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开播,“狸猫换太子”的刘娥,到底是怎样的人?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璀璨明珠。

《清平乐》作为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两个乐调。据不完全统计,宋代词人所做的《清平乐》词共386首,约占全宋词的1.38%。

最脍炙人口的《清平乐》宋词,当属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好一派农家乐情景。

4月7日,以北宋为背景,描述宋朝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一生的正午大剧《清平乐》,拉开大幕,许多历史人物徐徐出场。

刘娥做为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霸气出场。

“狸猫换太子”的传说,真有发生吗?

电视剧《清平乐》开场就是宋仁宗赵祯发现大娘娘即太后刘娥是养母、生母李顺容守护皇陵,内心懊恼,十分纠结。

小时候,老爸老妈爱听戏曲,家里的电匣子经常是评书、评剧、黄梅戏和拉场戏的锣鼓、念白和唱词,平房小院阳光倾泻,月季花开得正艳,岁月就在那一曲一和、一腔一调中滋润着我们的成长,很多的历史人物,在小小的心中也逐步丰满起来,算是学习历史的第一堂课。

这里面,评书和戏曲桥段都有一个著名的历史传说:狸猫换太子。

话说,宋代第三代皇帝宋真宗赵恒的两个妃子,即刘、李二妃皆有身孕,真宗赐二妃各一枚金丸说:“二妃如有生太子者,立为正宫。刘妃惟恐李妃生下太子立了正宫,便与总管都堂郭槐暗暗铺谋定计,用剥皮的狸猫换下了李妃生的孩子,还要害死李妃,后来,李妃流落民间,恰巧碰上那个铡美案的包拯,以金丸为证据,双目失明的李妃回归皇宫,刘妃畏罪自杀。

其实,这是来自明清时期民间的杜撰,明代小说《三侠五义》中第一回:“设阴谋临产换太子,奋侠义替死换皇娘”讲的便是“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第一》记载:后章献太后崩,燕王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有所生,妃死以非命。”仁宗号恸顿毁,不视朝累日,下哀痛之诏自责。尊宸妃为皇太后,谥壮懿。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太后刘娥死后,燕王告诉宋仁宗,你的生母是李宸妃,是被害死的。

事实是刘娥害死了李妃吗?非也,历史记载,李宸妃属于正常患病死亡。


《清平乐》开播,“狸猫换太子”的刘娥,到底是怎样的人?


李宸妃本身是刘娥的侍女,生下了赵祯,被刘娥收为儿子,李氏后封妃,一直很是低调,不争不抢。她患病死后,太后刘娥想以普通嫔妃之礼安葬她。大臣吕夷简劝诫她要以皇后之礼。她同意,按一品礼仪安葬了李宸妃,还给李氏穿上了皇后的冠服,在棺中灌满水银养护李氏遗体。李宸妃的父母都得到了追封,弟弟李用和也再次推恩晋升。前面,燕王说李宸妃是被毒死的,皇帝很是伤心,他舅舅李用和很是忠厚,就告诉了赵祯真相,他感念刘娥做事还是顾念他们姐弟之情,给予姐姐厚待,也给予他们家庭荣耀和官禄。

赵祯相信舅舅,慨叹, “人言岂可尽信。”随后来到刘娥的牌位前焚香拜谢,哭着说:“从此后大娘娘的生平可清白分明了。”

历史上曾经的两宫太后并立,后来如何了?

《清平乐》中太后刘娥知道养子宋仁宗赵祯已经知晓自己的身世后,感慨的对忠心的臣下说:

当年先皇决心扶我为正,便需要有一个诞育皇嗣的理由。这段话从侧面解释了她做皇后是得到老皇帝支持的,她也确实是抱了李氏的孩子。

刘娥还说:先皇卧病多年,朝堂暗潮涌动,风云诡谲,若不是我,谁能应付得了?若还有一个太子生母在旁,又会有多少人结算拉拢,谋党篡政啊?先皇临去,嘱我为赵家守好这幅江山,我曾经问先帝,如果两宫并立如何?

以上说明,刘娥是老皇帝信任的人,也为朝廷处理了很多事情,她抱养赵祯作为自己的儿子,老皇帝也是默许的。


《清平乐》开播,“狸猫换太子”的刘娥,到底是怎样的人?


再后来,《清平乐》中,小皇帝赵祯的小太监劝诫他不要认生母一段,说的也非常清晰。就是不可以考虑两宫太后并立,否则会引起纷争。

那么,我们来盘点一下,历史上的两宫太后并立。

两宫太后并立的情况,基本是先帝皇后无子嗣,庶子即位造成的。历史上这种例子很多。一般来说,只要嫡母(逝去先帝的皇后)健在,继承皇位的皇帝生母就不可能封为太后。明朝之前,也有多个两宫并立的情况,不过,都有着特殊的历史原因。最早的两宫太后并立,来自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以庶出身分即位后,嫡母华阳夫人及生母夏姬一同尊为太后,这两个太后,也是秦始皇的祖母。

但是明朝从景泰帝朱祁玉起,在嫡母孙太后健在的情况下,把自己的生母吴氏册封为太后。这个景泰帝,就是电视剧《大明风华》里代替土木堡之变的朱祁镇登基的朱祁玉,嫡母孙太后就是朱瞻基的皇后孙若微,这个吴氏,其实是朱瞻基的外室,因为生了朱祁玉后来才进宫的。这个先例有了,明清后来出现了数次两宫太后并立的局面。

明清期间,比较著名的两宫太后并立,有三对,说是著名,最主要的是其中一人基本是历史上的名女人。演员刘晓庆不是说过吗?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这些两宫太后并立的名女人,都是置身于的政治风云和家国治理中,也是因为嫡母弱,并立的另一位强,才有的两宫并立,结局或强势沉浮、或随波逐流、或难以相安。

先说说明英宗朱祁镇的正宫皇后钱氏和明宪宗朱见深生母周贵妃。这里的名女人是钱太后,但她还真不是政治人物,是一个不会宫斗,以善良忠厚著称的人,她幸运在于,深得帝王爱护。

明英宗朱祁镇的继承人是明宪宗朱见深,他即位后,尊嫡母钱氏为慈懿皇太后,生母周氏为皇太后。


《清平乐》开播,“狸猫换太子”的刘娥,到底是怎样的人?


还是从电视剧《大明风华》演绎的一段历史说起,明代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抓,后回归,剧情让他与瓦剌也先的妹妹其木格生下了儿子,即后来的太子朱见深,而后其木格陪伴他回京,与他承受凄苦,也为他而死。真实的历史是朱祁镇的发妻钱皇后带着嫔妃一直与圈禁的朱祁镇相依为命。《明书》记载朱祁镇有名有封号的妃子就有19位。《大明风华》播到其木格抱着未来的太子朱见深时,弹幕笑称:朱见深成了混血儿了。真实历史,这个朱见深的生母,不是其木格,是周贵妃。

朱祁镇的皇后钱氏,虽然是祖母孙若微做主娶的,对这位皇后,他甚是满意。钱氏这样的女子,最大的优点是善良。她没有武则天的霸气野心,没有奶婆婆张太皇太后的运筹才能,也没有婆婆孙太后的万种风情,却是善良不妒。土木堡一变,她思念朱祁镇,不仅出钱去救皇帝,还因为日日啼哭,伤心过度,自我折磨,残疾了一条腿,瞎了一只眼睛,这样的她,在朱祁镇回归后,靠着带领嫔妃做手工,养活废帝,直至朱祁镇复位成功。

明英宗朱祁镇临死前,为了她,废除了妃子殉葬制度,怕她因为没有孩子被殉葬。还特别当面嘱咐皇太子朱见深:“皇后名位素定,当尽孝以终天年。” 这样说了之后,他仍然不放心,又紧拉着大学士、顾命大臣李贤的手叮咛:“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就是这样,后来的朱见深生母即周太后,还是千方百计阻挠钱皇后与朱祁镇合葬,并使计完成了此事。

这个两宫并立事件,善良的钱太后没有任何水花,依然与世无争的过着她的日子。倒是那位母凭子贵的周太后,时不时研究点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地位。

再说说清朝顺治帝的的母亲孝庄太后和其姑姑哲哲。这里的名女人是孝庄太后。

这个可以结合电视剧《孝庄秘史》谈起,演员宁静饰演的一代美女大玉儿嫁给了创立了绵延数百年的清王朝的皇太极。历史上,陪伴皇太极的,有两个非常著名的女人,就是孝庄太后大玉儿和她的姐妹海兰珠。 但是皇太极称帝之后册封的皇后只有一位,那就是正宫皇后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即大玉儿和海兰珠的姑姑。

哲哲以妙龄嫁给皇太极,但是无子,只生育了三个女儿。于是,蒙古科尔沁草原为了巩固与皇太极的关系,皇太极也需要他们的支持,,又送来了大玉儿和海兰珠。

海兰珠是第一位给皇太极生下儿子的科尔沁女子,这也是她很受宠爱的原因之一。孝庄和她的姑姑一样,一连生了三个女儿,后来才生下了第九子福临,即顺治帝。顺治帝继位,其生母孝庄文皇后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尊孝庄文皇后(孝庄太后 ) 称圣母皇太后,尊孝端文皇后为母后皇太后。


《清平乐》开播,“狸猫换太子”的刘娥,到底是怎样的人?


与自己的侄女并立太后,哲哲不像海兰珠,并不强势,也知进退,几乎半隐居于后宫,过起了风平浪静的晚年生活。

孝庄太后却是叱咤风云的女人,论地位,一开始比不上姑姑哲哲是大福晋,论宠幸,没有海兰珠招皇太极喜欢。可她却是极具政治头脑与治国智慧的女人,是著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

最后说的,就是有名的慈禧、慈安两宫太后并立。这里的名女人,当慈禧莫属了。

演员刘晓庆主演的《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就是演绎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和咸丰帝死后,两宫太后并立的故事。

慈安太后即东太后,是清代咸丰皇帝之妻。她于咸丰登基不久就被立为皇后,举止端庄,为人善良,从不争宠。咸丰去世后,她进封为慈安太后,因为她是正宫皇后,地位在慈禧太后之上。 她和慈禧的称呼是慈安为母后皇太后,慈禧为圣母皇太后。


《清平乐》开播,“狸猫换太子”的刘娥,到底是怎样的人?


慈禧太后即西太后,咸丰帝在热河死后不久,与恭亲王奕欣定计,发动祺祥政变(辛酉政变),处死了肃顺等辅政8大臣,夺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

表面上,慈安与慈禧两宫太后以姐妹相称,共同垂帘听政,执掌着国家最高权力。可是后来,年仅45岁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毙宫中,清廷的垂帘听政由两宫并立一下子变成了慈禧一人独裁。

如何看待刘娥夺子的历史

《清平乐》中,饰演刘娥的演员是吴越,她在2017年热播剧《我的前半生》中饰演一个隐忍、心机、温柔又懂事的小三凌玲,演技功底很是深厚,从她因为被“谩骂”,导致直接关闭微博评论可以看得出来。

她也是2019年热播剧《大明风华》那个机智、喜欢碎碎念的太子妃张妍,看似娇憨可爱,实则心机过人,演绎的人物由于人设的原因,风评好转,全网欢喜。

从历史上看,赵祯的养母刘娥刘太后,以自身魅力、政治头脑和宽容的心胸,深得皇帝赵恒的喜欢,人家根本不用宫斗,就稳坐后宫冠军之位。

——从个人魅力讲

太后刘娥本是四川的孤女,貌美绝伦,嗓音天籁,小小年纪便结婚了,后来成为了一名花鼓女。偶然的机会,赵恒对这位曾经有过婚嫁的女子一见钟情,她从此登上了枝头变凤凰,并成了影响了宋朝政坛的人物。

据说,还是太子的赵恒由于过于宠爱刘娥,遭人嫉妒,被人告发说和民间女子厮混。老皇帝赵光义勒令将刘娥赶出王府,赵恒不敢违拗,刘娥躲进了一名管事家中。要说是金子还是会闪光的,她没有惶恐和抱怨,借此机会静读诗书,研习琴棋书画,不断提升自我。后来回归宫廷,才貌过人、聪慧懂事的刘娥又给了赵恒一个新的惊喜。她通书史,熟知朝政,后来很多决策赵恒会参考她的意见。虽如此,她不自觉会抬高母族的地位

但是刘娥的出身贫贱和没有子嗣,一直影响着她,从侍妾到美人,再到嫔妃,想做皇后,就难了。这两个硬伤挡不住一些大臣的悠悠之口。

再后来,有人提议赵恒立别人为后,赵恒一直不表态。刘娥让自己的侍女李氏服侍真宗,生下了儿子赵祯,她将赵祯抱走,自己抚养。拥有了子嗣的刘娥顺利被册立为皇后。


《清平乐》开播,“狸猫换太子”的刘娥,到底是怎样的人?


《清平乐》中,赵祯的郭皇后告状其他嫔妃,诉说皇帝赵祯不理她的委屈,稳如泰山的皇太后没有听信郭皇后一家之言,而是质问这个被小太监评价为憨直、被皇帝评价为莽妇的郭皇后:是否要破坏他们的母子之情,或者想要废后?

她说:我能给你中宫之位,却给不了你中宫之尊,你无才无知,我又能如何?话语讲的十分通透。

她还讲:谁没有愤懑难抑制的时候呀?欲得他人之惧,先有慑人之能,欲得他人之敬,先有服人之德。

就连小皇帝赵祯身边的小太监都明白,他劝诫小皇帝:

怕大娘娘动怒,对官家起了猜忌之心。

陛下离不了大娘娘,大娘娘也离不了陛下。

大宋少不少个李顺容,却都,却都并无变化。

……

说明刘娥的权势与威严,以及在当时的影响力,动一人而牵朝局,那是默默无闻的李顺容无法比拟的。

——从垂帘听政看

为了劝说小皇帝放弃认母之心,那个小太监也说:先帝长期卧病,不理朝政,那些一次次的结党篡权、谋逆案,前朝后宫一次次的斩首处刑,人心惶惶。

由此可见,这些斗争的过程,都在于刘娥辅佐皇帝以政治手腕一次次化解。

小太监也警告小皇帝,若是一意孤行下去,后面就是颠覆朝政。就是说,以他的能力和羽翼,太后刘娥换他易如反掌。

历史上,刘娥是宋朝第一位临朝称制的人,垂帘听政使刘娥十分眷恋权力,喜用帝王服饰,看来已经是说一不二了,迟迟不愿还政于赵祯。

于是有人劝说她称帝,效仿武则天,她却说,我绝不会做这样对不起祖宗的事情。刘娥的表态使一些惶恐的大臣如释重负,也堵住了一些拍马屁的小人的嘴,对于宋仁宗赵桢,本来一直抱怨她不还政,听后也是一种宽慰。

——从做事风格说

有人评价刘娥有吕雉、武则天的才干,却无二人的狠辣。

一般来讲,宫中争宠,基本是在争命。一山不容二虎,卧榻之侧怎容他人酣睡?从太后刘娥对待李顺容来说,已经很是不错,善待,一应用度,比太妃们高一些;宽容,从没有使手段谋害她性命。

回头再看历史上的三对两宫太后并立的结局:

明朝钱太后作为嫡母,虽然没被害死,为了让她不舒服,朱见深生母周太后没少使手段,明英宗朱祁镇在世时,就有人进言:钱皇后既无子又残废,不合适当皇后,应该让周皇贵妃,也就是当时的周太后升为皇后,才不失大明王朝的面子。朱祁镇听后大怒,后妃之位才维持原样。就是朱祁镇临死前希望未来能与钱太后同葬的愿望,周太后也破坏了。据说钱太后去世后,周太后就坚决反对合葬之说,要求儿子为钱太后另择墓地。 虽然大臣反对,周太后处心积虑,还是没有让他们合葬,而是自己死后和朱祁镇合葬了。

再看看孝庄太后与姑姑哲哲,哲哲虽然因为嫡母地位高于孝庄,但二人是血缘关系,再加上哲哲甘愿退居幕后,一切政治问题都有孝庄全权处理,二人相安无事也是正常。

最后看慈安和慈禧,慈安也是嫡母,地位略高,到底还是暴毙,大权落到了慈禧之手。还有传说,咸丰帝死前有密诏,如果慈禧不安分,慈安可处死慈禧。不料,老实的慈安拿慈禧当姐妹,将此事告诉了慈禧,并烧了密诏。此后,祸事降临。慈安太后突然死亡,一直令人怀疑与猜测, 有说是病死的,有说是被逼自杀的,也有说被慈禧直接害死的,成为悬案。

还是回到《清平乐》剧中,小太监劝说赵祯,说李顺容是将儿子献于娘娘的大功之人,从没有半分非分之想,刘太后对她不同寻常,也是正常。

小皇帝认为:李顺容没有非分之想,那为什么不能认?

小太监说:原来李顺容是没有非分之想,可如今,官家,也就是她的儿子君临天下,有了念子之情,分内之想呢?

人心是善变的,赵恒和刘娥都看到了这一点,抱走李氏的孩子说是自己的,也是为了完全巩固刘娥的地位,如果刘娥出身高贵,就是没有自己的孩子,那又如何?但是,这个太后总体看,有权谋,不狠辣,有智慧,不固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