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之戰"中,曹軍主帥不是張遼或者樂進,而是這個人物

西江月(楊慎)

落日西飛滾滾,大江東去滔滔。

夜來今日又明朝,驀地青春過了。

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英豪。

龍爭虎鬥漫劬勞,落得一場談笑。

在

在漢末三國時期,其實有很多人物的資歷、地位、貢獻比較高,但是沒有留下個人的傳記,以至於成為了後人眼中的"小透明"。這個問題最嚴重的應該是蜀漢政權,因為陳壽在《三國志·蜀書·後主傳》提到了蜀漢不置史官(結果在《後主傳》中又有"史官言景星見"的記載,導致出現到底是陳壽為汙衊諸葛亮還是蜀漢不置記注官之間的爭議),很多資料找不多,所以不能立傳。其實這個問題在《魏書》和《吳書》中也同樣存在,一些原本有資格立傳的人卻沒有傳記。下面小編要介紹一個人物,他在"兗州之變"中幫助曹操保存三縣之地以東山再起;在第二次"合肥之戰"中都督張遼、樂進、李典等人擊敗孫權的十萬大軍;另外也參與了與諸葛亮的戰爭。不過卻沒有個人傳記。這個人物就是薛悌。

在

薛悌其人

薛悌這個人雖然沒有個人傳記,但是在其他人的傳記中卻常常出現。在《三國志·魏書·陳矯傳》中引注的《魏晉世語》中有一個勉強算是薛悌的一個小傳,加上其他傳記中的記載,小編首先還原出一個薛悌的大概的輪廓。薛悌是兗州東郡人,這個地方應該算是曹操開始崛起的"龍興之地"(曹操起兵在陳留,但是被徐榮擊潰,後進入河內依附袁紹,直到成為東郡太守後,才算有一塊穩定的地盤)。這個時候薛悌是否成為曹操的部下,這個小編不清楚,不過在曹操成為兗州牧後,薛悌就成了曹操的從事。這個時間大概在初平三年到興平元年(即公元192年到194年)之間,曹操開始創業的時間是在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可以看到薛悌在曹操集團中的資歷是很老的。

在

按照《魏晉世語》中的記載,薛悌在二十二歲的時候,以兗州從事的身份成為泰山太守(網絡上有一種說法,薛悌可能是在接應曹嵩失敗的應劭之後,那麼時間大概是初平四年或興平元年,不過小編沒有找到明確記載,權為參考)。在建安九年(即公元204年)曹操消滅袁尚、成為冀州牧之後,薛悌和另一個叫做王國的人成為左右長史(應該是司空長史)。後來薛悌還擔任過中領軍、魏郡太守、尚書、尚書令等官職,總體上來說都是比較有權重的位置。

在

薛悌的軍事經歷

對於漢末三國時期的歷史,可能最多的人還是喜歡關注軍事上的東西。而薛悌的軍事經歷雖然不算特別豐富,但也還是有一些記載,而且還是第二次"合肥之戰"中的主帥。這還是因為薛悌沒有個人傳記,只分散於其他人的傳記中的原因。第一是"兗州之變"。這件事發生在興平元年,曹操去打徐州的時候。由於曹操殺死邊讓的行為讓他受到兗州士人的仇視,另外曹操與陳留太守張邈也處於貌合神離的狀態,於是在曹操主力出征的時候,陳宮和張邈發動叛亂,聯合呂布奪取兗州。

在

這次"兗州之變"是曹操創業初期的一個非常大的打擊,和劉備丟徐州差不多的性質。不過曹操有袁紹的支持,艱難地挺過來。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兗州雖然幾乎全部丟失,但是並非倒向呂布,而是暫時脫離曹操的控制觀望形勢,而且曹操也不是全盤皆失,還有鄄城,範、東阿三個縣城作為東山再起的資本。如果沒有這三個地方,恐怕曹操真的就成為袁紹的部下了。而薛悌就參與了這三個縣城的保衛戰。

在

其次是令人津津樂道、喜聞樂見的第二次"合肥之戰"。時間是在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的第二次"合肥之戰"。當時曹操正在漢中,淮南地區相對來說比較空虛;孫權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打了皖城,加強了對淮南地區的控制,擁有一塊江北的橋頭堡,之後又和劉備重新界定荊州的劃分,稍微緩解了一下雙方的摩擦,看上去屬於士氣正盛、蒸蒸日上的時候。於是孫權趁曹操處理張魯的時候發動十萬大軍進攻合肥,這就是第二次"合肥之戰"。

在

這一次戰役的具體過程就不贅述了,基本上是張遼趁孫權立足未穩的時候吊打了孫權一次,在孫權久攻不下準備撤軍的時候又吊打了一次。可以說在第二次"合肥之戰"中,張遼的表現風頭無兩,不過在第二次"合肥之戰"中曹操集團一方的主帥卻不是張遼,也不是折衝將軍樂進或者破虜將軍李典(三人同為雜號將軍,樂進名位似乎高於張遼,樂進、張遼同假節),而是薛悌。

在

薛悌在當時的身份是護軍,從"赤壁之戰"中趙儼以都督護軍的身份總領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部的事情可以推斷出,此時的薛悌的職能應當類似於"赤壁之戰"中的趙儼,總領樂進、張遼、李典等軍隊。曹操的"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的類似"錦囊妙計"的指揮,也是先交給了薛悌,然後再由薛悌來傳達的。由此可見薛悌確實是第二次"合肥之戰"中曹操一方的主帥,只不過沒有太多的表現,或者沒有被記載下來。

在

最後是在諸葛亮四伐的時候。諸葛亮和司馬懿進行交戰,雖然《漢晉春秋》和《晉書》中的記載有很大的爭議,而《三國志》的記載又很模糊,但是從諸葛亮五伐時司馬懿"千里請戰"的表現來看,諸葛亮應該是佔據了優勢。可惜天上下大雨,李嚴運輸軍糧不利,諸葛亮只好撤軍。在這個時候軍師杜襲、督軍薛悌認為第二年諸葛亮還會捲土重來(這也是判斷諸葛亮佔上風的依據),但是司馬懿則判斷諸葛亮要積蓄三年的糧食才能再度北伐。事實上司馬懿的判斷是正確的。

在

小結

總體上來說,薛悌在曹魏資歷老、時間長,至少經歷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人,而且有過包圍東郡、濟陰三縣;以七千守軍抵抗孫權十萬大軍的高光時刻。但是從現有的關於薛悌的史料來看,他似乎更多是充當一個"工具人"或者"背景板"的作用。在《陳矯傳》中襯托陳矯;在《高堂隆傳》中表現高堂隆的忠直;在《張遼傳》充當傳話筒;在《晉書·宣帝紀》反襯司馬懿的準確判斷;只有《程昱傳》中稍微表現了薛悌的功績。而從第二次"合肥之戰"與諸葛亮四伐的過程中可以看到,薛悌對於戰爭的理解確實距離張遼或者司馬懿有一定差距。其名氣不如張遼和司馬懿也就很好理解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