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灣區丨科研中心集群,讓紐約灣區傲立世界

​如果把每座城比作一部電影,導演和演員分別是城市規劃者和市民們,那紐約一定是最精彩的電影之一。


紐約灣區是發展歷史最悠久的世界級灣區,經歷了多次產業轉型,從最早期的美國製造業中心轉變為金融中心,最終又成功轉型成為全球科技創新高地。

解讀灣區丨科研中心集群,讓紐約灣區傲立世界

紐約灣區

產業升級轉型之路

20世紀50年代前:紐約灣區產業以港口貿易和製造業為主。20世紀50年代-80年代:製造業逐漸衰退。二戰結束後,美國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城市化進程變遷,使紐約灣區的產業結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20世紀90年代至今:知識經濟主導。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紐約灣區為了挖掘區域發展的新動力,除了繼續保持金融領域的絕對優勢以外,再一次推動產業升級,其中創意產業和科技創新產業迅猛發展,是近年來紐約灣區最為亮眼的兩大產業。


解讀灣區丨科研中心集群,讓紐約灣區傲立世界


其中紐約曼哈頓的“硅巷”最具有代表性,有大量科技創新企業匯聚,谷歌、Facebook、微軟等高科技巨頭也紛紛在此設立了研發機構和業務中心。硅巷的快速崛起,使得其與舊金山硅谷和波士頓一同構成了美國三大科技中心,從而推動了紐約灣區的高速發展。


解讀灣區丨科研中心集群,讓紐約灣區傲立世界


隨後,紐約灣區發展出“東岸模式”,通過研發各種信息技術來為時尚傳媒、金融商業等領域提供先進的解決方案和改進優化,進而實現科技創新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


產業巨頭和研發型企業大量集聚


從創新的另一大重要主體——企業來看,紐約灣區也具備了特殊優勢。首先是全球性產業巨頭在紐約大量集聚,截至2018年,共計84家財富世界500強企業落位紐約,是全美之最。


解讀灣區丨科研中心集群,讓紐約灣區傲立世界

一方面,有許多研究顯示大規模產業集聚將帶來知識溢出效應,能夠提高區域技術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在紐約設立了區域總部和研發機構的公司中,不僅有實力雄厚、影響廣泛的國際大型科技公司,還有全球生物醫藥巨頭,例如輝瑞公司等,這對紐約科技創新的生態塑造產生了重要的正向影響。

解讀灣區丨科研中心集群,讓紐約灣區傲立世界


同時,有研究表明研發密集型企業與相關一流學科具備較明顯的空間匹配特徵,而紐約灣區廣泛的高校分佈和強勁的科研實力,也帶動了大量研發密集型企業在灣區內聚集。這些研發密集型企業一般也是高科技型企業,往往具備非常強的技術創新動力和能力,以軟件與計算機服務研發企業、生物醫藥技術研發企業等最為顯著。


紐約州的高科技型企業數量一直在增長,截至2016年已達41983家,在美國位列第四。

完善的產學研合作模式


美國又作為全球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發源地,高校科研往往具備較強的產業導向性,與業界一直有合作共贏的傳統,不僅是兩大孤立的創新主體,紐約灣區也不例外。


解讀灣區丨科研中心集群,讓紐約灣區傲立世界


為了進一步推進紐約灣區的發展,開創了三大產學研模式


第一類是 “科技園”模式。以紐約市長布隆伯格倡導、由康奈爾和以色列理工合作建設的康奈爾科技園為例,這一科技園吸引了亞馬遜、推特等一眾高科技企業加盟。


第二類是“科技孵化器”模式。主要附屬於高校,通過提供各種服務和支持,為科技成果從實驗室邁向市場,最終形成初創企業,提供了非常良好的發育環境。

解讀灣區丨科研中心集群,讓紐約灣區傲立世界


第三類是“技術轉讓”模式。20世紀80年代有許多美國高校都開始建立大學技術許可辦公室(OTL),其中最早也是最著名的OTL由美國斯坦福大學所建立。目前基本各大美國高校都建立了OTL來管理專利事務,向研究者申請這些發明的專利權,再將其許可給產業界,進而可以獲得一筆可觀的專利費。

解讀灣區丨科研中心集群,讓紐約灣區傲立世界

中國西部內陸城市群

唯一具備打造灣區經濟帶的城市——重慶


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重慶得到了快速發展。重慶製造業基礎雄厚,發展產業互聯網經濟,既是在互聯網產業領域實現彎道超車的良好機會,又是優化重慶產業結構、推動傳統制造業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重慶有可能發展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產業互聯網的中心城市,或將成為下一個內陸灣區經濟帶。

解讀灣區丨科研中心集群,讓紐約灣區傲立世界


兩江四岸雙港口

世界灣區的重慶基因


區別於普通住宅,灣區有不可複製的城市資源,放眼全國,像重慶這樣被兩江貫穿,具備豐富水資源的內陸城市,十分罕見。在中國西部智貿灣區經濟帶(兩江四岸)沿線坐落著一座科技生態大城——啟迪協信重慶科技城


解讀灣區丨科研中心集群,讓紐約灣區傲立世界


以科技產業為核心,變革區域產業格局,提出“產、學、研、商、住、辦”6位一體的“產城融合”發展模式,以“6大製造力”——城市制造力、產融製造力、品牌製造力、地段製造力、配套製造力、產品製造力,為城市發展注入新功能,成為灣區崛起的參與者與見證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