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喜欢的事,趁着年轻多努力一些

做自己喜欢的事,趁着年轻多努力一些

“我们和学校的老师有个共同点,不光是教孩子们知识,也要帮忙塑造一些良好的习惯,还要和家长及时沟通,共同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5月1日,省城小店区颐园巷一栋小楼的二层教室里,从事珠心算教育已经13年的张秀艳对山西晚报记者说起自己的感受。

2006年,张秀艳在临汾第一次接触到了珠心算。13年时间,让她从一个对珠心算并不很懂的人,变成了孩子们口中的“张老师”。

从接触上就开始喜欢

张秀艳今年36岁,“我是师大毕业的,但学的不是这个专业。”她说,她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在临汾一所学校当了教师,但没过多久就辞职了,“当老师确实安逸,但我更愿意去接受新的挑战。”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秀艳在临汾接触到了珠心算,“当时就觉得这个挺有意思的,所以就专门找老师学了。”学习过程中,张秀艳慢慢开始喜欢上了珠心算,也逐渐成为一名专门教授珠心算的老师。“学校里应该就是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东西,比如加减法,但并不会专门去练习,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就不一样。”

在选择当一名教珠心算的老师时,张秀艳也面临过周围人的质疑,“很多人说现在已经没有人用算盘了,学这个、教这个还有意义吗?可是没办法,我就是喜欢。”她说,“而且,我不觉得这个没用了,它毕竟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而且,我觉得它对锻炼孩子们的记忆力和思维方式很有用。”

课堂上,她是和蔼的老师

张秀艳当天下午的课上,只有6个孩子,他们都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学习珠心算时间最短的也有一年了。“正常情况下应该是9个孩子,但今天因为放假,有几个请假的。”张秀艳说。不大的教室里,3张小桌子拼放在一起,孩子们围坐在桌子前。靠西的墙上是整墙的书柜,柜子里放着的是各式各样的珠算试题,背面的墙上,除了黑板,就是一个大型的算盘。

“全盘减一”“全盘加四”“全盘加二”……几个指令过后,不光把算盘回归到初始状态,也让孩子们的手开始适应拨算盘珠。紧接着,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五位数、六位数的拨珠练习,孩子们手上的速度越来越快。而在几个孩子齐声背诵完乘法口诀后,张秀艳还专门提醒孩子们:“一定要用心去记,要不然没效果的。”

因为这是一节以复习为主的课程,所以上课期间孩子们以练习为主。“珠心算是分6个阶段,现在他们已经学到第4个阶段了,五位数的减法、三位数的乘法和除法也都已经学了。”张秀艳说完,她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张试题,并设定了5分钟的闹铃。

一声“开始”,小小的教室里就只有孩子们拨弄算盘和默念口诀的声音了。5分钟后,最快的孩子已经做了14道题,最慢的只做完6道。第二个5分钟结束后,张秀艳把试题都收了上来,开始评判。评判结束后,对每个孩子的试题,张秀艳都一一评价,并和孩子们一 一击掌,以示鼓励。

“张老师,我明天要出去玩了。”“张老师,你能帮我接点热水吗?”一堂课其实是两个小时,从下午的14时30分到16时30分,课间十几分钟的休息时间,有孩子和张秀艳分享自己的生活,也有孩子趁机改正自己试题上的错误。

趁着年轻,她想多努力一点

来到太原13年,张秀艳做了13年的珠心算老师。“谁都知道,我们培训班的老师不是在学生放学后开始上课,就是在节假日上课,几乎没有时间陪家人,尤其是孩子。”张秀艳说,现在,她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但她陪孩子的机会却很少。对于这点,张秀艳觉得很愧疚。

作为一名培训机构的老师,张秀艳觉得自己几乎是把所有耐心都给了学校的孩子们,她能说出自己班上每个孩子的优势和缺陷,能记住每个人的一点点进步,能看到孩子的每一点情绪,也能为了孩子专门和家长坐下聊天,但对于自己的孩子,她却付出很少。

“有后悔,但也不后悔。”对于未来,张秀艳说自己会继续当一名教珠心算的老师,除了因为自己喜欢,还有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到珠心算。“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容易,趁着年轻,拼吧。”张秀艳说。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 实习生 田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