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夏天與秋天——《荷塘月色》與《故都的秋》對比閱讀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與郁達夫先生的《故都的秋》都選取了北京作為描寫的地點。一個寫了北京的夏,一個寫了北京的秋。而且都有著共同的寫作背景。因此,才有了對比閱讀的價值。


北京的夏天與秋天——《荷塘月色》與《故都的秋》對比閱讀


兩者在體裁上同為散文,散文的特點主要有三:

散文的第一個特點是:形散神聚。

兩篇文章選材都各有不同,一個選取夏日清和園的荷塘,一個選取北京秋日的多種典型景物;同時,寫法也各有不同,《荷塘月色》精雕細琢,選取了荷塘進行了詳細的描寫,《故都的秋》則選取了槐樹、蟬、秋雨、秋果等景物各自進行了描寫,同時還一筆帶過式提及了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等,文章大開大闔。

散文的第二個特點是:意境深邃。

在這點上,兩篇文章都體現的極為明顯,兩位作者共處一個黑暗時期,為了表述自己的生活失意,都選擇了散文來表達,正是與散文意境深邃相暗合,散文抒情含蓄,正適合用來表達內心不願或者不能直接表述的感情。

散文的第三個特點是:語言優美。

在這點上,兩位作者都採用了極為生動語言,《荷塘月色》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讓文章語言讀來生動形容。《故都的秋》運用了大量結構整齊的短句、短語,讀來朗朗上口,非常生動。

如此看來,兩篇文章都非常符合散文的三個特點。但又各自擁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北京的夏天與秋天——《荷塘月色》與《故都的秋》對比閱讀


散文重在抒情。因此,這兩篇文章的抒發的情感也值得我們去仔細探討。兩位作者同為文人,同處於一個時代背景,因此抒情上有較多的相同之處。

首先,他們抒情的方式都非常委婉含蓄但又有差別。

《荷塘月色》全文幾乎都是在寫景,但是在恰當的時候作者會提及自身的情緒,如開頭:“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並不直接說明“不寧靜”的緣由,在寫景之餘,也會穿插自身情感的句子:“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而在《故都的秋》一文中,作者表達情感更為含蓄,全篇極力渲染孤獨秋的悲涼、淒冷,而對於自身際遇、心境未作直接的描述。由此看來,郁達夫在情感表達上更為含蓄。

其次,他們抒發的情感內容也是不盡相同。

兩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均為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荷塘月色》寫於1927年7月,《故都的秋》寫於1934年8月。雖然同處一個背景下,但是時間相隔比較遠。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主要表達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複雜的思想感情,而後經過10餘年的風風雨雨,郁達夫在《故都的秋》一文中表達的情感則更顯得低沉、消極。在文中將故都的秋與江南的秋、國外的秋進行對比,體現出郁達夫消極與積極情緒在糾結與鬥爭的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