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千里在武汉的文化救亡活动

沙千里在武汉的文化救亡活动

沙千里在武汉的文化救亡活动

王造时、史良、章乃器、沈钧儒、沙千里、李公朴、邹韬奋在一起。

  “七君子”之一的沙千里原籍江苏苏州,1901年6月12日生于上海。出身清寒,早年在大丰洋布号当跑街。北伐战争时期加入国民党,任上海三区党部执行委员,曾参加救国会和民盟组织。

  参加抗日救亡

  1928年,沙千里考入上海法科大学,任《青年之友》周刊主编。1934年组建苏联之友社,主编《生活知识》月刊。1931年后在上海执行律师业务。1936年参与发起成立上海职业界救国会、上海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主编《救亡周刊》。同年与沈钧儒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史称“七君子”事件。

  1937年10月,南京、上海失守前夕,沙千里撤退到武汉,武汉失守后又撤退到重庆。在冯玉祥将军的帮助下,沈钧儒和沙千里等人乘冯将军的专车离开南京去汉口。

  沙千里、沈钧儒一行抵达当时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政治中心的武汉后,开始接待从北平、上海、南京等全国各地流亡到汉的爱国青年,把他们组织起来,一部分介绍到八路军办事处,以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大部分安排在武汉,参加抗日救亡工作。

  汉口蚁社执行委员

  1938年1月12日的《新华日报》刊登的题为《汉口蚁社成立》的消息:“汉口蚁社筹备会已经成立,包含会员一百数十人,性质与工作均与上海蚁社相似,社址吉庆街青云里8号。现在正在进行歌咏团、剧团、时事讨论会等等的活动;而且所办的战时训练班已经在本月5号开课,每晚7时至9时为训练时间,科目有民众运动、战时经济、民众武装等。此外,该社已经出版了蚁社壁报两期,蚁社图书馆也将于一星期内开幕。该社各种工作,极欢迎非社员参加。”中共湖北省委直接领导汉口蚁社,常委是沈钧儒、沙千里,执行委员是沈钧儒、沙千里、袁洁伟、何惧等。下设社友部、文化部和总务部。汉口蚁社成立后,办了《新学识》杂志。

  关于汉口蚁社开展的救亡活动,汉口《大公报》的名记者子冈在1938年7月29日的报纸上作了这般“特写”:“在武汉的许多救亡团体之中,蚁社也是比较有成绩的一个。是几百个职业青年利用业余的时间尽一点救亡任务。这对于他们,比职业更切要、更热情。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民族沉沦,职业也不会安稳存在的。”“是一个酷热的晚间,我踏进前花楼德兴里8号蚁社的大门。在灼热的电灯四周,扑满着许多飞蛾小虫,在电灯底下,却密坐着几十个蚂蚁——聚精会神讨论时事的青年,黑板上写着‘怎样保卫大武汉’几个触目大字。”“蚂蚁虽然渺小,但却最辛勤的合群的。蚁社的朋友们正秉着这种精神,在共同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如果全中国的人民不作害虫、懒虫,而作蚂蚁,中华民族不会亡!”在文尾处,子冈如是述评道。

  “蚁社在武汉为了支持抗战,参加抗战,特别设立了‘战时工作委员会’,执行一切参战的工作。这个会的下面分做三组:第一是服务组,他们曾经为64(所)后方医院设立过伤兵流通图书馆,使受伤的将士得到文化精神的食粮;第二是战时训练组,这里包括对内社友们一切战争常识的训练,社友的自我教育,预备培养出无数的坚强的职业青年干部;第三是宣传组,这一组的工作特别显出它的功绩,他们除了参加武汉每次政府所号召的宣传周以外,他们曾以极熟练的宣传技术出动到武汉的四郊,他们到(过)谌家矶、黄石港以及有名的石灰窑。”“最近,军士慰劳袋的征募,蚁社的社员曾热诚的捐出1650余元,这不能说不是蚁社的光荣的成绩。”(见1938年8月8日的《新华日报》)汉口蚁社共发展400-500人。1938年8月20日被国民党汉口卫戍司令部以莫须有的罪名勒令解散。沙千里起草了对勒令解散蚁社的抗议书,要求政府恢复蚁社组织,抗议书送到报馆,但却遭拒绝没被发表。

  组织基金委员会

  沙千里、何惧等人在武汉组织了一个基金委员会。沙千里通过基金委员会,借助徐雪寒2000元办新知书店,继而又用这笔钱办《大众报》。以通俗易懂与面向大众为宗旨的《大众报》每周出2次,每期出一篇谈国内抗日形势的文章,图文并茂,广受好评。

  在汉期间,沙千里全力协助沈钧儒从事国民参政会(该咨询机构于1938年7月成立,没有决策的权力,但拥有听取报告权、询问权及提案权。)的工作。沈钧儒在参政会上提出的不少提案,沙千里曾参与起草。

  在保卫大武汉的战斗中,沙千里积极支援前线抗战。1938年9月17日,他同钱俊瑞、陈北鸿、冯乃超、盛威等一道赴鄂东宋埠、浠水、奠山、罗田一带,代表文化界慰劳前线战士。十天时间他们跋山涉水,深入抗日最前线,向战士敬献锦旗,带上药物为伤病战士治病,作形势报告,鼓舞士气,还送去许多书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938年,沙千里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据其自传,“这年自己在武汉由杨修范和袁清伟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杨修范在撰写的《纪念沙千里同志》一文中写道,“沙千里7月底写了入党报告,由他转交湖北省委书记何伟、王翰,再转给中共长江局董必武,然后批准为中共正式党员。”

  国民党在抗战初期并不愿意开放民主,沙千里在武汉发表了系列文章、演说,阐述实行民主开放民众运动的极端重要性。1938年6月,沙千里著《抗战与民众运动》一书在汉由生活书店印行。其中的代表作有:《抗战与民众运动》(1938年2月在蚁社战时知识训练班的演讲),《两个问题》(《国民周刊》,1937年10月29日),《开展组织生活》(《职业界救亡周刊》,1937年10月10日),《职业团体应如何开展战时教育》(1937年10月5日)等文稿。文中透出的思想精要是民众运动乃抗战的主力与民众为抗日的源泉。“战争现在已坚持了十几个月,由于国内的大团结,由于国际的同情,更由于敌人日益陷于困难,我们抗战的前途,是闪烁着灿烂的光彩,我们应把握着这有利于我们的因素,更积极地开展民众运动,使全国民众一个不漏的渗透到这伟大的战争中去,我们民族解放的大业,是一定可以完成的。”沙千里自信满满地疾呼。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前沙千里与救国会的部分领导人,从武汉撤退到了重庆。(邓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