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危机”如何化解

受疫情影响,大中小学“云上课”已经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从最开始的微博上热议各种老师直播的段子,到近期平息了不少,学生的新鲜感明显已经淡去,未来一段时间里,网课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

近期更是由于在家上网课,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愈发显现出来。面对叛逆的孩子,无数的父母心力交瘁,表面看来是疫情之下网课所带来的问题,如果正常开学,问题可能就不会出现。但是作为特殊时期的教育方式,网课本没有过错,而是面对疫情危机,有人看到了“危”,有人看到了“机”,对于自控力强的学生来说,网课如同催化剂,对其有积极的影响,而对于自控力差的学生来讲,在家上网课变相的相当于假延长假期。长此以往,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程度就会加剧。针对这种现状,学生、家长、老师应积极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如何化解危机,科学高效学习呢?

第一,提升学习动力,变“他律”为“自律”。在家学习不同于在校学习,环境自由,诱惑太多,容易懒散。特殊时期,要学会控制自己,消除懒惰,抵制诱惑。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首先要确立目标,比如今天我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这一节要突破哪些重难点等。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方向,才能激发动力。其次,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把目标写下来,贴在一眼能看见的地方,把课程表抄下来等,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动力,让学习更加有序。最后,鼓励同学结成学习小组,互相鼓励,互相督促,砥砺前行。

第二,优化学习策略,由“勤学”到“会学”。线上学习,依托于网络,虽然形式与线下教学不同,但学习中仍然要遵循学习规律。课前要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网课学习堂节奏加快,更需要做好预习。课上要善听。上课之初,要听学习目标,目标就像路标,没有它就会迷茫;各环节学习中,要听老师的讲析过程,包括知识本身、解题思路和答题规范;课接近尾声,要认真听老师的总结,加深印象,弄清知识间内在联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记要点、记疑点、记总结。课上还要积极发言。发言是对自己掌握知识的一种反馈。网课交流的渠道也不少,可以连麦回答,也可以在屏上回复,办法总比困难多。只有乐于发言,才能充分暴露问题,从而更好解决问题,学习才更有针对性。课后要勤于反思。反思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反思疑点的解决情况;反思自己的错漏之处。每天都应该留出时间对当天所学课程进行反思,通过回看直播或向老师、同学请教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才能确保学得扎实。

网课环境下,我们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长?

首先家长应该开拓眼界,从注重分数向注重个人素养转变。我国的教育改革在持续不断地进行,越来越重视学生素养的培养。居家学习,自由时间增加,更应多读书看报,拓宽眼界;多动手实践,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可以把危机当教材,多关注新闻事件,构建正确的“三观”;可以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学习,从而启迪心智,磨砺思想,进行自我教育。

其次,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家长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家长要协助老师监督孩子按时完成任务,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家长要做的就不是监督了,而是要从旁观察,必要的时候提醒纠正。遇到问题,多商量多鼓励,少管制少唠叨。遇到争吵时,可以主动暂停一下,待情绪稳定后再与之沟通,避免激化矛盾。

老师习惯了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突然面对着冰冷的屏幕“主播化”的传授知识,老师做到的只能是多督促,多检查,更需要家长和学生的积极配合。

陌上花渐开,希望次第来。让我们再默默地坚守一段时间,必将守得云开见月明,而在这期间通过上网课收获的知识、形成的能力、养成的习惯、磨炼的意志,必将成为我们生命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张常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