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陽光照亮每一個閱讀者的心靈——《讀書是快樂的》引起讀者共鳴

讓陽光照亮每一個閱讀者的心靈

——《讀書是快樂的》引起讀者共鳴


本報記者 徐瑤

4月23日,由中共大慶市委宣傳部、大慶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大慶市圖書館承辦,大慶日報社、大慶廣播電視臺協辦的“一起讀書吧”線上朗讀活動正式開啟,市委書記韓立華為全市人民朗讀美文——《讀書是快樂的》,和廣大書友分享閱讀心得。

朗讀作品推出後,引起書友共鳴。

特殊日子裡的特別用意

昨天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而2020年的“世界讀書日”是特殊的、難忘的。在這個特殊又難忘的讀書日到來之際,市委書記韓立華向全體市民及書友推薦了一篇有關閱讀的美文——《讀書是快樂的》,同時還作了聲情並茂的朗讀。

“我認為韓書記的推薦和朗讀用意深遠,對推動我市全民閱讀活動的開展意義很大。”大慶市全民閱讀活動首批主講師楊鐵鋼告訴記者,他認為這其中包含著三層深意:推薦與交流,肯定與期望,特殊日子裡的特別用意。

“與其說韓書記是在為我們推薦、朗讀了一篇有關閱讀的美文,不如說韓書記是在同我們交流讀書的心得,再次使我們感受、體會到讀書之樂、讀書之益、讀書之喜、讀書之得,進而認識到沒有閱讀的人生是殘缺的人生,喜愛閱讀、堅持閱讀才能參悟天地、透視社會、圓滿人生,因而增強和提高閱讀的自覺性、主動性。”

楊鐵鋼認為,在今年這個特殊的讀書日到來之時,韓書記向市民、書友推薦美文並朗讀,既分享了他的讀書心得,同時也是對多年來大慶市全民閱讀活動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更是對大慶市全民閱讀活動向深、廣方向發展,取得更大成績寄予厚望。

“我市全民閱讀活動自2007年開展到現在,已走過了十四個年頭。領導重視,部門牽動,社會參與,形式多樣,成效顯著,共同打造出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在省內乃至全國都產生了良好的影響。”作為全民閱讀的參與者,楊鐵鋼認為,大慶市全民閱讀活動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全體市民和書友,能夠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根據當前的形勢,進一步謀劃今後的發展路徑,要高點站位,系統設計,深度開發,廣度拓展,紮實工作,力求實效,取得更大的成績。

楊鐵鋼認為,市委書記韓立華的朗誦,也是“特殊日子裡的特別用意”。

“2020年開端之時,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改變了人們的觀念、行為、生產、生活。面對考驗,不能不說人類已感到了知識的欠缺、能力的不足。”楊鐵鋼認為,如何應對疫情,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進行思考、作出回答的問題。

“對此,加強學習、堅持閱讀是有效並可行的做法之一。通過學習、閱讀,拓展人類的知識,增強生存本領,充實心智情懷。如此,才能科學地認識自然災難,正確地應對現實挑戰,合理地處理好人類社會的矛盾紛爭,理性調適自我本能與慾望、情感與理性、道德與法律諸種關係。只有這樣才能使越來越多的個人、族群、國家的存在、運行、發展科學合理、健全健康、快樂幸福。我想,這也應是韓書記在2020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特殊的日子裡,向全體市民、書友推薦、朗讀美文的特別而深遠的用意吧!”

在疫情籠罩的陰霾中打開了一扇窗

“大疫當前,在宅家的日子裡,如何安放我們焦慮不安的心靈,如何用充沛、堅韌的精神素養,支撐起強有力的理想信念,共同打贏這場漫長的抗‘疫’戰爭,這是每個人都必須思考的問題。”大慶市全民閱讀首批主講師、老幹部大學校長楊欣閩告訴記者,市委書記韓立華推薦的這篇文章——《讀書是快樂的》,如在疫情籠罩的陰霾中打開了一扇窗,讓陽光照亮每一個讀者的心靈。

“作為一座城市的領導者,韓書記在文章推介前切換了自己的角色,以一個讀者的身份出現在大家面前,也體現出他對閱讀本質的理解和樸素的人本情懷。”

楊欣閩說,正如《讀書是快樂的》文中所說,讀書需要一個緣起,在韓書記的朗讀中,字字句句都飽含深情,我們能從中感受到,他希望更多人加入到讀書的行列,讓更多的人在讀書中受益。

“疫情是一場龐大的危機,但同時也是我們磨練自己,提升自己的契機。讀書讓我們得於目而富於心,馳目騁懷,懷想古今,知榮辱,明是非,歷艱辛,擔大義,只有明白這些世道人心,才會踏踏實實撰寫好自己的每個人生章節。”

讓朗朗書聲傳遍城市

“這是一個讀書人的故事,這是一篇關於閱讀與人生的體悟文字。”省首屆十佳閱讀推廣人、大慶市全民閱讀首批主講師、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教授田恩銘這樣說。

“故事被一位讀者讀出來,兩個人的閱讀故事便交集在一起。一座城市需要有讀書人,有了讀書人就有讀書的空間,當一座城市的空間處處皆是讀書的景觀,城市的文化內涵由此而生、因此而長,漸漸豐富起來。讀書人沒有特殊的身份,如果說特殊的身份有意義,那就是:他是生活在城市中芸芸眾生的一員,他的聲音匯入閱讀的洪流,讓朗朗書聲傳遍城市。”

田恩銘認為,讀書常常會讓我們憧憬美好的生活,即便是在孤獨中,與書相伴,依然在寒冷的日子能感到春意盎然,是“完全進入了心靈被淨化的狀態”。

“卡爾維諾有一篇《為什麼讀經典》,經典是每讀過一遍都能讀出一份新意的作品,先秦諸子、魏晉辭賦、唐詩宋詞、明清小說,這些是中華文化的涓涓細流,惟有沁入心脾才會成為我們文化的一部分。與古今中外的聖賢對話,與每一位作者對話,通過文字我們會想象人類文明的圖景。書是用符號組成的人生軌跡,‘人生本身就是一部無字之書’,讀書人恰恰是讓這些符號進入無字之書中,讓這些閱讀體驗化作有聲之書,當‘走進一片風景勝地,詩情畫意呼之欲出。’”

田恩銘認為,“得於目而富於心”,從一本書到另一本書,從一個聲音到另一個聲音,閱讀伴隨人生,閱讀照亮人生,閱讀豐富人生,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就會紮下來,構成通向未來的文化自信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