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人?聖人?也不過終究是凡人

神人?聖人?也不過終究是凡人

《白鹿原》中有一個帶有神性意味的詞,那就是“白鹿精魂”。“白鹿精魂”是一整個白鹿原的代表,而最具有白鹿精魂的就是朱先生。

神人?聖人?也不過終究是凡人

朱先生這個人物以不同於白鹿兩姓的姓氏立足於白鹿原,這注定了他是高於整個白鹿原,他一隻腳站在歷史的高度,一隻腳站在白鹿原的歷史變遷中。同時,朱先生將神人、聖人、凡人結合於一身。下面,筆者將主要從神、聖兩個方面淺析朱先生這個人物。

在白鹿原開頭作者用一定的篇幅來描述朱先生的“神性”。朱先生親手推到大殿神像建成白鹿書院,若是按照正常情況鄉民應該將朱先生視為仇人,但是這樣的情況並沒有發生。那麼當朱先生將神廟改成書院,鄉民們就應該視朱先生為聖人,但也不是如此,鄉民們反而還是視朱先生為神人。

這是一種很奇怪的現象,不過作者在後面也進行了“解釋”——朱先生預知氣候,找尋鄉民的牛和小孩……在任然矇昧無知的鄉民眼中,能夠將他們的這些瑣碎小事解決好,那麼高高在上的神仙也比不上充滿“神性”的朱先生。所以,朱先生的神性有一大半是因為百姓的崇拜而造成的。但還有朱先生身上任然還是有著一半的“神性”,而這另一半也就是朱先生成為“白鹿精魂”的原因之一。

神人?聖人?也不過終究是凡人

“神”必然是高高在上而不同於人類的,他們視人類與世間萬物並無不同,於是神便可以脫身於人類之外觀察人類,指導出正確的路。而朱先生在正本《白鹿原》中便扮演著類似的作用,我們可以發現在白鹿原大大小小的轉折中總能看見朱先生的建議,正是這些建議使白鹿原成為了現在的白鹿原。

神人?聖人?也不過終究是凡人

聖人這個屬性在朱先生身上最為明顯,從始至終,我們都可以看到朱先生心中不滅的儒家思想的表現。只朱先生分糧食這一件事就可以充分展現朱先生心中的儒家思想“仁”與“義”,正是如此朱先生便無愧於聖人二字。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聖人對於凡人的隔閡與疏離,“凡人們絕對信服聖人的聖言而又不真心實意實行,這並不是聖人的悲劇,而是凡人永遠成不了聖人的緣故。”,由此可見隔閡並不是一方促成,而是兩方共同形成。

這句話既是對於凡人的嘲諷,同時也是對於聖人的一種暗諷,這也是當時知識分子與尋常百姓的區別。聖人傾注的儒家思想成為了“白鹿精魂”的不可缺少的屬性。白鹿精魂是整個白鹿原的象徵,而“仁義”便是當時白鹿原最為重要的東西。“仁義村”的設立將白鹿原的儒家思想推向一個高潮。

同時,朱先生身上那凡人的一面從來都不是可以忽視的。從朱先生選擇避開混亂大隱隱於市地修書時,可以看見朱先生身上摻雜著一些道家思想與儒家的中庸,而這些東西正是一個凡人經常具備的。畢竟凡人總是不若神人、聖人那般可以將外物不放在心上,凡人喜歡這又喜歡那,好怕這又害怕那心裡總是充斥著七七八八的念頭。

神人?聖人?也不過終究是凡人

朱先生將神、聖、人融於自身,但在書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從最初的神人再到中間的聖人最後的凡人,這種轉變可以視為是朱先生這個“白鹿精魂”的墮落,神人、聖人最終也不過是在這片土地上最普遍的平凡人所扮演的。但筆者更加傾向於指“白鹿精魂”從高高在上最後終於落入到經歷無數的白鹿原這一整片土地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