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希腊人的不信任,对于同盟人的待遇,民族间的隔阂

尽管高举着大义名分的旗帜,但若仔细分析远征中亚历山大和希腊人的关系,可以发现他对希腊人怀有不信任感。不管对希腊文化爱得如何深沉,在战争和现实政治的层面上,他未必信任希腊人。

同盟军的待遇

在与波斯军主要的会战中,亚历山大并不怎么使用作为同盟军的希腊军队。在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中,他仅派遣了六百名骑兵,而近七千名步兵没有参战。一千八百名色萨利骑兵倒是活跃在最左翼。虽然他们也是希腊人,但因很早就臣服于马其顿,所以获得了特殊的待遇。在伊苏斯战役中,也没有出现同盟军步兵,取而代之的是希腊义务兵,但除了一小部分被布置在右翼外,大部分都被布置到第二列。在高加美拉战役中,虽然同盟军步兵被安排在第二列,但却是为了包抄波斯大军背后做准备的。

总之,在三大会战中除了色萨利骑兵外,其余的希腊军队几乎没有参战,即便是参战,起的作用也不大。与此相反,在伊苏斯战役和高加美拉战役中,波斯布置了一批精壮的希腊义务兵,他们为大流士三世所器重。在伊苏斯战役开始前,亚历山大召集各级指挥官和部队队长,发表了一场激情澎湃的演说。其中,提到希腊人互相残杀,称对方只是为了金钱,而己方是为了希腊。但"为了希腊"只是个口号,最终亚历山大还是不信任坦然投向敌人一边的希腊人,害怕他们背叛,尽量避免把同盟军布置到第一战线。

对希腊人的不信任,对于同盟人的待遇,民族间的隔阂

海军也是一样。远征第一年,马其顿舰队有一百六十艘舰船,当然其中大多数都是希腊的,但最大的海军国雅典却只有二十艘舰船被编入马其顿舰队。实际上,当时雅典的船坞里拥有三百五十艘舰船。的确,波斯海军的主力——腓尼基和塞浦路斯都拥有强大的海军。亚历山大深知难以抵抗,所以在占领米利都后,便遣散了自己的海军。但实际上,只要利用好雅典海军,就可以抵抗波斯海军,还能确保爱琴海的制海权。但他没有这样做,这在政策层面上是说不通的。

对希腊人的不信任,对于同盟人的待遇,民族间的隔阂

亚吉斯的起义

亚历山大的担心在希腊本土成为了现实。公元前331年夏,斯巴达国王亚吉斯得到了波斯的援助,发动了大规模的起义。斯巴达是唯一一个拒绝加入科林斯同盟而选择"光荣独立"的国家。其最大的理由是,科林斯同盟承认了原斯巴达统治下的美赛尼亚人是独立的,而且腓力二世对多起领土纷争的裁定,都对斯巴达极为不利。亚吉斯联合波斯海军司令,寻找时机,在亚历山大的增援部队由马其顿向东方进军后,立即发动起义。

起义军兵力步兵两万名、骑兵两千名,其中包括约八千名从伊苏斯战役中逃脱的希腊义务兵。与之相比,代理统治者安提帕特率领的军队只有步兵一万二千名、骑兵一千五百名。亚历山大当即派出马其顿舰队,以及当时已经归顺的腓尼基、塞浦路斯舰队共一百艘船只,前往增援。

次年初,又通过叙利亚总督运送了战争费用。亚历山大最担心的是雅典是否会参加叛乱。所幸,最终雅典还是没有和亚吉斯结盟。公元前330年春,马其顿、希腊联军举兵四万,在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中部的麦加洛波利斯与起义军展开了殊死搏杀。斯巴达起义军中超过五千三百人战死沙场,亚吉斯也殒命于此,这场起义最终得以平息。

令人意外的是,亚历山大却将此次大战称为"老鼠的闹剧",似乎对其十分不屑。这是想说明此次起义不值一提,还是不想认可统帅安提帕特的功绩,我们不得而知。然而,他正是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才不断派遣舰队并运送军费,那又为何对此嗤之以鼻呢?因这一次起义验证了一直以来对希腊人的不信任,他认为抓住了蔑视希腊人的根据,在他心目中希腊人的政治位置更加低下了。

对希腊人的不信任,对于同盟人的待遇,民族间的隔阂

事实的隔离政策

公元前330年夏,大流士三世被杀死,阿契美尼德王朝灭亡。之后,希腊同盟军在波斯帝国旧都埃克巴坦那解散。名义上为了希腊的战争也结束了。此后,从军的希腊士兵除了色萨利骑兵之外,全部变成义务兵。那么这些士兵又是如何处置的呢?就结局而言,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被抛弃或被隔离了。安置这些士兵的地方除了部队驻地之外,还有各地新建的城市,即亚历山大城。

依据德国古代史学家伯尔夫的研究,从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328年,被编入远征军的希腊人估计最多有四万四千人,其中至少有两万五千人被安置到了东方。在此之中,受雇于波斯军队后投降的士兵也不在少数。如果追根溯源的话,他们都是失去祖国的希腊人,其中包括被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流放的人。

他们心中对马其顿人和亚历山大极度怨恨,所以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社会影响上,这些人对帝国来说都是极其危险的存在。因此,将这些人迁入亚历山大城,是亚历山大出于将不稳定因素隔离在偏远地区的考虑。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将那些对自己提出过批判性言论的人,以及在信中写过有损自己利益内容的人聚集起来,给他们扣上"无纪律部队"之名,进行惩罚。在巴克特里亚、索格底亚那地区,将被认为具有反叛倾向的马其顿扰乱分子分别安置到了十二个军事殖民地中。

对希腊人的不信任,对于同盟人的待遇,民族间的隔阂

在距希腊本土五千公里的偏远地区,希腊的侨民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严酷的自然环境、流放般的屈辱、格格不入的疏远感、对过去希腊生活的思念、与马其顿人的冲突、来自原住民的敌意,这一切相互交织,在原本就不愿长住于此的侨民心中产生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积怨。公元前325年,亚历山大的死讯在印度河沿岸流传开来。

听闻这一消息,位于巴克特里亚、索格底亚那地区的三千名侨民揭竿而起。他们一起占领了首府巴克特拉,但却在回国的方法上出现了意见分歧,而后,领导者被杀害,集团分裂。翌年,印度地区的马其顿人总督腓力遭希腊义务兵暗杀。这是由于希腊义务兵被强制留在印度,加之其他原因导致了两者的对立而引发的。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离世后,东方各行省的希腊人联合发动起义,起义军步兵两万、骑兵三千。摄政安提帕特派遣军队进行镇压,三千名起义士兵惨遭杀害。幸存下来的希腊人留在当地,参加了之后的继业者战争。

对希腊人的不信任,对于同盟人的待遇,民族间的隔阂

民族间莫大的隔阂

公元前325年,在印度河流域,亚历山大举办了盛大的宴会。宴会上马其顿人库拉格斯酒醉后,向雅典有名的拳手狄奥克西斯提出要一对一地对决。第二天两人的比赛开始,理所当然地,希腊人为狄奥克西斯加油,而亚历山大和马其顿人则为库拉格斯鼓劲。比赛以狄奥克西斯的胜利结束。希腊人为之喝彩,而亚历山大却因马其顿人在其他民族面前败北而面露不悦。

从那之后,亚历山大对狄奥克西斯的态度开始变得冷淡。数日后,亚历山大的亲信们命令仆人将黄金酒杯置于狄奥克西斯的床下,并在之后的宴会上指控他有偷窃行为。狄奥克西斯无法忍受周围鄙夷的目光,当即退席,给亚历山大写下一份遗书之后,用剑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对希腊人的不信任,对于同盟人的待遇,民族间的隔阂

结语

对亚历山大和马其顿人而言,不管是以何种形式,只要是本民族的荣誉受到任何损伤、武勇受到一丝轻蔑,都是无法容忍的。这个事件可以认为是亚历山大想让希腊人再次认识到,到底谁才是帝国真正的统治者。到头来,希腊人虽然算是亚洲征服者中的一员,但对于真正的统治者马其顿人来说,却只是处于从属地位的同盟者罢了。

参考文献:

《亚历山大远征记》

《历史上的帝国》

《亚历山大东征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