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翁的抱怨与不甘:如果我能像托尔斯泰一样花几年时间写一部小说

前几天(世界读书日那天)在一次访谈中,余华谈到莫言43天写出了《生死疲劳》,结果很多人认为莫言的创作态度有问题,这种批评其实是不对的。余华举例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下文简称陀翁)写得飞快,托尔斯泰写得非常慢,但我们不能认为陀翁就是粗制滥造。

陀翁的抱怨与不甘:如果我能像托尔斯泰一样花几年时间写一部小说

余华

余华这个例子既对也不太对,说它对是因为这确实说出了陀翁与莫言在创作上的一些相似之处,比如充满激情,比如经过长期酝酿后快速完成作品;说它不太对则是因为陀翁的创作环境比莫言要差很多,为生活所迫,陀翁很多时候真的是在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作。

事实上,1870的时候陀翁就曾在信中这样抱怨道:您信不信,我有十分把握,如果能像冈察洛夫、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那样保证我有两三年的时候写这部长篇小说,那么我会写出这样一部作品,即使过一百年也会有人谈论它

陀翁的抱怨与不甘:如果我能像托尔斯泰一样花几年时间写一部小说

托翁

陀翁的一生,是受难的一生,生活几乎从未给过他自由创作的机会。他虽然跟托翁等人一样拥有贵族身份,但这并未使他过上安定的生活,反而带来了诸多不幸。比如父亲被农奴打死,比如在流放期间因曾是贵族被其他人敌视。又因兄长的过早离世,他负债累累,几乎一生都在还债。此外,他还一直受癫痫病困扰,这也是他作品中的人物时常患有癫痫、神经症的重要原因……

一、没落的贵族之家:父亲被农奴打死,陀翁癫痫症首次发作,但他并未因此仇视农奴

1.陀翁的童年和少年生活

1821年11月11日,陀翁出生在一个被称为“穷人之家”的地方,这是莫斯科最为凄苦的地方之一。贫困、病痛、罪犯、流浪汉和疯人院,是这个地方的主题。

陀翁的抱怨与不甘:如果我能像托尔斯泰一样花几年时间写一部小说

如今的陀翁故居博物馆

陀翁的父亲(下文简称老陀)是一名退役军医,就职于“穷人之家”的济贫医院。但他并不是一名怀有仁爱之心的医生,从战争中获得的残酷经验使他性情忧郁、脾气暴躁、专横独断。此外,陀思妥耶夫家族虽然是曾经煊赫一时的贵族,但到了老陀这一辈早就败落了。

悲惨凄苦的环境,性情暴虐的父亲,这直接造成了陀翁童年和少年的不幸。或许,比卡夫卡还要不幸。不过,好在陀翁的母亲玛莉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人,并且她还受过良好教育,喜欢音乐、诗歌和小说。这不仅使陀翁从小受到了艺术的熏陶,也为了他后来创作温文尔雅的伟大女性提供了一个原型。

陀翁的抱怨与不甘:如果我能像托尔斯泰一样花几年时间写一部小说

如今的陀翁故居内部

但不幸的是,1837的时候玛莉亚就永远离开了陀翁和其他七个孩子。原因和肺病有关,也和老陀长期的无端责难、猜忌有关。玛莉亚去世之后,这个家庭便彻底崩溃了,老陀离职退休,几个年幼的孩子被送到了亲戚家里。陀翁和哥哥则被送到了工程学校,尽管他们都热爱文学,但老陀认为搞文学没有出息。

2.老陀之死与陀翁的癫痫病

到了1839的时候,一件更为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老陀被农奴打死了。因为老陀经常在喝醉酒后鞭打农奴,甚至还强迫农奴的女儿跟自己同居,忍无可忍的农奴们最终杀死了他。听到父亲死亡的消息后,陀翁第一次犯了癫痫病。后来这个病折磨了他一生,也成了他许多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陀翁的抱怨与不甘:如果我能像托尔斯泰一样花几年时间写一部小说

陀翁

老陀之死对陀翁的影响是巨大的,除了令陀翁一生被癫痫折磨之外,还造成了许多现实问题,比如在外求学的自己没有了经济来源,比如年幼的弟弟妹妹们都成了孤儿。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陀翁为何不因父亲之死而仇视农奴,相反还能一直为底层民众发声?

弗洛伊德用“俄狄浦斯情结”来解释陀翁的这一心理,他认为老陀之死和《哈姆雷特》中的国王之死是一样的,农奴们就像哈姆雷特的叔叔一样,只是替主人公完成了“弑父”行为。小新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一是因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弑父”事件另有原型,二是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弑父”是作为世间最大的罪恶来描写的。

陀翁的抱怨与不甘:如果我能像托尔斯泰一样花几年时间写一部小说

弗洛伊德

小新认为,陀翁之所以不因父亲之死而仇视农奴,一是因为他知道独老陀完全是咎由自取,二是他早就对受苦受难的农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陀思妥耶夫斯基传》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10岁的陀翁由于幻听,以为听到狼叫,吓得号啕大哭。当时正在犁地的老农夫马列伊,赶紧跑过去用沾满泥土的手指在他身上画十字,竭力安慰他,直到他停止哭泣。

许多年后,当陀翁回忆起这件事时,他曾这样说道:老农夫马列伊使我第一次懂得了,农奴制时代的农民的心灵里充满着多么深厚而又文明的人类情感

当然,陀翁虽然能理解农奴着实是因为忍无可忍才杀死他的父亲,但并不意味着他能坦然接受这个事实。要不然,他也不会心痛到惊厥,第一次发起了癫痫。

二、初入文坛声名鹊起,但却被判死刑,创作之路被十年流放中断

1845年,陀翁完成了他的第一篇小说《穷人》。这篇小说继承了由普希金开创,并在果戈里那里得到重要发展的“

俄国小人物写作传统”。

陀翁的抱怨与不甘:如果我能像托尔斯泰一样花几年时间写一部小说

《穷人》,首版于1846年

1.新的果戈里诞生了

小说的主人公杰武什金和果戈里《外套》的主人公亚卡基耶维奇一样,都是一个九品文官,虽然忠于职守却始终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但杰武什金和亚卡基耶维奇有着明显不同,他并不因处境糟糕了浑浑噩噩,他知道人的尊严和价值所在!这既是陀翁对小人物写作传统的开拓,也为他此后的创作定下了人道主义的基调。

诗人涅克拉索夫看完《穷人》的书稿后,激动地对著名评论家别林斯基说道:新的果戈里出现了!别林斯基听完这句话后,严厉地批评道:您那里的果戈里也太多了!可是,当别林斯基看完了《穷人》之后,他甚至比涅克拉索夫还要激动。他这样对陀翁说道:

您自己是否知道呢,您写了一部什么样的作品……我们竭力用语言去说明实质,而您是艺术家,只用线索买一下子就用形象揭示出本质,让人可以用手触摸到,让最懵懂的读者茅塞顿开,这就是艺术的奥秘,这就是艺术的真谛……您将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陀翁的抱怨与不甘:如果我能像托尔斯泰一样花几年时间写一部小说

果戈里

得到权威批评家的肯定之后,陀翁信心大增,在《穷人》出版之后又马上创作了《二重人格》。当然,陀翁之所以创作得如此迅速,多少和他生活窘迫有关。因为他为了专心创作辞掉了毕业分配后的工作,急需稿费来应付日常生活。

但很快发生了一些不幸的事情,因为艺术风格的问题(现实主义和纯艺术论的争论),陀翁和别林斯基之间发生了一些争执,最终导致两人没再见过面。当然,陀翁也始终对别林斯基怀有崇敬之情。因为别林斯基对《穷人》的肯定,是他文学创作之路上最为美好的回忆。

2.死刑和十年流放生涯

就在陀翁渐渐在文坛站稳脚跟之时,发生了一件更为不幸的事情。1849年4月,陀翁在一次聚会上朗读了别林斯基给果戈里的一封揭露、抨击黑暗现实的信。没过几天,陀翁就被宪兵逮捕了。陀翁被带到了臭名昭著的“第三办公厅”,第二天被送到了保罗要塞,罪名是“搞思想上的阴谋”。

在听过长达八个月的审讯之后,陀翁被判处了死刑。行刑那天,所有程序都执行完毕了,士兵们甚至都已经瞄准了犯人了。但就在这最后时刻,沙皇的赦免来了。陀翁免于一死,但被剥夺了公民权,发配到西伯利亚要塞服苦役。

陀翁的抱怨与不甘:如果我能像托尔斯泰一样花几年时间写一部小说

流放途中

之后,陀翁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流放生涯。许多年后,陀翁曾这样回忆道:正当一个人踌躇满志,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时候,他却被关进了监狱。根据《死屋手记》中的描述,我们可以大致还原出那段监禁生涯的画面:到处都是跳蚤和蟑螂,囚犯们随时带着枷锁,看守门经常无缘无故把犯人们打得皮开肉绽……

此外,陀翁还因曾经的贵族身份而不受其他犯人的待见。因为别人认为他是一个曾经的吸血鬼,一个曾经压榨过别人的人。

四年之后,陀翁结束了苦役生涯,开始了长达6年的流放生涯。这6年中他虽然可以阅读,甚至还可以写作,但却没有发表作品的权力。在这艰难的6年中,陀翁创作了《死屋手记》的一部分。

陀翁的抱怨与不甘:如果我能像托尔斯泰一样花几年时间写一部小说

《死屋手记》,首次发表于1860年

三、疾病困扰、债务缠身、匆忙写作,未能完成最后的作品

1859年3月,陀翁结束了流放生涯,并被允许居住在莫斯科之外的任何地方,此外还有权发表作品。虽然在西伯利亚虚掷了十年光阴,但陀翁并没有颓废,而是调动起了最大的热情投身于文学创作中。这个时候,关于农奴制的改革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火热。

1.背负哥哥留下的债务,匆忙写作

从西伯利亚归来之后,陀翁去到了彼得堡。他一方面积极创作小说作品,快速地完成了《死屋手记》和《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另一方面以《时报》(他哥哥创办的杂志)为阵地,积极讨论社会问题。著名的“根基理论”,就是在《时报》上发出的一份宣言。

陀翁的抱怨与不甘:如果我能像托尔斯泰一样花几年时间写一部小说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首版于1861年

好景不长,1962年《时报》杂志因涉及敏感问题被迫停刊。此外,陀翁的哥哥也不幸因病逝世,并且留下巨额的债务。陀翁主动为兄长承担起了责任,为兄长还债,为兄长抚养遗孤。但陀翁本来就收入有限,又加上他不精于理财之道,他最终落入了“不停借钱——不停还钱”的泥沼。根据陀翁日记中的记载,他曾一度欠《俄国导报》近十万卢布。为了还债,他甚至迷上了赌博,《赌徒》就是在亲身经历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

《赌徒》完全是一部赶出来的作品,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因为生活拮据,陀翁经常向出版商预支稿费,就像《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中的主人公一样。陀翁曾向出版商斯塔洛奥斯基许诺在1866年11月1日以前完成一本新小说。如果陀翁未完成新小说,那么斯塔洛奥斯基在未来九年内可以无偿出版陀翁所有作品。

但直到1866年的10月1日,陀翁都还没动笔写新小说,因为这期间他在写《罪与罚》。最后,近乎绝望的陀翁雇请了速记员安娜,开始口述著书。在这个过程中,陀翁也与安娜产生了感情,最终两人结成眷属。

陀翁的抱怨与不甘:如果我能像托尔斯泰一样花几年时间写一部小说

《罪与罚》,陀翁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2.未完成的巨著《卡拉马佐夫兄弟》

之后陀翁的生活虽然稍有改善,但仍不容乐观。一方面他负债累累,另一方面他还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根据陀翁日记的记载,当时他要在被癫痫折磨得筋疲力尽之后的第二天投入创作。除此之外,他还患有痔疮、神经失调、胃病、支气管炎、关节炎、肺气肿和脑充血等多种疾病。其中大部分的病,都是因为西伯利亚那段苦役生涯。

在1867年之后,陀翁快速完成了《白痴》,并着手写《群魔》和《少年》等小说。这个时候他的稿费应当是比较可观的,但他的生活仍极为拮据。这跟他染上了赌博的恶习有关,最初是为了替兄长还债,但慢慢的却成为一种无法摆脱的恶习。直到1871年,陀翁才彻底戒赌。在给妻子的信中他这样写道:

我发生了重大变化,折磨了十年的那种肮脏的幻想已经彻底破灭了。我以前总盼着赢钱……赌博是我身上的锁链,但是我要考虑认真工作了,再不像以前那样梦想赌博赢钱了。

陀翁的抱怨与不甘:如果我能像托尔斯泰一样花几年时间写一部小说

陀翁

可是,这个时候留给陀翁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虽然此时的他只有50岁。之后的几年中,陀翁一边创作《少年》、《作家日记》一边给杂志投稿。到了1876年的时候,陀翁突然萌生了写一部“关于现代的父与子”的小说,这就是最后的巨著《卡拉马佐夫兄弟》。当然,真正开始创作这部巨著的时间在两年之后。

1878年底,陀翁开始创作《卡拉马佐夫兄弟》,这一年他的小儿子阿廖沙去世了。《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主人公被命名为阿廖沙,应该与此有关。根据陀翁的写作计划,《卡拉马佐夫兄弟》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以“卡拉马佐夫”这个偶合家庭为中心,下部则以阿廖沙的堕落与救赎为中心。

可惜是的,命运并没有给陀翁足够的时间完成这部巨著。1881年2月9日晚,陀翁的笔不慎掉到了书橱底下。他在搬动书橱找笔的过程中,因用力过猛导致了肺部动脉出血,不幸离世。此时的陀翁,还未满60周岁,还有《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巨著未完成,还有更为光明的未来没有看到。

陀翁的抱怨与不甘:如果我能像托尔斯泰一样花几年时间写一部小说

半部《卡拉马佐夫兄弟》,已是永远的经典

结语

陀翁的一生,是受苦受难的一生。但值得注意的是,命运虽然对他不公,但他从未怨天尤人。他虽然一度误入歧途染上恶习,但他从未丧失过良知。他虽然有时为了应付出版商而匆忙赶稿,但他从未粗制滥造。他虽然在面对革命问题时有些迟疑,但他从未放弃过人道主义的信念。他是一位始终关心人性的作家,他是一位有良心的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