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粵港澳大灣區未來最有可能被貼上的標籤是「科技創新」灣區

世界三大灣區,每個灣區都有獨特的發展歷程,鮮明的特點以及個性化的標籤。

原創|粵港澳大灣區未來最有可能被貼上的標籤是“科技創新”灣區

其中紐約灣的標籤是“金融灣區”,它是世界金融的核心中樞,紐約是一個全球性的開放式國際金融中心,其市場十分活躍:目前該金融中心的外匯交易量約佔全球的16%、衍生金融工具的成交量約佔全球的14%、國外債券行量的市場份額約為34%。紐約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是發達國家金融市場國際化發展最快、最為成熟的。

早在20世紀初,美國的國內金融市場體系就相當發達,並開始向國外輸出資本。聯邦政府為了改善其國際收支狀況,仍然加緊實現對資本項目國際流動的控制。直到1981年12月。美國聯邦儲備局才被迫批准美國境內的銀行、儲蓄機構設立“國際銀行業務設施”在國內從事“歐洲貨幣”業務。

國際銀行業務設施的建立,實際上開闢了美國境內的離岸金融市場,使美國銀行不必利用境外離岸金融中心,就能在一種大致相似的環境中與非居民進行歐洲貨幣交易,從而將大量的歐洲美元吸引回美國國內,大大地提高了美國紐約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在國際銀行業務設施批准後短短兩個月內,就有260家美國銀行和外國銀行建立了這種設施,資產總額達660億美元。到1988年底,美國國際銀行業務設施達535家,總資產已達2534億美元。

紐約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得益於美國對歐洲的貿易以及美國經濟的勃興。

原創|粵港澳大灣區未來最有可能被貼上的標籤是“科技創新”灣區

舊金山灣區,它的主要標籤是科技灣區。舊金山灣區發展也有其歷史進展,經濟大蕭條時期,華爾街災難之後,政府強力干預市場,在全國很多地方開始進行大量基礎設施投資,其中舊金山地區的多座橋樑和交通設施就在那個時代進行開工建設,灣區的形成的基礎設施得以滿足。

二戰期間,日本偷襲珍珠港後,舊金山灣區成為太平洋戰場的重要補給和後勤保障區域,造船業的勃興帶來了灣區人口的井噴式增長。作為二戰期間重要的後勤和海軍基地,來源於軍事電子技術等成為灣區硅谷電子產業發展的先聲,最終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一些實驗室和初創企業,像惠普、仙童、英特爾等。同時,斯坦福工業園成為最早的產研資本相結合的園區,開創了硅谷的創投的風氣,產業的彙報也讓斯坦福大學有更多的資源吸引學者和科研人員,導致了硅谷為核心的舊金山灣區的的科研和產業的良性發展。

東京灣區,主要標籤是“產業灣區”。日本一直都是資源依賴進口的國家,所以將產業帶佈局在港口沿岸是節省和高效的表現。東京灣區起始於二戰之後,伴隨著開港後一系列產業升級,空間分佈的逐步迭代,逐步形成了今天的產業格局。

日本通過統一的協調機構對灣區進行了精密規劃和統一佈局,解決了灣區之內各城市和港口之間的分工協調,維繫良性競爭,形成目前的合理協調的格局。

粵港澳大灣區位於珠江入海口,珠江三角洲地帶,涵蓋香港、深圳、東莞、惠州、廣州、肇慶、佛山、中山、珠海、江門、澳門等11各城市,佔地面積5.6萬平方公里,人口6600多萬,貢獻GDP佔全國的13%。在人才、技術以及產業等要素聚集上領先全國。

對比三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發展標籤應該是什麼?這樣的發展標籤對於粵港澳大灣區來講將如何實現呢?

原創|粵港澳大灣區未來最有可能被貼上的標籤是“科技創新”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的標籤應該是“科技創新”。原因主要有:

1.粵港澳大灣區在科技創新方面有著良好的基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香港深圳地區已經超越硅谷所在的舊金山灣區,在全球創新集群中排名第二,僅次於東京灣區。廣東高新技術企業2016年增至2萬家,躍居全國首位。2014年,廣東從事研發人員超過65萬,每一萬人中有47人從事研發活動,總量保持也是全國第一。廣東省累計的國內專利申請,授權總量多年位居全國第一。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佔全國總量的50.3%,連續12年居全國之首。科技進步貢獻率接近60%,技術自給率超過70%,基本上形成了具有國際吸引力的創新創業氛圍和營商環境,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創新區域之一。

2.粵港澳大灣區在創新機制方面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未來有可能形成新的創新模式和風潮。粵港澳大灣區在科技團隊建設和浮華方面進行了很多有益的嘗試,廣東省2016年新增新型研發機構56家,總數達到180家,累計創辦和孵化企業達到587家和3174家;科技企業孵化器達到634家,在孵企業超過2.6萬家。

逐步建立了“中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的全孵化鏈條。港深兩地科技協同創新平臺也在嶄露頭角。如馬化騰、沈南鵬、李澤湘等人共同發起的“HONG KONG X科技創業平臺”計劃,試驗了一種新型的科技創新新模式。

3.粵港澳大灣區在產學研轉化,研發推進產業鏈升級方面已經具備了完整的模式。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體系比較完備,在新經濟興起的時代,完美地將原來傳統產業升級到一些新產業,在信息化,低碳化,節能化改造,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方面都是取得了很多進展和成績。

4.創新的大時代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參與了全球創新競爭。

在無線通信技術,低成本住宅、太陽能電池、轉基因植物、水淨化技術、工業環保生產、精準醫療、電動汽車,等領域,粵港澳大灣區都有掌握了核心技術的企業和人才在探索和實踐。

一帶一路戰略中,粵港澳大灣區作為重要的環節,很多企業沿著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進行佈局,開拓出新的國際合作局面。

5.粵港澳大灣區在創投資本這一塊有著非常好的基礎。金融對科技創新的形成了有力的支持。世界三大灣區有一個共同點,金融在科技創新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粵港澳大灣區中,有深交所和港交所這種有力的資本市場,港交所總值約為3萬億美金,深交所股票總值是23萬億人民幣,為很多科創企業提供了融資渠道,提高融資效率,灣區其它城市也進行了很多股權流轉的機制探索,有力的支撐了科技創新企業和單位在灣區的生存發展。


龍騰霄:政策分析與公共管理碩士,政策研究專家,廣州市七色石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董事,專家庫成員。曾擔任大型上市企業高管多年,在多個智庫擔任專家組成員,專注於政策分析和區域經濟研究。

財經範:

致力於國民財商教育的財經新媒體,主要由經驗豐富,嚴謹有料的宏觀經濟專家,股市分析專家,地產研究專家,海外市場研究專家,區域經濟研究者搭建的交流平臺,財經範就是讓高冷的財經知識走出高閣與神壇,變身為每一個人的趁手之器。

文章僅代表本頭條號喜好和見解,全部僅供欣賞和參考,不作為任何具體投資買賣依據,市場風險自擔盈虧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