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蝦先養水,養水先養底,到底要怎樣養水養底?

圓夢基金


養蝦先養水,養水先養底。大家都知道,浮游生物數量豐富的養殖水體更容易養出健康優質的大蝦,而好的水質又取決於良好的底質環境,特別是對於傳統的池塘養蝦模式,底質條件顯得更加重要(相對於工廠化養殖而言)。

一、那麼,蝦塘應該如何養水呢?

  • 1.養水之前要先肥水

在生產上,一般將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小於10mg/L的水體稱為瘦水,在這樣的環境下,對蝦可以食用的天然餌料密度很低,產量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於人工投餵的飼料。肥水蝦池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為50~200mg/L,此時池塘中還有很高密度的浮游動物,比如褶皺臂尾輪蟲、水蚤等,這些都是對蝦苗種的優質食物來源。

▲▲蝦塘中的各種浮游生物。

對於養蝦來說,水體肥度維持在半肥水或過肥水都是適宜的,與之相對應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別為100~300mg/L,如果把這個指標轉化成透明度,就是在25-40cm之間。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很多資料上都將30~40cm作為養蝦時的最佳透明度,但實踐表明,南美白對蝦養殖水體中透明度在8-13cm最好。

在養殖之前,肥水的過程非常重要。在肥水之前還要用藥物徹底清塘消毒。可以用二溴海因(以20%的有效溴計算濃度),當水體中的有效溴濃度達到1mg/L的時候就能起到良好的消毒效果,此外還可以用低毒的聚維酮碘來消毒。

等到清塘藥物的毒性消失之後,就可以用高溫滅菌處理過後的農家有機肥進行肥水了。

可以將有機肥放置在水塘旁邊暴曬,將其充分氧化,減少在池塘中的耗氧量。肥水時要以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抓兩頭,帶中間”,而且有機肥料必須發酵腐熟,追肥時要少量多次,少施勤施。

  • 2.肥水之後還要調水。

肥水過後還要採取一些措施來防止水質的惡化,也就是調水

一方面可以增加換水量以及換水的次數,同時也要避免過度投餌。養魚也好,養蝦也好,並不是說投的飼料越多,產量就越高。最合適的做法是根據當前的存塘量估算飼料的每日消耗量,每天精準投餵,減少飼料浪費,這樣也能夠減輕對水體造成的汙染。

另一方面可以藉助生物調水產品,比如有益活化菌、微生態製劑等來調節水質。研究表明,有益微生物製劑的好處有很多,不僅能夠促進對蝦的生長,還能夠增強對蝦的抵抗力及腸道健康,尤其是在對蝦標苗階段,效果特別明顯。微生態製劑等產品已經廣泛應用於工廠化對蝦養殖,能夠有效抑制弧菌的爆發,減少疾病的發生幾率。在室外池塘養殖中,微生態製劑也有著不錯的效果,但效果不如工廠化養殖明顯。

▲▲無公害南美白對蝦

二、蝦塘如何養底?

在晴天中午,蝦塘上層水體中的浮游植物接受陽光會產生氧氣,由於透光性不好,下層水體卻無法得到氧氣的供給,長此以往會導致池塘底部的淤泥中積累大量的氧債,硫化氫等有毒物質的積累也會增加。因此適當的改底對於對蝦的健康養殖非常重要。

可以從以下2個方面來改善池塘底質:

  • 1.巧用增氧機。

在夏季的晴天中午,池塘蝦塘的上層水體中的氧氣往往處於過飽和狀態,而下層水體依然缺氧,在午後2:00打開增氧機,讓上層的氧氣補充到下層,淤泥中有毒的硫化氫就會被氧化成無毒的硫單質,池底的氧債也能得到緩解。

▲▲夏季晴天午後,堅持打開2-3個小時的增氧機,有助於改善蝦塘底質。

  • 2.採用化學或生物製劑改底。

化學制劑改底的原理是在通過在淤泥中持續而緩慢地釋放氧氣而減輕池底的氧債,作用有效時間也更長,有的藥品能夠持續放氧5-7天,同時具有改底、解毒、增氧的多種功能,特別適用於老化池塘。

同時,一些有益的微生物,比如硝化細菌、光合細菌、芽孢桿菌、乳酸菌等都能夠有效降低池底亞硝酸鹽、氨氮、硫化氫等有毒物質的含量。

▲▲上圖是30頭左右的商品對蝦。

只要掌握科學的管理方法,調節好水質與底質,大家都能養成好蝦、大蝦!


我是牧海,更多關於水生生物、水產養殖的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


牧海


養蝦先養水,養水先養底,到底要怎樣養水養底?

對於養蝦來說塘裡的水質對於蝦的健康影響確實很重要,可以說蝦塘中的水質好不好將直接關係到蝦的健康度和產量。因此在蝦時都是要先將水養好才行,也正如你所說,養水時則得先養底,那到底要怎養水、養底呢?


其實這裡所說的養水就是將池塘中的水質養好,給蝦提供一個適宜的生長環境,而養底則是指塘的底部,只有將塘底部的微生態種群養好了水質才會好,所以說養水就是養底,而養底則是指養菌,因此我們通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處理。

  1. 清塘:也就是就在養蝦之前最好是先將塘裡的淤泥清理掉一些,這樣可以減少以後塘裡的有機質從而減少底部的耗氧量,讓池塘底部的生態群更加合理。清完塘之後如在加水之前用些生石灰效果更好,這樣可以加速泥中一些有害物質的釋放。

  2. 合理投餵加適量換水:這個是養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合理投餵則是指喂的量要合理,過少會影響到蝦的生長速度,而過多不僅會影響到蝦的健康還易引起水中有機質過多。所謂適量換水則是指根據水質變情況來換水,換水與合理投餵可以減少水底有機質的積累,這樣對維持水質穩定有一定的作用。
  3. 改底培菌:這是水產養殖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工作,我們可以通過化學藥物或微生製劑來改良池塘底部的生物種群,通過接種益生菌來儘量讓益生菌在塘中佔據優勢,這樣才能將水中過多的有害物質分解掉,從而起到養水的作用。

  4. 增氧:這個看似與養底沒有多大關係,但是細看的話則是眾多因素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水中的溶氧不夠時,則水中有機質的分解會受阻,這樣池塘底質就會變差,從而影響到水質,因此平時一定要注意水中的溶氧變化。


以上為踏火個人經驗、見解,僅供參考用,更多的水產、水族類經驗分享敬請關注踏火逍遙說魚,謝謝!


踏火逍遙說魚


養水養低,說的就是調節水質,改良底質,水質是比較好調節的,可以在小龍蝦生長過程中調節,但是底質改善是非常困難的,改善底質最好還是在養殖小龍蝦的前期開始,曬田、清淤泥、殺菌消毒、種植水草,這些都是改善底質非常好的措施,前提是必須是在小龍蝦養殖的前期開始,如果想在小龍蝦養殖開始以後靠藥物來改善底質,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而且成本非常大。


監利項清水產商行


1、保持水體水位,及時換水

放苗時水體的水體保持在60.0釐米左右,養殖前期每日加水4釐米左右,知道水體的水位達到1.50米左右。養殖中後期每日需要換水5公分左右;每日可以增加活菌進行調水。

2、開足增氧機

養殖過程中開增氧機有一定的技巧;要遵循“四開,三不開”原則;晴天中午開、陰天次日開、連續陰雨天半夜開、飼料投餵前後2小時開;早上日出後不開機,傍晚不開機,陰天中午不開機。除此之外要根據季節、天氣、水質變化等合理開增氧機。

3、維持藻類的穩定

水產養殖過程中要控制水體的透明度和酸鹼度,調節營養鹽度的使用量,並適量使用有益菌,以穩定藻類的穩定。

4、定期使用水質保護劑

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要改善水中的溶解氧,減少藻相和PH值的變化,降低氨氮、亞硝酸鹽的發生,減少有機物質分解產生的有害物質。

5、定期使用活菌

在南美白對蝦水體的管理過程中,活菌是必不可少的,定期使用微生物製劑可以促進水體中有益生物的平衡,抑制有害細菌。

6、定期使用消毒劑

在養殖的過程中要定期的進行水體的消毒,以免水體中的有害病毒進行大量的繁殖,避免南美白對蝦大面積的傳染。

7、定期檢測水體指標

水體管理過程中要定期檢測水體中的PH值、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總鹼度、總硬度等指標;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進行處理。


廈門好鮮生


您好,我是火焰,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水人養殖這個都知道,養蝦先養水,水好了蝦就好,水不好,魚蝦怎麼樣也不好。很多人明白這個道理,但最終造成來卻不如人意。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好水的判斷通常就是看水的顏色與高度,從養殖經驗角度看,翠綠色,或茶褐色,都屬於有益水體,藍色,藍綠,墨綠都屬於不好的水體。僅要大於25,小於25就說明水已經偏肥了,這個時候要注意調水。調水我們可以很直觀的從水色上來判斷,而底在水的下面,我們很難看得見,如果從水色去判斷底好壞,那就已經晚了。

池底最大的汙染源是來自,飼料沒有采吃完,分解後汙染池地,魚蝦的排洩物,魚蝦的死亡,這些都是敗壞池底環境最主要原因。

控制池底最主要的手段,替代好的飼料,不容易分解水,這樣的飼料分解速度慢,減少對蝦因採食不到飼料,飼料浪費在水底。

少用抗生素,多使用生物製劑,來提高水體的有益細菌數。在投餵對蝦的時候,儘量採用生物製劑引導均勻後餵養喂。良好的使用有益菌,可以提高對蝦的抵抗能力,提高對蝦的。消化能力,間接對池底減少汙染。

池底好的表現在於,水中懸浮物很少,水質看起來很清爽,也是養殖戶常說的綠,活,嫩,爽,有了這些特徵就是所謂的水好。

我們都知道生物細菌在養蝦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更要知道池底其實就是一個天然的巨大生物能量包。對腐敗的飼料,動物的糞便,屍體分解分解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養好了池底,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池底的分解能力越強,水體就越好控制,各種藻類長得就會更好,水質就可以達到綠,活,嫩,爽。

藻類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可以人工向水體釋放氨基酸肥料,讓水中藻類獲取各種營養源。而最主要的營養元素,是來自於池底,在有益菌群參與分解下產生的有機質,源不斷的供水體中藻類吸收。


養蝦先養底,這不是一句空話,我們一定要認識它。

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見解!

上述個人經驗,見解,可以參考使用,更多的三農經驗分享敬請關注頭條號:圓夢基金,謝謝!


圓夢基金


先養底再養水

一、養底 ,凡是養過一年蝦以上的蝦池,由於殘餌和糞便的積累,導致有毒物質增多,這種物質對蝦來說是致命的。

1.在還沒有投苗前就要清淤,保證水深1.5米以上

採取生物降解來清除汙泥有害物質,先進少量的水,投放微生物,降解有害物質

2.在養蝦過程中抑制低泥的有害物質

①.使用微生物改善底部生態環境,例:芽孢桿菌,丁酸菌

②.在蝦塘裡混養一定數量的魚類,比如虎魚,羅非魚

二、養水

最好的養殖水色是黃褐色和黃綠色的,要注意水體的穩定性。主要有兩大因素,藻相和菌相。

1.藻相是指水體中藻類在水體中分佈的現象,養蝦需要優質的藻類,有利於藻類產氧,比如說綠藻

2.菌相,是水體中菌類的濃度,可以降低水中產生的氨氮,亞硝酸鹽。氨氮是水生物排洩物屍體等的分解物質,過高會影響生長緩慢攝食降低等問題,影響亞鹽產生的原因主要是飼料投餵,肥料不合理,養殖密度大 ,天氣等原因。

蝦塘出現的多數問題都是因為藻菌類出現了問題,所以一定要維持兩者的穩定性。



家有小樂


養蝦先養水,養水先養底”,那這句話在對蝦養殖過程中就更顯得尤為重要了,如何在早期做好南美白對蝦的水質調控,達到水好蝦好的目的呢? 今天就用三分鐘使你成為調水高手!

一:水質問題之水色

養殖水色講究“肥、活、嫩、爽”,常見養殖的水色以黃褐色和黃綠色為好水。這種水色主要以硅藻和綠藻為主。

硅藻水:好水!這種水色的水質較“肥、活”,水中的藻類是硅藻,小環藻、針杆藻、舟形藻等,這些藻類都是水產養殖動物的優質餌料。生活在此水色中的養殖對象活力強,體色光潔,攝食消化吸收好,生長速度快,是養殖的最佳水色,透明度1250px。

(圖片為硅藻水)

綠藻水:這種水色的水質看上去嫩爽,透明度在20-35釐米之間,水中的藻類是綠藻,常見的綠藻有小球藻、柵藻、纖維藻等。綠藻吸收水中大量的氮肥,淨化水質,養殖動物在此環境中生長快,體色透明。

二:水質問題之氨氮

在初春的對蝦養殖中,特別是在高密度的精養塘裡,氨氮問題會更加嚴重,下面就帶大家正確認識水體中的氨氮問題。

氨氮形成:

①:水生動物排洩、施肥、殘餌,動植物屍體被分解成氨基酸進一步被分解為氨氮。

②:氧氣不足時水體發生反硝化作用,亞鹽、硝酸鹽分解成氨氮。

③:魚類,甲殼類向水中排出體內氨氮以免體內中毒。

氨氮的危害:氨氮過高會導致蝦攝食降低,生長減慢,組織損傷,降低氧在組織間輸送,導致蝦長期應激,降低免疫力、生長速度懷卵量等。

三.水質問題之亞硝酸鹽

亞鹽產生的根本原因還是水體內氮循環受阻!

影響亞鹽產生因素:

1.飼料投餵不合理、2.施肥不合理、3.養殖密度過大、4.池塘底部淤泥、5.天氣原因等。

亞鹽過高的危害:

亞鹽進入魚蝦體後,魚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數量逐漸減少,血液載氧能力減弱,造成缺氧,魚攝食量降低,呼吸困難,反應遲鈍。

四.水質問題之硫化氫問題

硫化氫的來源:硫化氫是養殖水體底泥或底層水中的硫酸鹽和有機物在水體缺氧時在硫酸鹽還原菌作用下生成的,當溶氧充足時硫化氫進一步被氧化成單質硫,而失去毒性。

危害:硫化氫進入魚體後會與魚類血液中鐵離子結合,使血紅蛋白減少,減少其載氧能力,導致魚呼吸困難缺氧而死,而硫化氫在養殖水體中濃度在0.1mh/L以上時,會使魚蝦中毒。

五:水質調控的辦法

一般水質指標超標時的常規解決思路:減料增氧,解毒補碳,調水穩水,肥水培藻。複合光合菌加優水菌為你的養殖水體全程保駕護航。

複合光合菌【功效】抗病、淨水、縮短生長期,增味、提鮮、降低死亡率。


佩君小姐姐


先說養水。

何為養水?養水是指在養殖魚、蝦等水產品種之前,把水培養成適合水產品種生存水質的過程。

一是培養水色,保持水色鮮活爽朗。

二是提升水底微生物活性,增強水底生態環境。

三是降低水質對水產品不良的化學成分,比如硝酸鹽、氨氮等,防止水質因為化學成分的超標而引起水生產品的中毒、病變、死亡。

所以養水就是為了水產產品更快更好的適應新水域,健康快樂的成長繁殖。

再說下養蝦的養水。國家針對水產養殖的水質標準是有規範性文件。所以養殖蝦可參考《無公害食品 海水養殖用水水質》或者《無公害食品 淡水養殖用水水質》。這兩件文件都有標準規定了養殖用水水質的標準要求、測量辦法、檢測規則和結果判定。

養蝦水質要求指標通常有8種,為:溶氧量,PH質,氨氮,硫化物,鹽度,水色,水味,水的透明度。


叒果三千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我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民,我熱愛農村生活,喜歡農村的寂靜。我熱愛農村 ,熱愛生活,喜歡我們村裡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我有著很豐富的種植和養殖經驗,針對這個問題我希望把我在農村學到的知識分享給大家,下面是我的分享。

養蝦主調水,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水產動物的生長髮育和生死存亡,進而關係到養殖戶的產量和生產效益。據有關統計資料,高達8%的病害與水質問題有關。由此可見水質管理對水產養殖的重要性。為了提高南美白對蝦養殖戶對水質管理能力,期望此文能給廣大養殖戶有多幫助:

一、護藻養水

“養蝦主調水,助藻生長是關鍵!” 一個池塘要培養出優良的水質,必須要培養出良好的藻相。良好的藻相,不僅能為對蝦提供天然餌料,而且還能起到產氧、解毒、淨水、穩定水質的作用。

但是,在這裡要強調的是培養良好藻相得目的是為產氧,良好的藻相可以給整個水體環境培養出充足的溶解氧,可以這麼講池塘中75%溶氧都來自藻類的光和作用,培養出良好的藻相就是為池塘水環境培植氧源,所以護藻養水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培植氧源。

一個池塘水環境,有充足的溶氧,不僅可以提高水體的淨化能力,而且對池塘生態平衡也起到一定的維護作用。池塘中溶解氧充足,可以穩定水質和提高對蝦的生長率。

由其是到了養殖後期,水質環境日益惡化,“倒藻”和“藻類老化”頻繁出現對水質汙染影響嚴重(如圖E2)。

一、充足的溶氧,可以防止“倒藻”和“藻類老化”的出現,使藻相更穩定。穩定的藻相,才能使水體的淨化能力大於水體汙染能力,從而起到爽水穩水的作用。

二、池塘中溶氧飽和,可以提高對蝦的生長率。池塘中溶氧飽和,水體淨化能力強,水質穩定。蝦在穩定的水質環境中生活,食慾好,攝食量大,消化好,利用率高,生長就比較快。這也是為什麼有些池塘水質調的好,蝦就容易大的原因。

由此說明,池塘溶解氧對水質調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護藻培植藻相是提高池塘溶解氧的基礎。那麼我們要怎麼提高水體的溶氧量了?

(一)、減少耗氧量

這個就要從有機質耗氧上面下手了。

1、定期少量多次換水

(1)、定期少量多次換水刺激一部分老化藻類分次分批的死亡,這樣就可以減少老化藻類在短時間內的同時出現而大量耗氧,為新生藻類的生長贏得了充足的池塘溶氧。

當池塘中的老化藻類過多的集中在一個時間段死亡,這樣藻類的造氧功能基本上就不存在了,水體就失去了氧源。水質在無氧或溶氧不飽和的水體環境中汙染更快速,新生藻類處於這種生長環境之下難以生存,藻類的更新換代就無法正常進行。

(2)、定期少量多次的換水補充了水體中藻類生長的營養鹽,這樣就可以緩減老化藻類的提前老化,為新生藻類來撐控池塘水質環境贏得時間。老化藻類在短時間內過多的出現,在天氣變化大的情況下,就會導致老化藻類“倒藻”,從而汙染水質。

2、換藻

換藻要分次分批的換,通過少量多次的補活菌,來刺激一部分老化藻類死亡,老化藻類死亡後為新生藻種遺留下了一部分營養鹽,促進了新生藻類的生長,從而起到藻類更新換代的作用。同時新生藻類對池塘水質的汙染也起到一定的淨化效果。

(二)、提高水體的產氧能力和溶氧能力。

1、提高水體的產氧能力也就是護藻培植氧源,這個就不詳細分析了。

在這裡有些養殖戶就會有疑問,“增加產氧能力不就是多打打增氧機就行了,氧機不就是增氧的嗎?”其實增氧機的作用,很多養殖戶理解都有誤,甚至有些養殖戶會認為只要開增氧機蝦就不會缺氧。“

增氧機的真正作用是通過機械旋轉運動來推動水體循環,加大表層水與底層水的物質交換,上層藻類進行光合作用產的溶氧通過水流循環載入塘底,積存於塘底來提升塘底的溶氧量(如圖E3)。

然後在塘底溶氧充足的情況下,將底層的有機質進行微生物的有氧分解合成轉化為藻類的營養鹽類,在由水流循環至表層供藻類吸收,促進了有益藻類的生長。

另外還可以將底層的有害物質或有害氣體通過水流循環交換至水體表層進行釋放或揮發。”其實,增氧機就是通過減少耗氧物質的存在或促進水體溶氧飽和,而間接的起到增氧的作用。


簡單的講,增氧機把表面水體過剩的溶解氧積存於水體底層和充分溶解於整個水體中,同時進行水體的物質交換來促進了藻類的生長和塘底耗氧物質的轉化。

在陰雨連綿的天氣,增氧機增氧的作用效果就不明顯了。池塘水體75%的溶解氧都來自藻類光合作用,培植藻類才能真正起到增氧的作用。所以不要過多的去依賴增氧機來增氧,培植藻類才是關鍵。

2、提高水體的溶氧能力,這個要從兩方面講述

(1)降解表面張力,通過向池塘潑灑一些藥物來清除水體表面的一層張力,來增加池塘溶氧量

(2)打破水體的溫躍層,池塘中存在溫躍層會限制池塘溶氧的飽和量,通過打氧機來攪動池塘可以打破溫躍層,增加池塘水體溶氧量。

二、育菌爽水

“爽水先護藻,培藻是基礎,補菌是關鍵!”養殖水體中,要想培育出優良的水質,菌相、藻相需要相互制約、相互調衡來維持生態平衡。

(一)、細菌的生態作用及菌相與藻相關係

1、細菌作為有機質的分解者 分解有機質為生產者-藻類提供氮、磷等無機養分。而,異養菌細即是有機質的分解者又是其消費者,它為生產者提供氮、磷等養分.同時細菌本身又吸收利用這些養分,在營養鹽貧乏的水體中,細菌和藻類產生養分間的競爭關係。細菌是浮游動物的重要食物,但在溶解和利用POM(顆粒性有機質)有機質時,細菌和浮游動物又產生了食性的競爭。

2、細菌作為有機質的消費者 異養細菌附著在POM有機團上,直接吸收其中一部分有機質(糖類、氨基酸等),對另一些不能直接吸收的有機質(蛋白質等),則通過分泌胞外酶加以水解成DOM(溶解性有機質)並吸收利用。水解的產物僅部分被細菌吸收,另一部分釋放到水中。

3、細菌在礦質養分中的動態作用 細菌在生命活動中分解和釋放礦養分供生產者利用,它本身又是水生生態系統中這些養分的顆料庫。細菌在生活時(胞外酶水解)和死後都釋放氮、磷等無機養分,供浮游生物和本身利用。在有光線的上層水中這些養分剛被釋放出來就能快速被藻類利用。(這也是為什麼在肥水液中添加細菌,藻類生長快的原因。)

在貧乏營養水體中,當無機養分濃度很低時,細菌由於吸收能力較藻類較強,會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長。

4、細菌作為水生動物的食物 細菌在淡水動物營養上起著種要的作用。不僅原生動物、輪蟲、甲殼動物等可以攝食,連我們養殖的對象,蝦也可以攝食。

所以細菌在在維持生態平衡上佔有至關重要的位置,在有藻相,缺乏菌相的水體,水質易不穩定,藻相變換快,水質汙染嚴重;在藻相過旺,菌相缺乏的水體,死藻沉積多,水質易混濁。

一個池塘的水質清不清爽,要根據水體的混濁度來進行判斷!混濁的水體都缺乏一定量的菌群,在這裡我們強調的是缺乏“一定量”的菌,菌雖然可以調節出清爽的水質,但是菌的含量需要一定範圍的控制,才能真正起到調節優良水質的效果。所以合理、合量的使用菌才能對水質調節起到最大限度的作用。

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如何合理使用活菌;很多養殖戶,對細菌用處知曉都不多,在他們認為細菌就是用來肥水的,甚至一些比較離譜的養殖戶做好新塘,只下點活菌就叫肥塘。

活菌是靠分解大分子的有機質,讓藻種能攝食到小分子有機團,供其藻類繁殖形成藻群。在新塘這種環境中沒有有機質,想通過下活菌來培育藻類,效果是不大的。使用活菌不能只侷限於狹義面,其實活菌用途面很廣泛,關鍵是要看你如何調節使用量。

(二)、放苗初期適量下細菌

1、細菌多,藻類生長過於旺盛,水環境不穩定。清塘放苗後,塘底存在大量有機質,在菌群分解塘底有機質的作用下,水體裡的藻類因能攝食到大量小分子有機質瘋長,造成藻類在短時間內生長過於旺盛,然後一部藻類死亡沉積池塘中 ,使水體變的混濁,從而破壞了水環境的穩定。

2、細菌缺乏,水清難肥藻,池塘水環境難以達到穩定狀態。很多養殖戶,在肥塘的時候都不補菌,這樣在放苗前期不僅肥不起藻而且還汙染了塘底。有些養殖戶認為塘底有活菌,沒必要再補菌,但是在清塘消毒的時候因為殺菌藥下的比較重,所以很多活菌無法存活。肥塘的時候在沒有活菌的作用下,肥塘使用的大分子有機肥,都沉積到塘底沒有被藻類吸收,從而肥不起藻類還汙染了塘底。在放苗前期這種缺乏菌群的水體,藻類生長慢,水環境很難穩定。

3、細菌適量,水質清爽,水環境穩定。控制一定量的活菌,可以有效的調節水質。適量的活菌不僅可以肥塘,而且還可以調節水質的清爽度!所以在養殖中使用活菌不要只侷限於“活菌就是肥水的”。可以這麼講,活菌就是調節水質的一個緩衝因子。水濃下適量的活菌,水清爽;水清瘦下適量的活菌,補肥助藻相。

在這裡還有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很多養殖戶認為下活菌,會使蝦缺氧,其實這也是根據下活菌的量來決定的。活菌下的好,不僅不會使蝦缺氧,而且還減少塘底的耗氧量,從而起到間接增氧的作用。這個在這裡就不做細分析了,下面會講述到。

(三)、中後期合理下菌

1、細菌多,①水清而濁→②濃而濁→③水清而濁。中後期的蝦,短時間內補充大量的好氧菌或厭氧菌,會造成水體的溶氧量急劇下降,藻類在溶氧不飽和的生長環境下,持續死亡,水變的比較清。藻類死亡,池塘水體失去了氧源(實驗表明,池塘水體中75%以上的溶氧來自優良藻類的光合作用,所以水體中要保持充足的溶氧,就必需要維持藻類的正常生長。),在好氧菌和藻類造氧能力下降的雙重壓力下,池塘溶氧繼續下降,死亡的藻類不能快速的被好氧菌分解,呈大分子有機質形式存在於水體中,水變的“清而濁”

池塘中溶氧量處於不飽和狀態下,好氧菌無法起到分解死藻淨化水質的作用,這個時候厭氧菌就開始發揮自己的作用,大量分解有機質。靠攝食有機質存活的好氧菌,被厭氧菌壓制住,水環境出現在短暫的緩和期。在厭氧菌的作用下,塘底的死藻被分解掉一部份,減少了塘底的耗氧量。從而為藻類的生長提供了一定的溶氧量。藻類開始生長,水變濃。但是過多的死藻在厭氧菌的作用下也無法分解完,這樣一部分死藻儲存於塘底變成有機質,使水變的比較粉濁。所以在這個緩和時期的水質—“濃而濁②”。

但是在被厭氧菌淨化後的水環境,藻相得以恢復,好氧菌又佔據了一定的優勢,繼而又形成水“清而濁③”的水環境。厭氧菌、好氧菌依次主導水體中的菌相,水質也由“水清而濁--濃而濁--水清而濁”循環變換。 這也是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塘的水體,為什麼總是變來變去的,這是典型的沒有控制菌相而引起的水環境不穩定。

2、細菌少,①水濃而濁→②水清而濁。中後期藻類生長旺盛,在沒有菌類競爭營養的情況下大量瘋長,一些處於優勢種群的新生藻類就會大量掠奪老化藻類的營養,然後老化藻類死亡,水變的“濃而濁①”。

水體菌相缺乏,藻類死亡不能被活菌分解成小分子有機物,從而導致大分子有機物轉化成供藻類生長的無機營養鹽的途徑被切斷,繼而呈大分子有機顆粒沉積到塘底,汙染塘底環境,造成水體65%的溶氧都被塘底的死藻消耗掉。水體溶氧不充足,優勢種群藻類呈衰弱狀生長,水體變的清而不濃,但是過多的死藻和有機質呈大分子顆粒存在水體中,從而在這種缺乏菌相的水環境中,水質變的“清而濁②”。

這也是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養殖戶,為什麼在40天左右的時候水質就變的比較濃濁或清濁。40天水質就變的濃濁或清濁,那麼在這種水質情況下,怎麼能繼續養到一個月或兩個月以上?所以要想使中後期的水質調的比較清爽,必需適量的控菌。

3、細菌適量,③水清而爽。適量的活菌,不僅可以維持菌相和藻相的均衡,而且對塘底的大分子有機物中的殘餘營養分子和水體中的懸浮顆粒進行充分的分解利用,進而轉化為藻類生長所需的無機營養鹽N、P,來維持菌相和藻相的平衡,從而起到調節水質的作用。

以上就是關於我的分享,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能夠把我的經驗說出來,我感覺到很開心,因為我是一個樂於助人的農民,我的分享我不求回報,能解決你們的問題就好。

最後祝福大家在種植或養殖的過程中能夠順順利利,做一個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幸福的農民,同時祝大家身份健健康康,家和萬事興,好運連連,幸福美滿!謝謝大家。


邊緣的荳子


“養蝦先養水,養水先養底”,是指養殖環境對養蝦非常重要,據國內對蝦養殖雜誌介紹,高達8%的對蝦病害與水質有關。養殖環境水質是主要因素,而水質優良水平取決於蝦池內的藻類,藻類培養就是養水的底。良好的藻類不僅能為對蝦提供天然餌料,而且還能起到產氧解毒,淨水,穩定水質的作用。我的老家莊河沿海,對蝦養殖戶十分重視養水先養底,這也是他們從多年養殖對蝦的經驗教訓總結出來的。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隨著對蝦養殖的快速發展,對蝦病害也急劇上升,對蝦在生長期內大量死亡,有的甚至整池絕收,共同原因是缺氧而導致對蝦死亡。而池塘中75%的溶氧都來自於藻類的光和作用,護藻養水就是為了培植氧源。一個池塘中澡類適當,對池塘生態平衡,穩定水質,提高對蝦生長成活率能起到積極作用。

對蝦養殖各階段對藻類需求是不一樣的。放苗初期需求少,要控制藻類生長,防止老化藻類死亡,使水體變混濁。對蝦生長中期適當增加澡類,水清而濁是標準。對蝦生長後期,對藻類需求量大,水濃而濁是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