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夏天与秋天——《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对比阅读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与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都选取了北京作为描写的地点。一个写了北京的夏,一个写了北京的秋。而且都有着共同的写作背景。因此,才有了对比阅读的价值。


北京的夏天与秋天——《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对比阅读


两者在体裁上同为散文,散文的特点主要有三:

散文的第一个特点是:形散神聚。

两篇文章选材都各有不同,一个选取夏日清和园的荷塘,一个选取北京秋日的多种典型景物;同时,写法也各有不同,《荷塘月色》精雕细琢,选取了荷塘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故都的秋》则选取了槐树、蝉、秋雨、秋果等景物各自进行了描写,同时还一笔带过式提及了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等,文章大开大阖。

散文的第二个特点是:意境深邃。

在这点上,两篇文章都体现的极为明显,两位作者共处一个黑暗时期,为了表述自己的生活失意,都选择了散文来表达,正是与散文意境深邃相暗合,散文抒情含蓄,正适合用来表达内心不愿或者不能直接表述的感情。

散文的第三个特点是:语言优美。

在这点上,两位作者都采用了极为生动语言,《荷塘月色》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让文章语言读来生动形容。《故都的秋》运用了大量结构整齐的短句、短语,读来朗朗上口,非常生动。

如此看来,两篇文章都非常符合散文的三个特点。但又各自拥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北京的夏天与秋天——《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对比阅读


散文重在抒情。因此,这两篇文章的抒发的情感也值得我们去仔细探讨。两位作者同为文人,同处于一个时代背景,因此抒情上有较多的相同之处。

首先,他们抒情的方式都非常委婉含蓄但又有差别。

《荷塘月色》全文几乎都是在写景,但是在恰当的时候作者会提及自身的情绪,如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并不直接说明“不宁静”的缘由,在写景之余,也会穿插自身情感的句子:“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而在《故都的秋》一文中,作者表达情感更为含蓄,全篇极力渲染孤独秋的悲凉、凄冷,而对于自身际遇、心境未作直接的描述。由此看来,郁达夫在情感表达上更为含蓄。

其次,他们抒发的情感内容也是不尽相同。

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均为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故都的秋》写于1934年8月。虽然同处一个背景下,但是时间相隔比较远。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主要表达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而后经过10余年的风风雨雨,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一文中表达的情感则更显得低沉、消极。在文中将故都的秋与江南的秋、国外的秋进行对比,体现出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