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與富人

一個人用100元買了50雙拖鞋,拿到地攤上每雙賣3元,一共得到了150元。另一個人很窮,每個月領取100元生活補貼,全部用來買大米和油鹽。同樣是100元,前一個100元通過經營增值了,成為資本。


後一個100元在價值上沒有任何改變,只不過是一筆生活費用。


貧窮者的問題就在於,他的錢很難由生活費用變成資本,更沒有資本意識和經營資本的經驗與技巧,所以,貧窮者就只能一直窮下去。

財富哲學:


渴望是人生最大的動力,只有對財富充滿渴望,而且在投資過程中享受到賺錢樂趣的人,才有可能將生活費用變成“第一資本”,同時,積累資本意識與經營資本的經驗與技巧,獲得最後的成功。


二、最初幾年困難最大


其實,貧窮者要變成富人,最大的困難是最初幾年。


有一則財富定律:對於白手起家的人來說,如果第一個百萬花費了10年時間,那麼,從100萬元到1000萬元,也許只需5年,再從1000萬元到1億元,只需要3年就足夠了。


這一財富定律告訴我們:


因為你已有豐富的經驗和啟動的資金,就像汽車已經跑起來,速度已經加上去,只需輕輕踩下油門,車就會疾駛如飛。


開頭的5年可能是最艱苦的日子,接下來會越來越有樂趣,且越來越容易。


財富哲學:


貧窮者不僅沒有資本,更大的問題的是沒有資本意識,沒有經營資本的經驗和技巧。貧窮者的錢如不是資本,也就只能一直窮下去。


三、貧窮者的財富只有大腦


貧窮者是個弱勢群體,從來沒把握過局勢,很多時候連自己也不能支配,更不要說影響別人。


貧窮者投資,缺的不僅僅是錢,而是行動的勇氣、思想的智慧與財商的動機。


貧窮者最寶貴的資源是什麼?不是有限的那一點點存款,也不是身強力壯,而是大腦。


以前總說思想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其實在我們這個時代,思想不僅是精神財富,還可以是物質化的有形財富。


一個思想可能催生一個產業,也可能讓一種經營活動產生前所未有的變化。


財富哲學:


人與人之間最根本的差別不是高矮胖瘦,而是裝著經營知識、理財性格與資本思想的大腦。


四、對自身能力的投資


有一位偉人的話,大意是一個人的價值大小,不是看他向社會索取多少,而是看他貢獻多少。


相比之下,按勞分配並不是按你的勞動量來分配,而是要你生產出更 多的價值。


只要你願意,你勞動的能力越強,創造的價值越多,就越可能獲得高的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