了他的征召,就连一向和罗马教廷关系良好的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国也不愿意再组建十字军了。其原因在于,神圣罗马帝国已经看不到东征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利益,至少短时间内如此。而法国则正处于内乱之中,在此之前,一个被罗马教廷看做异端学说的阿尔比派渗透进了法国南部。

是什么原因导致已经胜利的十字军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的结局?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前,基督教国家在东方的势力分布图

在公元1209年时,法国国王就在教皇的授意下组建了十字军,一心进攻阿尔比派教徒所占领的法国南部城市。双方之间缠斗多年,一直到公元1229年才迎来转折点,而这一教派则在14世纪才渐渐淡出历史舞台。对于此教派的教义,笔者在此不做过多赘述,需要提到的一点就是,阿尔比派也同属于基督教,所以这是基督教世界之间的内部斗争。

没有了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参与,英诺森三世倍感沮丧,看上去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应当无法发动了。不过,此时的匈牙利国王安德鲁二世倒是接受了教皇的征召,不过安德鲁二世也并非心甘情愿的参与其中。

是什么原因导致已经胜利的十字军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的结局?

匈牙利王国地理位置图

仅仅凭借匈牙利王国的实力还不足以组建规模庞大的十字军,于是教皇和安德鲁二世二人又拉拢了波西米亚人(其居住区在如今捷克共和国的领土内),第五次十字军东征这才拉开了序幕。英国约克大学政治哲学硕士Mark Cartwright(马克·卡特赖特)在《Fifth Crusade》

一文中提到了这次东征的最终战略目的:

"The Fifth Crusade (1217-1221 CE) was called by Pope Innocent III (r. 1198-1216 CE)with the objective, like previous crusades, of recapturing Jerusalem from Muslim control; only this time the strategy was to weaken the enemy by first attacking Muslim-held cities in North Africa and Egypt, then controlled by the Ayyubid dynasty (1174-1250 CE)."

(译文: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公元前1217-1221年)是由教皇英诺森三世(公元前1198-1216年)发起的,其目的与以往的十字军东征一样,是要将耶路撒冷从穆斯林的控制下夺回;只是这一次,战略计划是先进攻北非和埃及穆斯林控制的城市,然后控制阿尤布王朝(公元前1174-1250年),以此削弱敌人。)

是什么原因导致已经胜利的十字军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的结局?

全副武装的十字军

不难发现,经历过前四次十字军东征后,就连最积极的神圣罗马帝国和英国都不愿意再投身于其中了。其他的欧洲封建领主虽然并没有参与第二至第四次东征活动中来,但都听说了十字军在东方所遭遇的劫难,不免都会对此有着些许恐惧心理。

尤其是当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十字军违背道义洗劫了君士坦丁堡之后,更多的封建领主开始怀疑他们是否真的是为了所谓的正义而战。一旦他们选择加入第五场东征,那么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会将他们看做是那一支残暴不仁,对君士坦丁堡进行了三天三夜灭绝人性的屠杀活动军队的继承人。从道德这一方面来看,没有人接受征召是意料之中的事。

是什么原因导致已经胜利的十字军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的结局?

影视剧中的君士坦丁堡

首战告捷,但因后勤补给不足及攻城器械的缺乏只好放弃东征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让教皇英诺森三世反省了很久,为了避免这次再出现相似情况,英诺森三世选择派出宗教势力代表来监视这支军队,避免十字军再次走上歧途。

当然,教皇是不可能和十字军一同出征的。通常情况下,教皇不得离开罗马教廷,否则宗教世界将出现严重的混乱。但是为了体现出对此次东征的重视性,教皇派遣了加尔瓦尼大主教一同随行,并宣布授予他临机专断之权,可以代为行使教皇的权力。对此,Elizabeth、Edward and Thomas(伊丽莎白、爱德华和托马斯)在《God's War: A New History of the Crusades》(《上帝的战争:十字军东征的新历史》)一书认为正是教皇将权力下放的这一行为,才导致最后东征失败的结局发生:

" The scope of papal centralization grated with the complexity of its own devolved operation, producing damaging and potentially fatal political weakness. In the very size and ambition of the project lay the seeds of its failure."

(译文:教皇中央集权的范围随着其自身权力下放操作的复杂性而扩大,产生了具有破坏性和潜在致命性的政治弱点。这个项目的规模和雄心壮志为它的失败埋下了种子。)

是什么原因导致已经胜利的十字军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的结局?

红衣主教的服饰

与此同时,教皇还以罗马教廷的名义严重警告了威尼斯人,要求他们禁止再做出利用十字军来满足自身利益的任何举动。虽然此时罗马教廷的地位因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有所下降,但依然是全欧洲最具有影响力的一股势力,依然可以通过宗教的力量来迫使威尼斯人不再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情。

是什么原因导致已经胜利的十字军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的结局?

威尼斯共和国地理位置图

不久,十字军抵达了耶路撒冷王国的首都阿克城(在如今以色列境内)。与此同时,十字军王国安条克公国的武装力量也来到此地与其汇合。这是自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以来,第二次有多方势力联合参与,并共同商讨作战计划、共同行动的十字军东征活动。在此之前,西欧的封建领主们绝大多数都是各自为战,即便是在合兵一处之后也不能达成有效的配合。在第三次东征活动中,法国国王腓力二世一怒之下率兵回国就是最好的证明。

很快,十字军就来到了埃及阿尤布王朝所属的重要要塞贝特赛达。穆斯林守军在看到十字军到来后竟然选择放弃要塞的防御优势,准备拦截行动迟缓的十字军转而与其进行野战,但是在严阵以待的十字军远射部队与人肉盾墙从容不迫的还击下,反而遭到了重创,眼看形势不妙只好躲回城中坚守待援,这就是本次出征的首战,显然首战胜利了。

十字军原本有希望继续享受胜利战果,但是情报与后勤的失误:此行并未携带大型攻城器具,还是葬送了本次野战的胜利果实;十字军想要就地取材打造攻城器械,可是长期的战争让巴勒巴勒斯坦地区的树木资源变得匮乏,树木的数量已经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建造需求,所以想要攻城只能从后方运输攻城器械。这一工作的缓慢加上长期的集中安营扎寨,军营中出现了传染病,负责领导十字军的安德鲁二世也不幸感染。在对形势进行深度分析后,安德鲁二世选择见好就收,放弃这次东征活动选择退回匈牙利。第五次东征的第一阶段也就就这样草草结束了。

是什么原因导致已经胜利的十字军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的结局?

匈牙利王国国王安德鲁二世

从上述资料不难发现,这次十字军东征是与先前的几次东征活动有着很大的不同。

  • 首先这次东征非常有组织性,各路封建领主都愿意集合在一起共同商讨进攻的战略战术,并且愿意接受匈牙利国王安德鲁二世的领导。这就使整个十字军联军都一直处于一个非常有序的环境中内,非常有利于作战和保持战斗力,穆斯林军队在首战就被十字军所击退就是最好的证明。
  • 然而十字军却并没有针对落后的情报系统与后勤做出改善,战前竟然没有情报向十字军报告这一地区没有足够的木材来打造攻城器械。这绝非是十字军未能想到这次东征将会用到攻城器具,而是彻彻底底的情报工作没有做到位,万人规模十字军就这样白白从欧洲跑到了中东地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说,还给士气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打击。

十字军再次集结,但在主教的错误指挥下惨遭失败

按理来说,第五次十字军东征这就应当算作结束了。但是教皇对此却并不甘心,他无法接受这种无功而返的现实。可惜的是,教皇英诺森三世不久就去世了,他再也没能看到耶路撒冷重回基督教徒的怀抱。

几天后,英诺森三世的继承者洪诺留三世当选为新任教皇,并承继了英诺森三世的遗志,号召欧洲各国再次拼凑十字军进攻东方。此时的神圣罗马帝国出人意料的接受了征召,并与法国十字军一同集结前往意大利半岛进行战前准备。湘潭大学的俞杰和尚菁在《十字军东征与意大利海洋商业城市的兴起》一文中提到了为何十字军选择在意大利半岛集结的理由:

"处在地中海东西的交汇处并且三面临海的地理位置,又北倚阿尔卑斯山,意大利的交通要道优势十分凸显。优良的自然条件必然有益于掌握连接欧亚非的地中海贸易···意大利的城市出于为自身谋取利益而出动舰队帮助十字军。这不仅可以收取一部分较高额的护航费用,还为它们自身争取到了在十字军新占地区居住、通商的权利。"

在这场东征活动中,荷兰伯爵威廉提出要放弃先前十字军稳步推进的做法,而是要奇袭埃及首都开罗。一旦开罗被十字军所占领,那么周边的穆斯林部队(包括驻守耶路撒冷的穆斯林部队)都将望风而降,而十字军也可以在埃及扶持起基督教政权。

有趣的是,十字军为了弥补兵力不足的短板,选择与自己纠缠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塞尔柱突厥人为盟友。在塞尔柱帝国分裂之后,塞尔柱突厥人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罗姆苏丹国就是其中之一。对于塞尔柱突厥人来说,埃及阿尤布王朝的不断扩张也让他们倍感压力,所以应允十字军的要求,从北方向埃及的几个主要城市发起进攻,以此策应十字军的进攻活动。

是什么原因导致已经胜利的十字军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的结局?

罗姆苏丹国疆域图

公元1218年5月,十字军的舰队闯入尼罗河,直奔开罗而去。埃及人根本没有想到十字军会采取这种战术突袭其后方,所以只能选择在河道内凿沉船只,以阻碍十字军前行的脚步。至此,双方进入了对峙的局面。

是什么原因导致已经胜利的十字军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的结局?

从水路进攻的十字军

与此同时,埃及内部正在酝酿一场政变,与十字军对峙的埃及军队也陷入混乱之中。在十字军获得这一消息后立刻发动了全面进攻,一举击溃了埃及正面防守部队。

再者埃及人已经无心与十字军纠缠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只想尽快言和。埃及人承诺,愿意将耶路撒冷归还给基督教国家,穆斯林军队也将在不久之后全面撤出此地,而十字军也要离开埃及领土。然而教皇所派来的大主教却要求十字军必须夺取开罗,这就使此后的几次和谈都以失败告终。公元1221年,留在埃及的十字军被集结完毕的埃及军队所包围,并歼灭了其绝大部分,领导十字军作战的耶路撒冷王国国王也因此被俘,第五次十字军东征自此宣告彻底失败了。

实际上在埃及人第一次向十字军请求停战之时开始,十字军中有许多人就已经不愿意再将这场东征进行下去了。与此同时,十字军的同盟罗姆苏丹国也已经撤出了埃及领土,在他们看来,十字军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没有必要再多消耗一兵一卒。而一部分十字军也拒绝接受主教的命令,已经启程返回欧洲。在这种背景下,十字军内部已经出现了瓦解的现象,而主教却还要执意发动征服埃及的战争,就注定最终会以失败的结局收场。

是什么原因导致已经胜利的十字军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的结局?

正在攻城的十字军将士

结语

我们可以发现,第五次十字军东征与第二、第三、第四次东征都是截然不同的,而且这次东征也终于达到了基督教世界组建十字军的根本目的。虽然第一阶段的十字军在意识到无法继续前进后选择了撤退,但第二阶段前往东方的十字军却完成了作战任务。第二阶段派出的十字军之所以能够攻入开罗附近地区,主要是因为战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且采取了较为创新的战术,再加上埃及内部爆发了较为严重的内乱,这才能够逼迫埃及人求和。

在埃及人承诺将耶路撒冷归还给基督教世界后,十字军的任务就已经宣告完成了。但教皇所派出的特派使者却并不满足于此,认为既然已经兵临开罗城下,那么就要彻底将其攻陷并永绝后患。

主教的逻辑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埃及人的求和本就是暂时性的妥协,双方一定还会为耶路撒冷的归属权而再度爆发较大规模的战争。但是主教却错误地估计了当前形势,认为十字军依然掌握着当前局势的主动权,选择性忽略了十字军的盟友已经撤离了战场的情报,也无视十字军内部的混乱和分化。在一部分将士返回欧洲后,留下来的十字军将士更是无心恋战,而他们也从最初的自愿东征变成了受主教胁迫而东征,这又如何能够不败呢?


参考文献:

1.《Fifth Crusade》,Mark Cartwright著

2.《God's War: A New History of the Crusades》,Elizabeth、Edward 、Thomas著

3.《十字军东征与意大利海洋商业城市的兴起》,俞杰、尚菁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