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際糧食貿易出現異動及我應對策略建議

3月中下旬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加速蔓延,引發多國恐慌性囤積食品,國際糧價波動明顯,部分出口國陸續出臺糧食出口禁限制政策,糧食供應鏈受到衝擊,全球糧食安全問題再次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對此,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會同中國農科院農業信息研究所進行了跟蹤監測分析,並利用糧食局部均衡模型進行模擬運算。總的結論是,從全球看,糧食總供應能夠滿足消費需求,但因疫情短期內難以遏制,多國防控措施不斷升級,供應鏈受阻,可能打破原有貿易秩序,國際糧價面臨大幅上漲的風險,對最弱勢群體和糧食不安全人口造成尤為嚴重的影響;從國內看,我國糧食安全不會受到大的影響,但可能給貿易依存度高的大豆帶來較大的供應風險,國際市場傳導引發的連鎖反應不可低估,需密切關注、未雨綢繆,做好充分準備、積極有效應對。

一、國際糧食市場出現異動,全球糧食安全存有隱憂

據監測,近期國際糧食市場出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異動情況。

一是部分國家出臺禁限制出口、鼓勵進口的貿易政策。截至4月21日,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越南、泰國、柬埔寨、孟加拉、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亞美尼亞、埃及、塞爾維亞、羅馬尼亞、阿爾及利亞共14國(其中,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和亞美尼亞5國屬於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先後出臺措施限制或禁止糧油類農產品出口。其中,越南作為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國,3月24日宣佈在3月28日之前將不再簽署新的大米出口合同,4月1日表示將對大米出口進行控制。作為全球第一大小麥出口國,俄羅斯從4月1日至6月30日計劃將小麥等產品出口量限制在700萬噸以內。哈薩克斯坦3月22日起限制出口麵粉等11種農產品,3月30日起改為對小麥和麵粉出口實行配額制。烏克蘭3月30日宣佈,將2019/20年度小麥出口量限制在2020萬噸以內。需要說明的是,印度作為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國,因受邊境封閉影響宣佈暫停糧食對外貿易。上述國家中,印度和越南稻米出口量佔全球總出口量的比例近40%;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均是世界排名前十的小麥出口國,三國出口量佔全球總出口量的35%。同時,沙特阿拉伯、摩洛哥、伊拉克、阿爾及利亞、土耳其、蘇丹、歐盟等國家和地區採取增加配額、取消進口關稅、加大戰略儲備等措施主動增加進口。

王小兵 徐磊等||当前国际粮食贸易出现异动及我应对策略建议

二是國際糧食價格大幅波動。受乾旱和疫情的疊加影響,泰國、越南大米價格持續走高。4月15日,泰國大米(5%破碎率)曼谷離岸價(FOB)每噸569美元,較年初上漲28.4%;越南大米價格(5%破碎率)漲至每噸470美元,較1月初上漲35.5%,創2018年12月以來新高。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收盤價中,3月25日小麥價格每噸579.6美元,9天內上漲16.5%,隨後偏強震盪;玉米、大豆價格自3月初分別跌至4月20日的321.4美元和834.6美元,跌幅分別為16.5%和9.4%。據FAO數據,2020年2月,世界食品和穀物的月度價格指數上升至2015年以來的高位。

三是碼頭關閉、海運停航、入境管制等因素衝擊糧食供應鏈。目前,全球已有超過60個國家和地區進入緊急狀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多國碼頭關閉或者作業放緩,船運公司面臨艙單取消、集裝箱短缺、目的港滯留等問題。3月26日至31日,泛太平洋和亞歐等主要航線新增的停航數量較之前增長了3倍。世界最大的兩家船運公司“馬士基”和“地中海航運”組成的2M聯盟,宣佈將在今年第二季度停航亞歐航線和亞洲—地中海航線超過1/5的航次。4月20日,代表全球航運業指標的波羅的海交易所幹散貨指數達到近3個月高位。據上海航運交易所數據,3月底東南亞集裝箱運價指數比2019年底上漲32%。歐洲各國加強入境管制,導致不少在他國謀生的務農人員被困在本國,德國3月份農業勞工缺口3萬人,英國農業部門缺少8萬工人,法國外國勞工預計減少20萬人,歐洲勞動力的短缺問題或將使未來全球食品價格面臨上漲壓力。以上這些異動,已經引起聯合國相關機構的密切關注,3月31日,FAO、WHO和WTO聯合發佈聲明,呼籲各國應確保疫情防控和貿易相關措施不會阻礙糧食供應鏈的正常運轉,避免其對全球貿易和糧食安全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4月21日,二十國集團農業部長舉行視頻會議,圍繞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業供應鏈和糧食安全的影響展開討論,與會官員一致認為,在疫情背景下采取的緊急措施必須有針對性、適當性、透明性和臨時性,不會造成不必要的貿易壁壘或破壞全球糧食供應鏈,同時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

據FAO報告數據,2019/20年度全球穀物庫存消費比為30.9%,已連續兩年下降,但仍高於17%-18%的糧食安全標準,總體上不存在供應缺口。應當高度關注的是,我國的糧食庫存在全球庫存總量中佔比最高,如果把中國的糧食庫存單獨計算,世界其他國家的稻穀、小麥和玉米的庫存消費比分別僅為18.4%、22.2%、11.5%,低於或逼近糧食安全標準。

在全球疫情防控形勢日益複雜嚴峻的環境下,任何不當的貿易措施,都極易引發糧價大幅波動,加之金融危機、油價爆跌、濟衰退的疊加影響,全球糧食安全面臨重大考驗。目前全球大約還有8億人處於飢餓狀態,其中1.13億人正在遭受嚴重飢餓,這些弱勢群體和糧食不安全人口,很可能因為疫情對糧食供應鏈的衝擊導致“雪上加霜”。

王小兵 徐磊等||当前国际粮食贸易出现异动及我应对策略建议

二、我國糧食安全總體可控,大豆供應仍有潛在風險

總的看,2019年我國糧食總產量13277萬億斤,人均佔有量474公斤,均創歷史新高,三大主糧年末庫存消費比超過60%,遠高於17%-18%的糧食安全標準。分品種看,2019年稻穀產量2.10億噸,消費量2.21億噸;小麥產量1.34億噸,消費量1.28億噸;玉米產量2.61億噸,消費量2.77億噸。從進出口貿易看,2019年三大主糧淨進口765萬噸,佔其產量的1.3%,其中稻穀淨出口29萬噸,小麥淨進口317萬噸,玉米淨進口477萬噸;近3年稻穀和小麥進口量佔其產量的平均比重分別為1.5%和2.3%,且進口主要用於品種調劑。據農業農村部300個價格網點縣監測,3月份稻穀、小麥和玉米三種糧食集貿市場月均價每百斤120.77元,同比基本持平。由此可見,我國穀物供需是基本平衡的,口糧安全是有保障的,部分國家糧食出口限制措施對我國糧食供給幾乎沒有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大豆貿易依存度高,2019年自給率只有16.6%,壓榨消費幾乎全部依賴進口。根據糧食局部均衡模型模擬運算,假定疫情導致2020年全球大豆有效供應分別同比減少5%、15%、30%,預計今年大豆進口量分別下降5.9%、12.9%、23.5%,大豆進口價格分別上漲19.4%、23.1%、28.7%,國產大豆價格分別上漲23.2%、24.3%、25.9%。我國大豆進口主要來自巴西、美國和阿根廷,而美國現在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震中”,巴西、阿根廷的疫情也相當嚴重。儘管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進口大豆1779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6.2%,但由於壓榨量增加庫存消耗加快,3月下半月起部分油廠因缺豆已經出現停機,4月中旬我國沿海地區油廠進口大豆和豆粕庫存量已降至近6年最低水平。3月底大連商品交易所進口大豆、豆粕期貨價格分別較月初漲6.8%、8.5%,豆粕現貨價格漲15.8%,4月受到港量預期增加影響期貨價格有所回落。如果疫情在這三個國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美國新季大豆生產乃至未來大豆進口能否按期保量到港仍存在很大的變數,一旦進口受阻,將會引起國內大豆、豆粕價格上漲,致使畜禽養殖成本上升,不利於生豬生產恢復。

王小兵 徐磊等||当前国际粮食贸易出现异动及我应对策略建议

與此同時,今年糧食生產要實現穩定發展還面臨諸多不利因素。

一是穩定糧食麵積的壓力加大。2019年三大主糧面積已連續四年下滑,累計減少8565萬畝,特別是早稻面積已連續7年下降,累計減少1800萬畝。今年小麥面積基本穩定,財政加大對雙季稻主產區的支持力度,預計有望遏制早稻面積連年下滑的勢頭。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春播糧食種植意向面積穩定,截至4月14日,全國已播糧食佔意向面積的19.1%,進度同比快1個百分點。但春播糧食麵積佔全年糧食麵積的50%以上,要將意向種植面積落實到田間地頭,扭轉糧食麵積下滑的勢頭,仍需搶抓農時,加大落實力度。

二是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總體偏重發生。今年農業氣象年景總體偏差,區域性乾旱和洪澇將重於常年;小麥條鏽病是近10年來最嚴重的一年,草地貪夜蛾很有可能大面積爆發,已在周邊國家出現的非洲沙漠蝗對我國糧食生產可能帶來的危害不可小覷,防災減災的任務相當艱鉅。

三是政策效應逐漸減弱。因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調減,取消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加之物質投入和勞動力成本上升,2018年三大主糧畝均虧損85.6元,已經連續3年為“負”。雖然今年早秈稻、晚秈稻最低收購價每斤漲了1分錢,但對調動農民種植雙季稻的積極性作用不大,同時還將首次實施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限量收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三、應對策略和措施建議

當前,全球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對糧食安全的影響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我們必須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增強底線思維,做最壞的打算,採取超常舉措,有效應對糧食穩產保供的各種風險挑戰,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一是積極穩妥應對國際糧食貿易風險。要加強疫情對國際糧食生產、貿易影響的分析研判,準確把握國際糧食貿易動態和走勢,與時俱進採取針對性措施。當前看,我們應站在負責任大國的高度,加強與FAO等國際組織和各國的合作,不出臺限制糧食出口的政策,適當增加援助性出口,切實維護缺糧國家的糧食安全。同時加快執行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定中的農產品進口條款。

二是未雨綢繆制定大豆進口應急預案。針對大豆進口可能出現的困難程度和到港的不同情況,由相關部門抓緊制定預案,並建立信息共享、政策協調機制,切實做到早下訂單、早裝船、早到港,適當增加進口大豆儲備,確保供應鏈各環節暢通,盡最大努力保障大豆供應。

王小兵 徐磊等||当前国际粮食贸易出现异动及我应对策略建议

三是千方百計抓好今年糧食生產。堅決貫徹落實“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要求和“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壓實糧食安全省長負責制,切實把“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的要求落到實處,確保今年糧食再獲豐收。要抓住當前春耕生產的關鍵時期,儘快出臺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的政策,堅決防止耕地撂荒,確保春播糧食麵積穩定。要加強小麥田間中後期管理,抓好小麥條鏽病等病蟲害防治,確保夏糧豐收到手。要重視早稻的風向標作用,鼓勵支持“單改雙”,在扭轉早稻面積持續下滑局面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早稻恢復性增產。

四是多措並舉保障市場穩定運行。近年城鄉居民家中儲糧發生了巨大變化,城鎮居民已由十多年前的家家儲糧變成了隨吃隨買,主產區的不少農民也是先賣掉再買糧吃。疫情尚未結束,受國際糧價傳導和自媒體放大效應的影響,極易引起恐慌性購買。要加強宣傳,強化權威信息發佈,掌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消除民眾恐慌心理,防止搶購、囤積糧食現象的發生。要加強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的糧食儲備,適時加大儲備糧拋售力度。要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哄抬糧價行為,謹防遊資炒作糧價,避免市場糧價出現大的波動。要鼓勵支持地方建立健全價格補貼聯動機制,適當擴大發放消費券的範圍,加大補貼力度,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不受大的影響。

王小兵 徐磊等||当前国际粮食贸易出现异动及我应对策略建议

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王小兵 殷瑞鋒 孟麗 徐佳男 徐偉平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徐磊 田世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