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中國成立前,一張特別的“西北藝校”畢業證(2)

“西北藝校”畢業證背後的故事


西北藝校是西北音樂學院的前身,首任校長是賀龍元帥。

臨汾:新中國成立前,一張特別的“西北藝校”畢業證(2)


通過翻閱“西北戰地服務團”相關文章,發現與興縣的西北人民藝術學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也與西北人民藝術學校第二部有關聯。1949年7月,“山西臨汾的西北人民藝術學院第二分部遷往陝西西安,並更名為西北軍政大學藝術學院,賀龍元帥是學校首任校長,這便是今天西安美術學院的起源,與新中國同歲。”

西安美術學院建校於1949年,是西北地區唯一一所高等美術學校。其前身為西北人民藝術學院二分部,1949年7月由山西臨汾遷至西安南郊長安縣興國寺,成立西北軍政大學藝術學院,賀龍元帥為首任校長。而西安音樂學院創建於1949年,其前身是1948年賀龍元帥在晉綏邊區創建的“西北藝術學校音樂部”。“次年5月學校隨軍西渡黃河遷至西安,定名為“西北軍政大學藝術學院音樂部”也就是說西北軍政大學藝術學院是西安美術學院和西安音樂學院前身。

著名的書畫家 劉友柏(1929.8—)又名茂松,字長青,是山西臨汾人。擅長中國畫。 曾在晉綏美術訓練班、西北人民藝術學校二部美術部、西北軍政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學習 曾任四川美術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

賈學義保存畢業證上的“校長:亞馬;主任:朱丹;副主任:陳播”都是人民的功臣,電影文化、文學事業的佔有一席之地的知名人士。

亞馬(1919~1999 )原名李汝山。山西平定縣下盤石村人。民國24年(1935)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畢業於太原國民師範大學。

臨汾:新中國成立前,一張特別的“西北藝校”畢業證(2)

亞馬(資料圖)

1931年在太原國民師範參加“九一八”事變學生愛國運動和新文化運動;1937年後歷任太原文化界救國會副主席,嵐縣土改工作團團長,中共興縣中心縣委書記,晉綏西北藝術學校校長,西北藝術學院副院長,長春電影製片廠廠長、黨委書記,吉林師範大學校長、黨委書記,中共吉林省委文教辦主任,國務院文化組幹部,中央五七藝大副校長,文化部電影局局長,山西省委文教委員,晉綏邊區文聯主任;

1949年後歷任西北藝術學院副院長,西北行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會秘書,中國作家協會長春分會主席。

1943年開始發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著有劇本《慍家莊》、《千古恨》、《交城山》,評論《關於戲劇運動三題》、《論成長髮育的大眾文藝運動》、《趙樹理與電影》、《溫健風年譜》、《沿著社會主義的道路發展電影事業》等。

尋找朱丹頗費周折,網上打開是近代的名人“朱丹”而且還是女性。經過努力發現有“朱丹西”的名字。當輸入“亞馬、朱丹、陳播”三人的名字,奇蹟出現,原來朱丹西的筆名“朱丹”。

臨汾:新中國成立前,一張特別的“西北藝校”畢業證(2)

朱丹是筆名,他的名字叫朱丹西

經過綜合整理,朱丹西,筆名朱丹,北京人。中共黨員。高中畢業。(1913年4月17日—1978年5月1日)劇作家,戲劇活動家。1932年肄業於北平輔仁大學。1938年去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9年畢業後到抗大二分校任演員,編導組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調一二零師戰鬥劇社任導演,社長。1948年調任晉綏軍區政治部宣傳科長,在山西臨汾創辦西北藝術學校二部,該校後併入西北軍政大學藝術學院,朱丹西任主任。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國文代會。1950年任西南人民藝術學院副院長。1953年任西南人民藝術劇院院長,西南軍區文化部副部長。

他1938年任延安抗大二分校文工團團員、一大隊宣傳幹事,一二0師戰鬥劇社社長,晉綏軍區政治部宣傳科長,西北軍大藝術學院主任,西南人民藝術學院院長,西南軍區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兼文工團團長,軍委空軍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總政文工團副團長。1940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電影文學劇本《猛河的黎明》(合作)、《長空比翼》(合作),話劇劇本《鞋鍾迷》、《重見天日》、《舊恨新仇》,歌劇劇本《劉胡蘭》等。

話劇《鞋中謎》、秧歌劇《南京與重慶》、歌劇《劉胡蘭》搬上舞臺,電影劇本《猛河的黎明》(與史超等合作)《長空比翼》(與黎靜合作),均出版,拍成故事片。

陳播陳播則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原廠長,他1920年出生在武穴市(廣濟縣)花橋鎮,中國電影事業家,評論家,陳播青年時代深受左翼思想影響。於2004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臨汾:新中國成立前,一張特別的“西北藝校”畢業證(2)

陳播與首長握手(資料片)

1937年,他經董必武介紹,到達陝西,在西北戰時青年訓練班學習。1938年春回到武漢,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漢青年救國會活動。同年,經武漢八路軍辦事處介紹赴延安,進抗日軍政大學學習軍事,曾在袁牧之導演的影片《延安與八路軍》中扮演進步青年角色。

陳播1939年1月參加中國共產黨,先後任抗大文工團演員、編輯、宣傳幹事、抗大二分校文工團副團長,抗大七分校文工隊隊長。1943年帶領學員深入敵後做宣傳工作,1945年任晉綏軍區宣傳隊隊長,西北野戰軍戰鬥劇社副社長、社長。國共第三次內戰期間,任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戰鬥劇社社長,帶領劇社人員參加了延安和臨汾的戰鬥,導演歌劇《劉胡蘭》和話劇《九股山上的英雄》 ,參加拍攝大型紀錄片《中國人民的勝利》 。

臨汾:新中國成立前,一張特別的“西北藝校”畢業證(2)

右為陳播在伊文思電影回顧展開幕式

陳播後任歷任西南軍區文化部副部長,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會委員,1951年調任解放軍電影製片廠(後改為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1952年5月2日抵京就任。1966年5月被打倒。將八一廠從最初設計的以攝製16毫米電影為主的教育片廠,發展為以攝製35毫米電影為主的多片種綜合性製片廠。1976年初被任命為總政文化部顧問,1978年調任文化部電影局局長。撰寫了《談談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創作問題》等理論文章。1979年當選全國文聯委員和中國電影家協會第4屆常務理事。1982年改任電影局顧問,文化部電影委員會委員。並主持電影部門的中共黨史資料徵集工作,編寫大型電影史書《中國電影編年紀事》 。

臨汾:新中國成立前,一張特別的“西北藝校”畢業證(2)

海闊天空劇照--陳播主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