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永遠不要忘本,不要忘記那些曾改變我們生活的事與物

我的家在秦皇島,有河又有山,三十里的海岸線,把城市圍裡面。

秦皇島是一座海濱城市,在這片富饒而美麗的土地上,曾留下了許許多多美麗的傳說故事。

今天,帶大家走進民宿博物館,一起去參觀那些被遺棄的歷史的遺留物,去回憶那些艱苦的歲月裡,勞動人民在生產勞動中創造出的各種生產工具。

農村人,永遠不要忘本,不要忘記那些曾改變我們生活的事與物

織布機,經過一代代的改良後,如今已經變成了歷史,機械化的發展替代了他們的重要位置,如今只能當做展覽的物品。

農村人,永遠不要忘本,不要忘記那些曾改變我們生活的事與物

紡車:紡線的工具,在舊社會的時候,人們用它來紡線,但那時候紡出來的線基本都是麻繩。

記得小時候,家裡就有這樣一臺紡車,不用的時候就掛在房樑上,到了冬閒的時候,母親就會拿下來,擦掉上面的灰塵,一手搖著紡車,一頭攆著線,然後用紡出來的線衲鞋底子做棉鞋。

農村人,永遠不要忘本,不要忘記那些曾改變我們生活的事與物

腳風琴:需要坐在凳子上,用腳踩下面的兩個踏板再按琴鍵才能發出聲音。

八幾年的時候,老師就用這颱風秦上音樂課,教我們唱歌,如今也只能靠在牆角,再也沒人讓它想起那美妙旋律

農村人,永遠不要忘本,不要忘記那些曾改變我們生活的事與物

看著這麼多的物件掛滿了一面牆,你還知道它們的用處嗎?

農村人,永遠不要忘本,不要忘記那些曾改變我們生活的事與物

蓄籠:用艾草的莖編織而成,它的最大用處就是“抓魚”,這是小時候最愛乾的事兒,在路邊隨便拔一些艾草,去掉葉子後一會就可以編出來,然後在河水中找一處狹窄的地方放下去,兩邊用石塊穩固,過一段時間裡面就會有很多魚。

希望這些老物件能夠一直留存下去,讓年輕一代也能去感受一下那些艱苦的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