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其实并不是情人节,那么中国古代的情人节是哪一天呢?

随着中国的蓬勃发展,有许多西方的元素也渐渐传入了中国,例如西餐、披萨以及圣诞节和情人节等等的西方节日。而在如今的现代社会中许多的年轻人都热衷于过这两个节日,尤其是热恋中的情侣。同时也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有许多情侣也重视起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在七夕节的当天互相倾诉爱慕之意和互送礼物。但是现实往往都很打脸,其实七夕节在古代并不是情人所过的节日。那么七夕节到底是个什么节日,古代的情人节又会是哪一天呢?

七夕其实并不是情人节,那么中国古代的情人节是哪一天呢?

牛郎织女会


七夕节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个节日有许许多多的别称,例如乞巧节、七巧节、女儿节、七姐节和七娘会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最初的七夕节是由古人对于星宿的崇拜从而衍生出来的,就比如说世人熟知的“牛郎织女星”。关于“牛郎织女星”的天文星空区域所对应地面上的具体地域分野被收录于《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今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中,里面所记载的“鹜女星”在后世的眼中就是神话中的女神,在民间被称为七姐、七星娘娘等等。

七夕其实并不是情人节,那么中国古代的情人节是哪一天呢?

鹊桥


也正是因为人们是在七月初七祭拜七姐,才有了“七夕”这一节日名称。人们会在七夕节当天向七姐许愿祈福,女子还会向七姐祈祷自己能遇上一段好的姻缘,随着时代的发展女子在七夕节还会互相比拼、学习女红。

七夕其实并不是情人节,那么中国古代的情人节是哪一天呢?

牛郎织女会


为什么现代的人们会认为七夕节是情人过的节呢?

其实原因就是上文中提到的“牛郎织女星”,而其中“牛郎织女”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织女”在民间传说中是擅长织布、心灵手巧的女子,相传在每年的七月初七的晚上,天上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时,女孩就会对着天上的明月拜祭,祈求织女能赋予她们一双灵巧的手和聪慧的心灵。那时候的女子认为自己的女红技法娴熟,才能为自己谋得一段好姻缘,这也正是“乞巧节”的来历。

七夕其实并不是情人节,那么中国古代的情人节是哪一天呢?

牛郎织女雕像


而随着朝代的更迭,七夕就在人们心中就被赋予了爱情的寓意,从而认为七夕是情人之间互诉真情的节日,也就衍变成了现在的“中国情人节”。实际上在七夕节那天未婚的女性可以穿着漂亮的衣裳互相切磋女红的技艺,或者一起外出玩耍,跟情人之间的浪漫和甜蜜一点关系都没有,性质更像是如今的“妇女节”。

七夕其实并不是情人节,那么中国古代的情人节是哪一天呢?

元宵节


那古代的情人节是哪一天呢?

在深受儒家影响的时代,女子出趟门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了,尤其是未婚的女子。但是在元宵节里,女子可以结伴去集市和河畔游玩,也可以赏花灯和猜灯谜,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提起元宵节,历史剧《大明宫词》里太平公主在元宵灯会上遇到了薛绍,自此发生了一场浪漫邂逅的情节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而在古代的元宵节中这种浪漫唯美的邂逅可不是只有这一场。欧阳修的一首《生查子·元夕》中:“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後。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描写的就是元宵节的场面,由此可见相比较七夕来说,元宵节才更像是才子佳人摩擦出爱情火花的节日。

七夕其实并不是情人节,那么中国古代的情人节是哪一天呢?

花灯


元宵节在东汉末年就出现了,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等等。在古代每到元宵节的时候,城市里都会非常热闹,处处都张灯结彩,每个人脸上都是挂着喜庆的笑容。关于元宵节的习俗每个朝代都有不同:唐朝时期主要是观赏花灯;到了宋朝,女子也被允许可以参加赏花灯这一活动,并且从宋朝时开始兴起猜灯谜;到了元朝时期由于统治者的压榨,在元宵节的时候百姓和平时并没有什么不一样,该工作工作该干活干活;明朝时期元宵节终于恢复了以往的热闹和繁华,并且要从正月初八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十七;清朝时期过元宵节的日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和十六三天。

七夕其实并不是情人节,那么中国古代的情人节是哪一天呢?

张灯结彩的街市


而不论风俗习惯怎么变,唯一不变的就是会有许多俊男美女在元宵节的灯会上,遇见自己心仪的另一方,宋代诗人辛弃疾就曾提笔为元宵节写下“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此脍炙人口的诗句。

七夕其实并不是情人节,那么中国古代的情人节是哪一天呢?

古时的元宵节


时至今日,元宵节也成为了被人民广泛所喜爱的一种传统节日。虽然在通讯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男女可以用过手机上的社交软件来扩大交友圈。但是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和寓意对中国历史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在古代元宵节期间人们的人际关系得到了不断地扩大,与此同时也为未婚的男男女女提供了宝贵的相识机会,这才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情人节”。而对于我们新一代人来说,肩上背负着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节日发扬广发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所传承的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讲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