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偶像馬雲


花了一週的時間讀《馬雲》,這部書寫得比較好,很吸引人,兩方面,一是馬雲的經歷吸引人;二是寫作吸引人。近來看了很多傳記,覺得這本書是最有吸引力的。

先了解一下作者:嚴岐成,筆名江公。現為香港大型文學雙月刊《中華文學》理事,著有長篇小說《黑酋》《關東狼》《關東狐王》《四兄弟》《黑白兄弟》《掃黑》等等。

讀這本書,有一種心潮澎湃的感覺,就像書中所說的聽了馬雲的演講後的感覺,我沒聽過馬雲的演講,但看了書中的馬雲,瞭解著阿里巴巴的創業及發展過程,一樣從文中感受了一股強勁的力量,有一種對馬雲的尊重和佩服。看著阿里巴巴一步一步地發展,是馬雲夢想成真的過程,是有夢想的阿里“十八羅漢”實現夢想的過程。

今天阿里的輝煌,是從有夢的地方開始。馬雲當老師是一位優秀的老師;作為商人是一位有夢、有理想、有節操的商人;是一位有膽識、有謀略的人;是一位肯為夢想努力的人。馬雲是一部傳奇。他的經歷告訴大家:只經努力,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馬雲從杭州師範學院畢業後在電子科技大學任教,1994年1月成立了海博翻譯社,1995年辭職創立了“中國黃頁”到1999年創建阿立巴巴,從杭州到北京,又從北京回杭州,馬雲憑著他敏銳的洞察力和對市場的超前預測力,敢創敢幹,果斷決策,成就了今天的阿里巴巴。

看到1995年7月中國上海開通了第一條網絡專線,我家1996年買了電腦,97年接入網絡,對於電腦和網絡的使用,張錦宏還是比較超前,看了《馬雲》,不得不感慨,在網絡的世界,同樣的時間,我們差距巨大。

對於阿里的成功,馬雲在哈佛大學演講時總結了三條,一是沒錢,二是不懂技術,三是不做計劃。沒有錢所以每分錢都用得很小心;不懂技術,所以尊重專家的意見;不做商業計劃,在1999年互聯網企業的商業計劃越厚的死得越快,所以,正好是這些不足幫助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渡過了互聯網的低潮期,迎來了新的春天。

一個企業的發展,永遠離不開嚴密的制度和人才的支撐,阿里之所以發展成為世界500強,有著嚴謹的制度和大量來自國內外的頂尖人才。馬雲要打造102年的企業,在阿里發展的過程中,他及他身邊的各位大神、軍師高瞻遠矚,每個時段做出的決策都是正確的、超前的,為商家和消費者搭建了阿里的一系列平臺,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不斷地創新是阿里成功的根本,它是一個創新的企業,它在擁抱變化,超越自我。

阿里人推崇價值觀,阿里的價值觀不是掛在牆上的,而是深入人心的,融化在每個員工的心裡,阿里的價值觀:

客戶是衣食父母

團隊合作,共享共擔,平凡人做非凡事。

擁抱變化,迎接變化,勇於創新。

誠信,誠實正直,言出必踐。

激情,樂觀向上,永不言棄。

敬業,專業執著,精益求精。

這六條價值觀,是阿里人的“六脈神劍”。這是一種文化形式,一種帶著精神元素的東西,讓它在阿里人的腦海裡、心頭上構成了一種指導意義,這正是他們成功的精神力量。

我喜歡書中的評價:“馬雲是成功者,他成功得讓人目眩,他成功得讓人仰慕,他成功得讓人驚歎。”這也是我們讀者想說的,作者所言,深入人心,馬雲的形象更加偉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