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说圆觉经之三

佛在上一回里说众生要么迷要么悟,无方便和渐次之说。那大众在未悟之前,修行过程中应该还是分阶段的,也有方便的窍门,所以普眼菩萨替大众问及修行过程中的方便和渐次问题。

修行过程中还是有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阶段的思维方式和注意事项也不一,普眼菩萨问起这个问题,也是想方便未来众生能依次修行,悟入清净圆觉境界。

新学菩萨和众生首先应该正念,即我本俱圆明觉心,不需要求任何东西,已经圆满,因无明入此妄境,在妄境中不被任何东西粘着即可。

正念后远离诸幻,对外境不即不离,不粘不拒。坚持保持持戒律,与人安处。安处静室中。

在修行过程一直保持这样的念头:父母生下我后,我的身体从小长到大,然后开始衰老,至到死亡,剩下一堆骸骨,有一天骸骨也无存,消失殆尽。身体每年都不一样,每月不一样,每天不一样,细看每刻都不一样。所以说没身体如同一个转动的火把产生出的一个圈,因转动产生的虚幻影像,并没有一个实实在在,不变的身体。

身体没了,那一个我也没了。

那一个我知冷知热,知酸甜苦辣,知硬知软;那一个我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要这个,不要那个。追求这个,害怕那个。不断追求快乐,远离痛苦;那一个我喜欢跟别人比,喜欢比别人强。看到别人有的,自己也要。希望自己领先一步,抢在别人前面;那一个我舍弃世俗之乐,吃斋念佛,打座炼丹,独自青灯古佛,希望长生不老,希望成仙,希望成佛涅槃,希望入极乐世界。

那一个我跟身体一样时刻在变,故明为幻心。二祖问初祖,我心不安,请求安心。初祖说将心拿来,我就帮你安。二祖说,觅心不可得。首初说,已为你安心。人心本安,只认幻心不识真心,故不安。

同样,世人皆知风动帜动,独六祖知心在动,妄心在动也。

虚妄身心消失,妙明圆觉心现,此心不灭不生。如同磨境,垢尽明镜现。身心如同尘垢,消失后现十方清净世界。

菩萨已离身心幻垢,故名菩萨,当身心幻垢除后,菩萨也无。

当诸菩萨及众生证得诸身心幻垢,即妙明真心后,就知道行事不会被佛法所拘束,也不会脱离佛法;不讨厌生与死,不爱涅槃;不会敬重持戒吃斋的大众,也不会憎恨或惋惜毁戒和不遵守禁令的大众;不会重视学习和修行很久的大众,也不会轻视那些刚刚初学和修炼的大众。无所期待,亦无所憎爱,如光一样普照。

证取妙明真心后,就知道以前其实无修,也没有从修行中得到什么。知道众人本来就是佛,生死涅槃跟昨天的梦境一般。生死涅槃、修行者、修行之果位都是梦中之事,事实上妙明圆满、遍满四方、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善男子,众菩萨应该这样修行,这样思考,就不会迷惑。

原文如下:

普眼菩萨

于是普眼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众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世尊,若彼众生无正方便及正思惟,闻佛如来说此三昧,心生迷闷,即于圆觉不能悟入。愿兴慈悲,为我等辈及末世众生,假说方便。”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眼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修行渐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说种种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普眼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当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

“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

“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

“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

“善男子,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

“善男子,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

“善男子,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善男子,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

“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

“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眼汝当知,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如是渐修行,一切悉清净。不动遍法界,无作止任灭,亦无能证者。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