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假“客氣”,我們曾受過的委屈,不要再讓孩子承受

小時候跟其他小孩鬧了矛盾,父母總是不管對錯習慣性的先批評我,安慰別的小孩。為此我很鬱悶,為什麼不管對錯,受傷的總是我?慢慢長大發現這是我們習慣的一種“客氣”,那時候覺得也能理解、能接受。為人父母之後,可能心態不一樣了,也可能關注孩子的心理世界多了,發現這種不分對錯的“客氣”,對於兩邊的孩子都是一種傷害。對的孩子挨批評了肯定覺得委屈,長此下去,心裡的肯定不滿、怨憤;而錯的孩子沒有受到相應的批評,就沒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可能會一直犯錯,甚至釀成大禍。

拒絕假“客氣”,我們曾受過的委屈,不要再讓孩子承受

昨晚老公跟我說,兒子被他爺爺打了一頓。起因是在廣場上玩的時候跟其他小朋友鬧了矛盾,爺爺不問具體情況就把兒子批評了一頓,兒子覺得受了委屈就找了個地方藏起來。那麼大的廣場,如果存心不讓人找到,肯定不好找。爺爺急的不行,請了很多人幫忙找。找到之後立馬就打了一頓,我聽到後一陣後怕。倒不是說孩子打不得,而是這種情況不應該用簡單粗暴的武力來解決。

拒絕假“客氣”,我們曾受過的委屈,不要再讓孩子承受

我之所以後怕,是因為在那一刻想到了今年4月份上海那個17歲的跳橋男孩。因為母親的不理解和斥責,帶著委屈和憤懣,決絕的跳橋。當時17歲的孩子都能一衝動就跳了下去,何況是年幼的兒子。如果兒子因為爺爺當街的一頓打,生氣的亂跑,馬路上車多人多,爺爺腿腳又不好,出了事故怎麼辦?

拒絕假“客氣”,我們曾受過的委屈,不要再讓孩子承受

我一直覺得,小孩如果犯錯了,該批評的肯定要批評。只是在批評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犯錯了,這個很重要。相信我們很多人都有那種被父母罵到想不開的經歷吧?80、90後的我們那一代的父母,很多還是不那麼開明,但凡有點事,不管對錯,很容易就會被罵的一無是處,偏又無法反駁,因為反駁了會被罵的更慘,基本都受了不少的委屈。也正因為我們經歷了那些,更應該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切莫冤枉了孩子。如果跳橋孩子的母親能先了解孩子的問題,而不是直接批評孩子,也許慘劇就不會發生。

拒絕假“客氣”,我們曾受過的委屈,不要再讓孩子承受

瞭解到孩子犯的錯,處理的方式方法很重要。兒子雖然脾氣有點倔,但一直是個講道理的,等他冷靜下來了,是可以溝通的。之前因為玩手機時間長被爺爺投訴,叫他接電話的時候他拒絕接聽,我沒強求,等晚上他冷靜了下來,我再打電話跟他溝通的時候,他就先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保證會按我們約定的時間執行。人在氣頭上的時候,是聽不進話的,越是溝通越是火上澆油。這個時候應該給孩子一點時間,讓他冷靜、思考,他慢慢就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個時候去溝通就事半功倍了。

拒絕假“客氣”,我們曾受過的委屈,不要再讓孩子承受

跟孩子溝通的場合也很重要。如果跳橋孩子的母親能先安撫好孩子,回家之後再跟孩子溝通,也許悲劇也不會發生。如果爺爺覺得兒子犯了錯,要打一頓長記性,雖然我不贊同武力解決,但可以先把孩子帶回家再處理,也不會讓人事後聽了還一陣後怕。在家裡跟孩子溝通,就算孩子一時不能理解、接受,也就是關在自己房間裡,不會有人生安全問題。而且孩子雖小,也是有尊嚴的,在家裡挨批評比在大庭廣眾之下挨批評容易接受。為人父母,也給孩子留點面子,你的體諒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自己的錯誤。

最後,我還是期望我們的家長能少些“客氣”,多些開明,給孩子更多的信任和鼓勵,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