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思維》:學會這兩招,就可以成長得更為優秀

今天家裡聚餐,表妹一直問我:“姐啊,你說怎麼才能把孩子教育好呢,你看我沒怎麼上過學,好想讓孩子將來有出息呀!”

我只能大而化之的說:要培養好的習慣,教會孩子好的學習方法等等。聽著表妹說自己報了網上的育兒課程,每天陪孩子去繪本圖書館,對這種願意去學習和努力的人,總是心生敬佩。

可是孩子的教育是人生的巨大課題,每個孩子都具有自己的特點和成長經歷,我能提供什麼幫助呢?

突然想起,上週剛剛讀過的一本書《用戶思維+——好產品讓用戶為自己尖叫》。我不是商人,不銷售產品,可是讀完之後覺得這本書真的是太棒了,告訴我如何促進自己的成長,如何成為一個更出色的人甚至專家。

也許對於孩子的培養是也是有意義的吧,就把它推薦給了表妹。

這本書提出好產品=讓用戶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和持續學習的能力。

作者告訴我們要擁有成長型思維,並且設計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幫助用戶成長,幫助用戶成就卓越的人生。

書的作者是美國的Kathy Sierra,她是專業能力開發領域的專家,是這個時代最耀眼的商業思想家之一。多年來,她一直幫助大公司、創業公司、非營利組織和教育者重新思考打造用戶體驗的方法,培養持續忠誠的用戶。她在幫助他人變得更出色這個方面,有著非同一般的能力!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主要從刻意練習和感性接觸兩個方面告訴我們如何從初學者成長為專家,變得更加卓越。

《用戶思維》:學會這兩招,就可以成長得更為優秀

第一、刻意練習!

在能夠成就專家的所有領域中,第一項共同的特點就是:專家練習得更好,與有經驗但非專家的人相比,那些已經成為專家的人在相同的時間裡練習得更富有成效。

這與更努力的練習無關,這與更長時間的練習無關,更好地練習才是關鍵 。

在專業能力這門科學中,目標明確、形式清晰而且行之有效的練習被稱為刻意練習。

專家說“我完成了數千小時的刻意練習,才具備了現在這樣的能力”,而有經驗的非專家則說“我刻意地練習了數千小時,卻沒什麼效果”。

通常情況下,刻意練習是有意識地從“不能做”到“精通”構建技能的最佳途徑,有時甚至是唯一途徑。

刻意練習的目的是精通某項技能,而不是在一項或多項技能上花費大量時間而並沒有什麼效果的練習!

切記,精通半個技能完勝一堆半生不熟的技能!

《用戶思維》:學會這兩招,就可以成長得更為優秀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刻意練習的簡明規則。

設計練習,使其符合如下標準:完成一項細粒度的任務,經過一到三組45~90分鐘的練習就能達到95%的精通度。這樣做不同於一般的練習方式,這是因為差異就在於特定的細節,這些細節會將可能有效的練習(或者糟糕的練習)轉換成超級有效的練習。

如果你無法在三組練習之內達到95%的精通度,請停止練習!

你需要重新設計子技能,在無法達到練習目標的技能上投入的時間越長,你精通這項技能的可能性就越小。

如果你在一到三組的練習中無法達成練習目標,請調整這項練習!將任務劃分為更小的子任務,或者降低要求和標準。

作者甚至說:任何一項練習活動,如果不能幫助你在一到三組的練習中獲得顯著提升,就不是刻意練習;還指出練習一項需要經過多次練習才能精通的技能,而每次練習的間隔時間過長也不可以。

突然間明白自己的寫作能力為什麼提升的比較慢,閱讀效果也不太好。只是想起來就寫一下,懶的時候就不寫了。沒有進行專門的有效的刻意練習。有的小夥伴針對頭條的要求,專門進行微頭條的訓練,很快就有大的閱讀量和粉絲轉化。

我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同時沒有進行精心的研究和設計,只顧悶頭走路不抬頭看路,只是低效率的重複而已,不精進的話甚至會退化。

另外,純粹的玩樂不是刻意練習,與水平更高的象棋選手進行足夠多場次的比賽,你的水平也會相應地提高。但是這永遠比不上在下棋的同事進行刻意練習。

所以,純粹的玩樂不是練習,至少不是那種能夠幫助你有效構建技能的練習。

《用戶思維》:學會這兩招,就可以成長得更為優秀

其次,關於一萬小時練習

一萬小時定律僅限於一萬小時的刻意練習,而不是其他形式的練習活動。關於專業能力的研究發現,在一些非新型領域,一般情況下,那些成為頂尖專家的人,常常在標準的刻意練習上花費大約一萬小時,當然上下有偏差,這是有很多約束條件的。

這並不意味著,任何人只要經過一萬小時的練習都可以成為專家;這並不意味著,進行少於一萬小時的刻意練習,你就不能成為專家;這並意味著,一萬小時之後,你的技能將無法進一步提升。

在一個複雜領域裡,許多、許多、許多小時的某種形式的刻意練習,的確是構建高水平專業能力的必要條件。無論是有意設計,還是不斷試錯的結果,或者巧合所致,專家在其漫長的成長道路上都留有刻意練習的腳印。

那些試圖提高技能但最終沒能成功的人,儘管在練習活動上也花費了同樣的時間,但是他們的練習不符合刻意練習的要求和標準。我們絕大多數人都以為,練習得越多越好。

當努力練習而沒能取得進展時,我們通常會責怪自己。但真正的原因是,刻意練習不足而傳統練習過多。

至於為什麼大多數人不按照正確的方式練習,有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正確的練習方法往往在感覺上是錯的

刻意練習總是恰好超出我們的能力範圍即舒適區。

即使有刻意練習的願望和方法,大多數人還是會下意識地拒絕那些做不了的事情。

我們不斷地重複練習已經掌握的技能,並且希望憑藉更多的練習,逐漸改進和提高。或者,我們反其道而行之,練習那些遠遠超過當前能力的技能。

我們練習那些未經細分且無法在有效時間內達到一定精通度的複雜技能。我們練習那些我們根本沒有機會做好的事情,並期待著只要堅持下去總有化繭成蝶的一天。

請記住,我們在平庸階段進行的練習越多,對平庸技能的強化就越大。練習造成的影響是永久性的。

我其實游泳好幾年了,屬於自己瞎撲騰學會的,到現在遊起來還是不那麼輕鬆和舒服,只是能遊淹不死而已。兒子跟著教練學的游泳,兩週蛙泳就甩我一大截。你看,有時候練習得過多隻是在重複錯誤而已。

專家都有兩個共同的特徵,除了正確的練習即刻意練習之外,還有第二個看起來像是魔法一樣的特徵,能夠幫助人們以強大且成果顯著的方式構建知識和技能——感性接觸!

《用戶思維》:學會這兩招,就可以成長得更為優秀

第二、感性接觸

凡是在能發現高水平專業能力的地方,你就能看到被各種專業資源所包圍的人。

看到專家的實例越多,你變得更好的機會就越大,接觸專家或專家成果的機會越少,你開發專業技能的可能性就越小。

這種理論是不是跟寒門再難出貴子有點像。事實就是這樣,黃磊的女兒多多小小年紀已經是話劇演員,甚至翻譯兒童讀物,參加時裝秀……她們這樣的孩子接觸到的人,看到的物都是頂級的,自然而然就能體會到最好的藝術的魅力。

所有領域的專家都在學習和利用無意識的感性知識,所以他們大腦知道的東西遠比展現出來的多得多。

感性知識包括所謂的專家直覺,就是那種立即知道應該移動哪枚棋子的能力,識別假畫的能力,預感著火的房屋即將爆炸的能力,儘管你總是無法明確地解釋你是如何知道的。

為了幫助大腦準確發現更深層次的模式,如何設計高質量的感性接觸活動呢?

使用大量的、高質量的、表面有差異但性質完全相同的實例。

就拿攝影構圖來說,你也許見過一些學過三分構圖法的人拍攝的照片,可是卻從未找到對構圖的感覺,也不一定可以拍出好看的照片,因為拍照不僅是技術還要有審美。

我們來換感性接觸式的教學,給他們看1000張高質量的經典的三分構圖法的照片,讓他們去感知,如果看完之後他們拍的照片變漂亮了,說明這些感性接觸的訓練就是有效的。這時他們已經掌握了這項技能,只是他們的大腦沒有將此事告訴他們而已。

普通人沒有辦法直接進入高水平人群中,也不可能被各種專業資源包圍,是不是就沒有辦法為自己,給孩子創造感性接觸的環境,就沒有辦法很好的提高自己。

顯然不是的,多帶孩子去生態園看看,觀察花花草草的成長,也許為我們培養未來的生物學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現在大部分的博物館、科技館和紀念館都是免費的呢,這應該是最棒的教育環境了。每次去一個城市,我都會帶孩子去地質管走走,去科技館玩玩,去博物館逛逛,很多東西自己並不懂,孩子也不明白,我想這就是感性接觸吧。

陪孩子看好的東西,培養他看優秀作品的習慣,瞭解古今中外,我覺得就是一種好的教育呢!

《用戶思維》:學會這兩招,就可以成長得更為優秀

所以說,這本書的內容看起來似乎沒有很多東西,但真的實踐起來並不容易。

簡單來說就是要通過不斷地設計和細分進行有效的刻意練習,構建人們的專業技能;還要設計大量的、高質量的素材讓我們進行感性接觸更好的把握感性知識,從而成就更卓越的用戶。

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進步,也在育兒上給我們提供了值得借鑑的方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