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中国成立前,一张特别的“西北艺校”毕业证(2)

“西北艺校”毕业证背后的故事


西北艺校是西北音乐学院的前身,首任校长是贺龙元帅。

临汾:新中国成立前,一张特别的“西北艺校”毕业证(2)


通过翻阅“西北战地服务团”相关文章,发现与兴县的西北人民艺术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与西北人民艺术学校第二部有关联。1949年7月,“山西临汾的西北人民艺术学院第二分部迁往陕西西安,并更名为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贺龙元帅是学校首任校长,这便是今天西安美术学院的起源,与新中国同岁。”

西安美术学院建校于1949年,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其前身为西北人民艺术学院二分部,1949年7月由山西临汾迁至西安南郊长安县兴国寺,成立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贺龙元帅为首任校长。而西安音乐学院创建于1949年,其前身是1948年贺龙元帅在晋绥边区创建的“西北艺术学校音乐部”。“次年5月学校随军西渡黄河迁至西安,定名为“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音乐部”也就是说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是西安美术学院和西安音乐学院前身。

著名的书画家 刘友柏(1929.8—)又名茂松,字长青,是山西临汾人。擅长中国画。 曾在晋绥美术训练班、西北人民艺术学校二部美术部、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 曾任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贾学义保存毕业证上的“校长:亚马;主任:朱丹;副主任:陈播”都是人民的功臣,电影文化、文学事业的占有一席之地的知名人士。

亚马(1919~1999 )原名李汝山。山西平定县下盘石村人。民国24年(1935)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毕业于太原国民师范大学。

临汾:新中国成立前,一张特别的“西北艺校”毕业证(2)

亚马(资料图)

1931年在太原国民师范参加“九一八”事变学生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1937年后历任太原文化界救国会副主席,岚县土改工作团团长,中共兴县中心县委书记,晋绥西北艺术学校校长,西北艺术学院副院长,长春电影制片厂厂长、党委书记,吉林师范大学校长、党委书记,中共吉林省委文教办主任,国务院文化组干部,中央五七艺大副校长,文化部电影局局长,山西省委文教委员,晋绥边区文联主任;

1949年后历任西北艺术学院副院长,西北行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秘书,中国作家协会长春分会主席。

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剧本《愠家庄》、《千古恨》、《交城山》,评论《关于戏剧运动三题》、《论成长发育的大众文艺运动》、《赵树理与电影》、《温健风年谱》、《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发展电影事业》等。

寻找朱丹颇费周折,网上打开是近代的名人“朱丹”而且还是女性。经过努力发现有“朱丹西”的名字。当输入“亚马、朱丹、陈播”三人的名字,奇迹出现,原来朱丹西的笔名“朱丹”。

临汾:新中国成立前,一张特别的“西北艺校”毕业证(2)

朱丹是笔名,他的名字叫朱丹西

经过综合整理,朱丹西,笔名朱丹,北京人。中共党员。高中毕业。(1913年4月17日—1978年5月1日)剧作家,戏剧活动家。1932年肄业于北平辅仁大学。1938年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毕业后到抗大二分校任演员,编导组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调一二零师战斗剧社任导演,社长。1948年调任晋绥军区政治部宣传科长,在山西临汾创办西北艺术学校二部,该校后并入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朱丹西任主任。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950年任西南人民艺术学院副院长。1953年任西南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西南军区文化部副部长。

他1938年任延安抗大二分校文工团团员、一大队宣传干事,一二0师战斗剧社社长,晋绥军区政治部宣传科长,西北军大艺术学院主任,西南人民艺术学院院长,西南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兼文工团团长,军委空军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总政文工团副团长。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电影文学剧本《猛河的黎明》(合作)、《长空比翼》(合作),话剧剧本《鞋钟迷》、《重见天日》、《旧恨新仇》,歌剧剧本《刘胡兰》等。

话剧《鞋中谜》、秧歌剧《南京与重庆》、歌剧《刘胡兰》搬上舞台,电影剧本《猛河的黎明》(与史超等合作)《长空比翼》(与黎静合作),均出版,拍成故事片。

陈播陈播则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他1920年出生在武穴市(广济县)花桥镇,中国电影事业家,评论家,陈播青年时代深受左翼思想影响。于2004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临汾:新中国成立前,一张特别的“西北艺校”毕业证(2)

陈播与首长握手(资料片)

1937年,他经董必武介绍,到达陕西,在西北战时青年训练班学习。1938年春回到武汉,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汉青年救国会活动。同年,经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赴延安,进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军事,曾在袁牧之导演的影片《延安与八路军》中扮演进步青年角色。

陈播1939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抗大文工团演员、编辑、宣传干事、抗大二分校文工团副团长,抗大七分校文工队队长。1943年带领学员深入敌后做宣传工作,1945年任晋绥军区宣传队队长,西北野战军战斗剧社副社长、社长。国共第三次内战期间,任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战斗剧社社长,带领剧社人员参加了延安和临汾的战斗,导演歌剧《刘胡兰》和话剧《九股山上的英雄》 ,参加拍摄大型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 。

临汾:新中国成立前,一张特别的“西北艺校”毕业证(2)

右为陈播在伊文思电影回顾展开幕式

陈播后任历任西南军区文化部副部长,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1951年调任解放军电影制片厂(后改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1952年5月2日抵京就任。1966年5月被打倒。将八一厂从最初设计的以摄制16毫米电影为主的教育片厂,发展为以摄制35毫米电影为主的多片种综合性制片厂。1976年初被任命为总政文化部顾问,1978年调任文化部电影局局长。撰写了《谈谈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问题》等理论文章。1979年当选全国文联委员和中国电影家协会第4届常务理事。1982年改任电影局顾问,文化部电影委员会委员。并主持电影部门的中共党史资料征集工作,编写大型电影史书《中国电影编年纪事》 。

临汾:新中国成立前,一张特别的“西北艺校”毕业证(2)

海阔天空剧照--陈播主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